侯旭东教授应邀来中心进行学术讲座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14-11-28浏览次数:10

侯旭东教授应邀来中心进行学术讲座


20141127日晚6点半,南开中古社会史研究班第十一期活动(本学期第二次)在范孙楼226举行。此次活动,中心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为南开师生做了题为《皇帝的无奈——西汉传置开支与制度变迁》的演讲。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新忠教授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出席了讲座。此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胡宝华教授和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夏炎副教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同时参与的还有历史学院本、硕、博各级学生和外专业的同学。

首先,余老师就侯先生的治学经历进行了简要概述,并由此将讲座的话语权交到侯旭东教授的手上。甫一开始,侯老师以“帝国日常政治史”的关怀为切入点,通过结合当前的“三公”消费等时事问题,引出了主题。讲座过程中,侯老师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分析说明,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传置数量、一年接待量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同时,他一再强调:这些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估计,体现了其治学的严谨性。之后,侯老师根据自己的统计分析,进而探求在这样一个数量并非足够巨大的情况之下,何以能够得到皇帝的“日复一日”的重视的问题。由此得以发现:地方官吏的亲属、奴婢食于传置之中,传置马匹消耗的超常规的问题,政府机构在传达和执行上级有关对于传置问题的处理上的玩忽职守,招待奢华等四个方面是造成传置出现重大问题的动因。但是,由于官僚集团的利益网络的覆盖,进而使得达于天听的信息已经改变了内容,故而出现了皇帝对传置问题的不同认识。

一个事实性的陈述虽然告一段落,但问题随之产生:监督机制为何会失灵呢?侯老师指出:官场的不断发展,利益共同体之间的不断的犬牙交错的融合,使得这一问题不可能通过官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作为一个利益体的存在,它又并非一个特定的人群或者党派,因而无法被自上而下的皇权予以有效的打击。这些仅仅是就问题谈问题,如果我们跳出这一具体知识的框架,向更广阔的历史看去,就会发现更为深刻的历史认识。侯老师指出:西汉传置的问题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问题,它所蕴含着是一种皇帝、制度规定与官吏群体实践之间的博弈,这是一个悠久的课题,直到现在依然在生生不息。从中所体现的历史的反复和延续的特性应该是我们予以关注和深入思考的。

之后的一段时间,留给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提问。余新忠老师、胡宝华老师及历史学院的几位同学都就各自的研究方向向侯老师提出了关于各自关心的话题。另有经济学院的同学慕名寻求关于历史的解答。最后,由夏炎老师做了最后的一个总结式的发言。夏老师指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一中古时期,普遍存在着史料缺乏的客观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只能依托现有的史料进行解析,深入挖掘隐藏在直接史料背后的历史片断,通过大量的旁支史料与缜密的逻辑论证,建构出更趋于整体性意义的历史形象,这才是我辈学人应该予以追求的方向,而侯老师正是这条路上的佼佼者,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两个小时左右的讲座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其中的深意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理论的建构可能是我们现在尚且缺乏的,问题的深度、广度可能是我们仍需历练的,但是对于具体问题的设想、问题意识的培养、思维方式的不断调整,却是我们当下应该努力进取的重要方向。(常博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