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古社会史研究班”举行第十期活动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14-10-31浏览次数:10

南开中古社会史研究班”举行第十期活动

20141031日下午两点,“南开中古社会史研究班”在范孙楼240B举行了本学期的第次学术报告会(第十期活动)出席本次报告会的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胡宝华教授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夏炎副教授,共同参与的除了历史学院的一些博士、硕士研究生之外,还有慕名而来的外专业的同学。

此次报告会由2012级博士研究生王丁同学做了题为《孟子的古史观及其特点——从“尽信<>则不如无<>”谈起》的报告,王丁从孟子对“武王伐纣”这一特定的历史认识的切入点入手,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比较详尽的指出了孟子的“史观”中所存在的与史实不相符合的情况。之后,他进而总结出了孟子古史观念所具有的系谱化、秩序化、道德化、模式化和圣化的特点,并最终带出对《孟子》一书运用上所应具有的史料利用意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胡老师率先和王丁同学展开热烈地讨论。胡老师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分的去否定《孟子》存在的价值,而应站在一个适度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维度来思考,还要注意当时的时空背景以及与当时的历史互动。此外,以何先成、任兆杰为首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本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所存在的脸谱化、不注意时空交接等具体问题作出了分析。最后,由夏炎老师做最后总结。夏老师指出:王丁同学的这篇文章在不经意间似乎契合了时下流行的“历史书写”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研究范式下,《孟子》一书所涉及的“史实”材料的史源则必须加以具体分析,否则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危险性。我们究竟如何看待传世先秦典籍中的所谓“史实”记载,是先秦史或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孟子》中的所谓“史料”进行细化分析,并结合相关典籍及考古材料进行多重论证,应是本文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这样热烈的讨论之中,与会的老师、同学都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两位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发言,都在各自的思考角度下互相给予了新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收获一些单纯从书本和课堂吸收不到的东西。

南开中古社会史研究班”是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创立的师生学术交流平台,虽然名为“中古社会史”,但论题却并不局限于此,基本涵盖中国古代史(1840年之前)的各个断代、各个研究领域。研究班十分欢迎来自不同专业的师生以此为平台互相切磋、共论学术,充分发挥南开古史研究的贯通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南开学术品牌。

(常博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