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0-10-01浏览次数:10

2005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2005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王洪兵 整理

一、社会史理论

  1. 赵世瑜:《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河北学刊》,200501期。

  2. 雷雨《新加坡华人社会史论》出版》,《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504期。

  3. 侯杰:《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509期。

  4. 马金生:《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的力作——评疾病改变历史〉》,《史学理论研究》,200504期。

  5. 赵世瑜 梁勇:《政治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赵世瑜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200512期。

  6. 行龙:《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晋商与地方社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1期。

  7. 李然:《中国社会史史料研讨会概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8. 王先明 魏本权:《2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程与走向》,《天津社会科学》,200503期。

  9. 阮兴:《《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10. 赵世瑜:《明清史与近代史:一个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学术月刊》,200512期。

  11. 阿兰·梅吉尔:《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从年鉴学派到新文化史》,《学术月刊》,200512期。

  12. 阿兰·梅吉尔 赵晗:《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从年鉴学派到新文化史》,《学术月刊》,200511期。

  13. 田汉云:《清代朴学研究的重要拓展——评《朴学与清代社会》》,《社会科学战线》,200506期。

  14. 汪毅夫:《闽台社会史札记》,《台湾研究集刊》,200503期。

  15. 梁民愫:《史观取向与理论属性——霍布斯鲍姆整体社会史思想探论》,《史学理论研究》,200504期。

  16. 佐佐木洋成:《精神失落的社会史——从性别、年龄和地区的角度分析日本自杀死亡率的变化》,《国外社会科学》,200506期。

  17. 陈瑞:《一部富于学术创新的徽州社会史研究力作——读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18. 邢战国 张静:《略论德里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历史教学》,200510期。

  19. 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史学月刊》,200501期。

  20. 钱杭:《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的范例——吴泽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江海学刊》,200501期。

  21. 周惊涛:《徽州存世家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01期。

  22. 赵永春:《国家形成理论的新探索——评《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形成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504期。

  23. 卜宪群:《古代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一般关系——以中国历史为中心的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0504期。

  24. 李安山:《论战争、王权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史学理论研究》,200504期。

  25. 张永钦:《构筑民国社会史的双重史料》,《中国图书评论》,200512期。

  26. 张芳 杨坚:《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述评》,《中国农史》,200503期。

  27. 刘建生:《偶为高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读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期。

  28. 孙欣:《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东方论坛》,200504期。

  29. 庄华峰 王先进:《近十年来魏晋隋唐社会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10期。

  30. 赵朝峰:《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硕果——《中国现代社会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党史研究》,200503期。

  31. 黄静:《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古代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史学史研究》,200503期。

  32. 王震中:《中国远古社会史研究的力作——马新、齐涛著中国远古社会史论读后》,《史学理论研究》,200503期。

  33. 朱英:《中国商会史研究如何取得新突破》,《浙江学刊》,200506期。

  34. 朱英:《商会史研究需要新突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35. 李化成:《简述西方公共健康史》,《中华医史杂志》, 200504

  36. 张佩国:《多维视野中的“一孔之见”——答朱宗震先生》,《中国农史》,200503期。

  37. 廖杨:《历史人类学的产生及其意义》,《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期。

  38. 饶伟新:《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客家”称谓由来考论——以清代以来赣南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民族研究》,,200506期。

  39. 邢战国 张静:《略论德里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历史教学》,200510期。

  40. 李济沧:《论谷川道雄的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502期。

  41. 王长坤 鲁宽民 尹洁:《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综述》,《唐都学刊》,200503期。

  42. 孙冰:《视角与方法:新史学人物研究纵览》,《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2期。

  43. 江湄:《“新社会史”的来路与去向——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读后》,《社会学研究》,200502期。

  44. 左玉河 李文平:《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503期。

  45. 赵亮:《非此即彼之间——社会史的再思考》,《桂海论从》,2004S2期。

二、风俗

  1. 王加华:《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清史研究》,200503期。

  2. 殷俊玲:《清代晋中奢靡之风述论》,《清史研究》,200501期。

3黄志繁:《明代赣南的风水、科举与乡村社会“士绅化”》,《史学月刊》,200511期。

4万明:《明代徽州汪公入黔考——兼论贵州屯堡移民社会的建构》,《中国史研究》,200502期。

5温乐平:《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6王日根张宗魁:《问俗录看明末清前期福建社会风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7王玲:《齐民要术与北朝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中国农史》,200504期。

8汪维真:《明代善恶报应观念的强化与社会调控》,《江汉论坛》,200501期。

9游彪:《“礼”“俗”之际——宋代丧葬礼俗及其特征》,《云南社会科学》,200501期。

10张代芬:《康輏纪行对藏地民俗之记载及其价值》,《宜宾学院学报》,200511期。

11赵立人:《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一书中有关问题与刘平先生商榷》,《学术研究》,200511期。

12韩曦黎文森:《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利流失及其保护》,《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13赵逵夫:《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期。

14王元林邓敏锐:《近代广东侨乡生活方式与社会风俗的变化——以潮汕和五邑为例》,《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504期。

15杨福泉:《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21何正廷:《壮族的“竜”崇拜及其“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期。

22尤士洁:《道教对苏州民俗的影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23方立红:《明清时期京畿地区岁时节庆风俗》,《历史教学》,200511期。

24王晓霞:《清代陕南招赘婚初探》,《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28眭鸿明:《民国初年遵从民商事习惯风格之考证》,《河北法学》,200511期。

29杨泉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民族风俗的相互影响及规律》,《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06期。

30李明:《明清徽州区域风俗双重特性成因初探》,《安徽史学》,200506期。

31黄海德:《台湾道教的历史、现状及其宗教特征》,《宗教学研究》,200502期。

33续西发:《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新疆地方志》,200503期。

34房若愚:《新疆民族风俗习惯的由来与特点》,《新疆地方志》,200503期。

35杨式挺:《略论我国古代的拔牙风俗》,《广西民族研究》,200503期。

36潘洪钢:《清代扬州的“养瘦马"风俗》,《民俗研究》,200502期。

37陈新岗:《两汉诸子论风俗》,《民俗研究》,200502期。

38苏钦:《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保护生态环境的特点及经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4期。

39肖倩:《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40刘五一:《先秦楚文化的特点及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04期。

41薛洪波:《再析清代封禁东北之目的》,《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期。

42高新伟:《从顾炎武的风俗观看其“民本”思想的内涵》,《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43张燕:《从民间的符咒风俗中探讨“符”文化》,《内蒙古艺术,200501

44廖君湘:侗族传统社会外部控制诸方式》,贵州文史丛刊,200504

45周正庆:《清代广东民俗岁时用糖探究》,《广东社会科学,200505

46张明禄王振芳:《略论隋唐五代时期太原的经济与风俗》,《沧桑,200504

47崔小敬许外芳:《“紫姑”信仰考》,《世界宗教研究,200502

48郭卉王迦南:《晚清礼仪中的红白喜事》,《文明,200506

49曹欣欣:《留学生与清末民初之移风易俗》,《留学生,200503

50曾劲:《从苏适墓葬形制看苏轼家族川俗之保持》,《江汉论坛,200508

51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社会风俗的改良》,《江汉论坛》,200507期。

52赵向欣:《豫南花鼓灯历史流变初探》,《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02

53李霞:《论楚淮文化对道家生命观形成的影响》,《安徽大学学报,200504

54尤育号:《清末资产阶级的移风易俗潮》,《学习与探索,200503

55邓亦武:《农民心理需要畸形化的影响及对策——以湖南省沅陵县油房村红白喜事风俗为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56于莲:《努尔哈赤与满族风俗传说》,《 兰台世界,200504

57张德森:《古代清明民俗》,《社会福利,200504

58李明:《明清苏州、扬州、徽州三地风俗的互动互融——兼谈“苏意”、“扬气”与“徽派”》,《史林,200502

59何宏:《少数民族食粽风俗述论》,《黄山学院学报,200502

60李林高玉霞:《近二十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研究述评》,《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61梅莉:《明清河南武当进香风俗浅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62杨忠谦:《辽代的拜日风俗及文化解读》,《民间文化论坛,200502

63李传军:《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与社会风俗的关系》,《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64王海鹏:《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外妇女风俗的考察与评论》,《广西社会科学,200504

65文瑞清:《传统节日习俗述略》,《沧桑,2005Z1

66刘雪影:《论陆象山的风俗观》,《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67陈宝良:《明代社会风俗的历史转向》,《中州学刊,200502

68周湘:《清代尚裘之风及其南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69孙先英:《从饭玉看周代的丧葬文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

70王俞春陈耿:《海南禁约乡规(1857—1988)》,《天涯,200502

71濮仲远:《唐宋时期敦煌赛神风俗考略》,《青海师专学报,200502

72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73郭淑云:《北方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北方文物,200501

74徐威:《从北京传统节日和庙会看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01

75蔡罕:《浙东水风俗考述》,《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1

76刘永连:《试析突厥丧葬风俗汉化的历程》,《贵州民族研究,200501

77刘国石:《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学术与风俗习惯的汉化》,《北华大学学报,200501

78刘廷新:《湘西傩堂戏的民俗色彩与宗教意识》,《民族论坛,200512

79于皓:《当代东北民间“跳大神”的田野调查及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80王晓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讨论民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04

81董雪静:《上古男女社庙聚会习俗探源》,《殷都学刊,200503

82缪菁:《浅论从礼仪的角度认识民俗的社会功能》,《兰州学刊,200505

83侯文宜:《晋东南一带炎帝历史传说、民俗文化考释》,《晋阳学刊,200505

84李爽:《大唐气象与两宋雅韵——从妇女服饰的变迁透视唐宋社会心理》,《运城学院学报,200504

85孙文福:《丧葬禁忌的民俗功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86张爱萍:《湖州地区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87陈摩人郭凤翔:《冼太夫人与俚族女权社会——兼谈民俗与民间信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88李祥林:《亡灵奠祭中的生命祈盼——“烧纸钱”民俗别解》,《民族艺术,200502

89朱华斌:《浅谈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禁忌》,《新余高专学报,200503

90马志华:《试析藏族爱情叙事诗中的天葬习俗》,《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03

91姜小莉:《萨满教对满族社会伦理观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92金平:《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与丧葬民俗》,《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三、信仰

1孔祥涛:《历史与神话:天地会西鲁故事由来及天地会起源》,《清史研究》,200503期。

2范正义:《祀典抑或淫祀:正统标签的边陲解读——以明清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史学月刊》,200511期。

3高梓梅:《历史人物传说的神异性》,《史学月刊》,200506期。

4陈筱芳:《西周天帝信仰的特点》,《史学月刊》,200505期。

5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史学月刊》,200502期。

6梁家贵:《试论民间信仰与会道门的关系》,《贵州社会科学》,200502期。

7王丹:《《灵性高原——西藏民间信仰源流》简评》,《民族文学研究》,200503期。

8郭红雅:《《药》中的民间信仰及主题分析》,《零陵学院学报》,200503期。

9谭必友:《作为组织话语的民间信仰与秘密结社——话语群视阈里的古村社会变迁调查之一》,《经纪人学报》,200501期。

10岳永逸:《传说、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对河北C村娘娘庙会的民俗志研究》,《思想战线》,200503期。

11东泽民:《直东交界一带民间信仰与义和团运动》,《邢台学院学报,200504

12白俊奎:《渝东南酉水流域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白虎神崇拜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酉水流域后溪镇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期。

13罗勇王院成:《民间风水信仰的心理解读——以赣闽粤客家地区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14连东:《试论宗教存在的原因和信仰宗教的原因》,《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2

15王元臣:《泰山神信仰的源流浅说》,《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16郑丽航:《天妃附会碧霞元君封号考》,《莆田学院学报,200506

17范正义:《近代福建船民信仰探析》,《莆田学院学报,200506

18马莉:《中国民间信仰在现实中的生长力及文化价值初探》,《兰州学刊,200506

19王元林:《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20代洪亮:《避祸趋福与扬善抑恶:明清泰山信仰中的大众心态》,《济南大学学报,200506

21江新兴石小娟:《社会转型震荡期农村宗教信仰变迁——以冀中地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6

22王雄伟:《自我生存保障的建构——对于农村民间信仰兴起的社会学分析》,《河西学院学报,200506

23梁聪:《两宋时期民间祠祀的法律控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24陆敏珍:《区域性神祇信仰的传承及其对地方的影响——以浙江“胡公大帝”信仰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5鄂崇荣:《村落中的信仰与仪式——土族民间信仰的宗教人类学田野个案调查》,《青海社会科学,200506

26周秋良:《娼妓·渔妇·观音菩萨——试论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与衍变》,《江西社会科学,200510

27朱爱东:《国家、地方与民间之互动——巍山民间信仰组织“圣谕坛”的形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28刘凤云:《明清传统城市中的寺观与祠庙》,《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06

29罗萍:《近代西方传教活动与晚清乡土社会秩序的裂变》,《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30陈冰:《民国时期民间秘密宗教迅速发展的社会根源——以湖北省为例》,《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02

31邢莉:《蒙古族与藏族的天体神话与天神信仰的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6

32张丽萍郭勇:《帝国汪洋中的“孤岛”——从清代四川看天主教在汉地的农耕社区》,《宗教学研究,200503

33曹琳:《天后信仰在天津之变化及衰落原因再分析》,《宗教学研究,200503

34林拓:《“边缘—核心转换”:区域神明信仰策源地的形成及特征——以福建为例》,《宗教学研究,200503

35梅莉:《真武信仰研究综述》,《宗教学研究,200503

36龙鳞:《云南沧源佤族的灵魂观与病患观探析》,《学术探索,200505

37黄云明高颖:《论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对文化的不同影响》,《云南社会科学,200506

38汪小洋:《画像石衰亡的宗教因素再认识》,《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39张富春:《先秦民间祈财信仰研究——以睡虎地秦简《日书》为中心》,《四川大学学报,200506

40麻勇恒:《浅析苗族寨神信仰的文化逻辑——以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41熊申英:《神人以和:对原始乐的通神功能及思想意义之分析》,《南昌大学学报200505

42刘目宾:《试论宗教与迷信的互融共生性特征——以鲁西南两村信仰事象为研究个案》,《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05

43黄洁琼:《唐宋闽南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探》,《龙岩学院学报,200504

44范正义:《保生大帝信仰起源辨析》,《龙岩学院学报,200504

45徐海燕:《紫姑信仰的形成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辽宁大学学报,200505

46黄秀琳,林剑华:《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人类学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1期。

47欧阳恩良:《民间教门与咸同贵州号军起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48范正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06

49钟晋兰:《论民间信仰的正统化与地方化——以宁化河龙的伊公信仰为分析对象》,《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

50汪毅夫:《从福建方志和笔记看民间信仰》,《东南学术,200505

51吴其林:《菇神庙与菇神信仰》,《东方博物,200503

52何绵山:《台湾民间巫术与台湾社会》,《宗教学研究,200502

53王丽英:《道教法术与岭南巫俗初探》,《宗教学研究,200502

54余欣:《唐宋敦煌民生宗教与政治行为关系研究》,《中国史研究,200503

55孙小金:《巫术思维对中国民间崇拜的影响》,《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56林继富:《从传说到信仰——西藏关羽信仰的演化脉络》,《青海民族研究,200504

57刘宗迪:《西王母神话地域渊源考》,《民俗研究,200502

58张传勇:《试论城隍庙的建造依据——兼与郑土有、王贤淼两同志商榷》,《民俗研究200502

59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民俗研究,200502

60项裕荣:《九子母·鬼子母·送子观音——从“三言二拍”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佛道混合》,《明清小说研究,200502

62梅莉:《清代真武大帝信仰之流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63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农村宗教信仰的理论思考》,《甘肃理论学刊,200505

64乌仁其其格:《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象征与禁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65杨立志饶春球:《女娲信仰的发源地研究综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66王川:《试论近代昌都地区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1840~1949)》,《西藏研究,200503

67阎化川:《妈祖信俗在山东的分布、传播及影响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503

68李霞:《民间信仰的社会凝聚机制:性别角度的初步探讨》,《天府新论,200505

69龙佳解:《关帝信仰与道德崇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70张琪亚:《隐喻的力量——论民间巫术信仰的重要象征形式》,《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04

71盛珍:《黄大仙信仰的文化内涵》,《中国宗教,200507

72叶春生:《龙母传说与民间传统的关系》,《学术研究,200508

73古力扎提:《浅谈哈萨克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禁忌行为——禳解》,《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74崔小敬许外芳:《“紫姑”信仰考》,《世界宗教研究,200502

75汪毅夫:《流动的庙宇与闽台海上的水神信仰》,《世界宗教研究,200502

76黄秀琳:《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演进与新说》,《岭南文史,200502

77皮庆生:《宋人的正祀、淫祀观》,《东岳论丛,200504

78陈摩人郭凤翔:《冼太夫人与俚族女权社会——兼谈民俗与民间信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79管彦波:《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503

80陈筱芳:《春秋天信仰的特点》,《史学集刊,200502

81侯杰李净昉:《天后信仰与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以天津皇会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200503

82徐威:《从北京传统节日和庙会看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01

四、灾荒与社会救济:

1龙鳞:《云南沧源佤族的灵魂观与病患观探析》,《学术探索,200505

2张丽芬:《明代华北瘟疫成因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6期。

3白茅:《《岭南瘟疫史》出版》,《中华医史杂志,200503

4赖文:《古代“瘟”“疫”“瘴”未必都是爆发流行的传染病》,《中华医史杂志,200503

5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健康大视野,200511

6余新忠:《大疫探论:以乾隆丙子江南大疫为例》,《江海学刊》,200504期。

7诚诚:《历史回眸:人类与瘟疫的较量》,《科学大观园,200504

8许新民康春华:《清末滇南地区瘟疫述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9棱风:《天花——困扰清王朝的瘟疫》,《健康大视野,200502

10周同:《被瘟疫灭亡的明朝》,《健康大视野,200501

11、《中国的瘟疫控制史》,《中国新闻周刊,200502

12贺予新:《西汉时期的疾疫之灾》,《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13马宝记:《建安年间全国疾疫及其防治》,《许昌学院学报,200503

14刘继宪:《试析刘宋统治区的气候波动与水旱灾害》,《干旱气象,200504

15李辉:《试论北朝时期旱灾发生的特点》,《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8

16李伟:《山东人“闯关东”与乡土观念的变化》,《史学月刊,200509

17李雁蓉:《《左传》中的水旱灾害》,《社科纵横,200504

18董传岭:《近代山东地区的祈雨活动》,《广西社会科学,200509

19陈广恩:《关于元朝赈济西北灾害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503

20雷源轼:《我国古代的海啸》,《湖南安全与防灾,200504

21王林袁滢滢:《1935年山东黄河水灾与救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2王林袁滢滢:《1933年山东黄河水灾与救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06

23佳宏伟:《清代陕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变迁》,《古今农业,200503

24王秋华:《1917年京直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兰州学刊,200504

25陈冬生:《建国初政府赈灾研究》,《求索,200505

26周致元:《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史学集刊,200502

27朱吉杰:《经元善1880年赈直述略》,《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6刘洋:《唐及五代时期长江流域水患》,《中国水利,200506

27王彩红:《康雍乾时期河北地区的水旱灾害对农民经济的影响》,《许昌学院学报,200506

28高升荣:《清代淮河流域旱涝灾害的人为因素分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3

29薛瑞泽:《魏晋北朝疫病流行及救助》,《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0孙语圣:《民国时期的疫灾与防治述论》,《民国档案,200502

31陈金凤王芙蓉:《两晋疫病及相关问题研究》,《许昌学院学报,200503

32孟庆云:《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02

33殷淑燕黄春长 李新艳:《历史时期渭河中下游平原水旱灾害(英文)》,《Journal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01

34卢勇聂敏 洪成:《清末民初清峪河水利衰落之探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01

35薛积彬钟巍 赵引娟彭晓莹:《历史时期广东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地理科学,200504

36郑景云赵会霞:《清代中后期江苏四季降水变化与极端降水异常事件》,《地理研究,200505

37闵祥鹏:《唐诗中的瘟疫》,《医学与哲学,200513

38李银涛:《清末东三省鼠疫流行和防治的思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39杨家茂:《20世纪40年代闽北鼠疫流行史料》,《中华医史杂志,200504

40张晓辉苏新华:《1894年香港鼠疫的应对机制》,《广西社会科学,200510

41李永宸赖文:《1894年香港鼠疫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01

42李飞龙王小莉:《危机与应对——以1949年察北鼠疫的防疫为例》,《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43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04

44陈致远柳毅:《1942年常德石公桥和镇德桥鼠疫之研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04

45王道瑞:《清末东北地区爆发鼠疫史料()》,《历史档案,200502

46赖文李永宸:《清末岭南医家对中医急症给药法的贡献》,《中国中医急症,200505

47王道瑞:《清末东北地区爆发鼠疫史料()》,《历史档案,200501

48丁建军郭志安:《宋代依法治蝗述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49陈业新:《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2

50彭展:《20世纪唐代蝗灾研究综述》,《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51胡惠芳:《民国时期蝗灾初探》,《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52鲁克亮:《清代广西蝗灾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501

53章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许昌学院学报,200501

54赵艳萍:《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02

55高冬梅:《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56任云兰:《民国灾荒与战乱期间天津城市的社会救助(1912—193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

57苏全有李风华:《论民国时期河南灾荒的社会成因》,《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58李文海:《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清代灾荒史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506

59温艳:《灾荒与人性——以民国时期西北为例》,《社会科学家,2005S1

60苏全有闫喜琴:《光绪年间河南灾荒社会原因探析》,《聊城大学学报200505

61王卫平戴卫东:《明代传统社会保障政策述论》,《宿州学院学报,200505

62朱浒:《江南人在华北——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空间局限》,《近代史研究,200505

63王卫平黄鸿山 康丽跃:《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64廖建林:《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65赵立行:《西方学者视野中的黑死病》,《历史研究》,200506期。

66高凯:《从吴简蠡测孙吴初期临湘侯国的疾病人口问题》,《史学月刊》200512期。

67王子今:《汉代“海溢”灾害》,《史学月刊》200507期。

68赵克生:《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史学月刊》,200503期。

69阮清华:《非常时期的民间救济——以“庚子之变”后上海绅商义赈为例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70王刚:《《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12期。

71王晓艳:《清代河南的自然灾害述论》,《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72廖建林:《华洋义赈会的科学之防救灾述略》,《湖北社会科学》,200508期。

73渠占辉霍亚松:《华洋义赈会赈灾防灾的实践飞跃及意义》,《天津大学学报》200502期。

74孙百亮袁林:《1668年郯城震灾与1937年菏泽震灾比较研究——与赵兰亮同志商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75蓝勇:《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续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76林汀水:《明清福建的疫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77刘宁李文刚:《论温疫学说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北京中医》,200506期。

78黄鸿山王卫平:《传统仓储制度社会保障功能的近代发展——以晚清苏州府长元吴丰备义仓为例》,《中国农史》,200502期。

79郭文佳:《董煟《救荒活民书》的价值与历史地位评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04期。

80赵宝爱:《20世纪2030年代冀鲁两省的凿井灌田与防旱救荒》,《中国农史》,200501期。

81卜风贤:《中国古代的灾荒理念》,《史学理论研究》,200503期。

82苏全有闫喜琴:《论光绪年间河南的民间救济》,《天府新论,200504

83陈华:《灾荒与客家先民南移入广》,《寻根,200503

84苏全有闫喜琴:《20年来近代华北灾荒史研究述评》,《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85刘静:《山西“丁戊奇荒”的应对措施》,《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86刘永刚胡鹏:《浅论清代灾荒与政府行为》,《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3

87李方华:《民国时期晋城大灾纪实》,《文史月刊,200503

88池秀梅:《民国时期福建灾荒的社会成因探析》,《龙岩师专学报,200501

89刘云军:《《救荒活民书》中救荒思想浅析》,《古今农业,200501

90刘永刚李爱军:《浅论中国古代天变成灾的社会因素》,《青海社会科学,200501

91赵玉田方顺姬:《明前期北方灾荒与农业开发》,《东北师大学报200501

92赵朝峰,李黎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救治对策》,《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1期。

93胡忆红:《我国荒政中的市场性救荒措施研究——以禁遏籴为例》,《晋阳学刊》,200506期。

94张艳丽:《“丁戊奇荒”之际晋南地方官员的善后措施——以解州知州马丕瑶为例》,《晋阳学刊》,200506期。

95闵祥鹏:《疫病对唐江南地区天宝末年到元和初年户籍的影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96杨世利:《宋朝以工代赈述论》,《中州学刊,200503

97张颖华:《道光年间江苏省的赈务研究——兼与湘省的赈务比较》,《长沙大学学报,200501

五、社会经济史研究:

  1. 邓玉娜:《清代河南集镇的集期》,《清史研究》,200503期。

  2. 邓亦兵:《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清史研究》,200502期。

  3. 江巧珍 孙承平:《徽州盐商个案研究:《疏文誓章稿》剖析》,《清史研究》,200501期。

  4. 史金波:《西夏农业租税考——西夏文农业租税文书译释》,《历史研究》,200501期。

5彭南生:《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511期。

6刘一皋:国家、市场、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初建时的认识——建国前夕之临清事件个案研究》,《史学月刊》,200510期。

7吴文武:《元代两淮地区屯田考》,《史学月刊》,200509期。

8陶文牛:《三国户口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9成淑君:《交通贸易与明代山东土地开发》,《史学月刊》,200508期。

10郑璋鑫:《唐宋及明清之际的钱()荒与启示》,《菏泽学院学报》,200501期。

11杨勇:《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史学月刊》,200508期。

12魏悦先秦时期借贷思想初探》,《史学月刊》,200506期。

13李增高:《先秦时期华北地区的农田水利与稻作》,《农业考古》,200501期。

14郑起东:《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15魏光奇:《国民政府时期县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的整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03期。

16游海华:《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史学月刊》,200506期。

17许檀:《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史学月刊》,200506期。

18陈隆文:《历史货币地理研究刍议》,《史学月刊》,200506期。

19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的社会转型》,《史学月刊》,200505期。

20徐玲:《清末民初苏州典当业分布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0502期。

21龚关:《20世纪初天津的金融风潮及其应对机制》,《史学月刊》,200502期。

22魏天安:《宋代官田鬻卖规模考实》,《史学月刊》,200501期。

23王友明:《抗战时期中共的减租减息政策与地权变动——对山东根据地莒南县的个案分析》,《近代史研究》,200506期。

24王庆成:《晚清华北定期集市数的增长及对其意义之一解》,《近代史研究》,200506期。

25代鲁:《汉冶萍公司的钢铁销售与我国近代钢铁市场(1908—1927)》,《近代史研究》,200506期。

26吴承明:《研究经济史的一些体会》,《近代史研究》,200503期。

27原彦平:《近十年来的清代前期西北经济史研究》,《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8月泉:《2004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29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近代史研究》,200501期。

30李根蟠:《“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讨论和我的思考》,《中国史研究》,2005S1期。

31于振波:《从简牍看汉代的户赋与刍稾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02期。

32陈旭:《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中国史研究》,200501期。

33韩生存:《西京大同和辽宋边境走私贸易》,《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期。

34颜广文:《晚明时期走私贸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以广州府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35陈韶旭王铁星:《明朝嘉靖以前中央政府对宣府镇的惠农政策》,《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01期。

36张政:《清代乾嘉时期中越边境贸易探析》,《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02期。

37王瑞平:《明清时期商丘的集市贸易》,《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03期。

38冯小红:《高阳模式:中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模式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39张海英:《明中叶以后“士商渗透”的制度环境——以政府的政策变化为视角》,《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40卢华语:《六朝商人诗及所反映的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41袁熹:《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42吴晓亮:《从城市生活变化看唐宋社会的消费变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43李清凌:《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动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44周雪香:《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研究——简评《州县官的银两》》,《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45邓玉娜:《清代河南的城镇化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46张守广:《论抗战时期后方的企业家群体》,《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47刘秋根谢秀丽:《明清徽商工商业铺店合伙制形态——三种徽商帐簿的表面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48朱文利:《明清徽商的价值取向》,《江苏商论》,200510期。

49王国键:《光绪徽商护票及其价值》,《安徽史学》,200503期。

50刘永华:《明中叶至民国时期华南地区的族田和乡村社会——以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51杨国安:《册书与明清以来两湖乡村基层赋税征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52李令福:《再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形成的时间》,《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54史志宏:《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55龚汝富:《民国时期江西推行义图制的尝试及其失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56谢元鲁:《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57黄纯艳:《经济制度变迁与唐宋变革》,《文史哲》,200501期。

58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文史哲》,200501期。

59谢元鲁:《唐宋制度变迁:平等与效率的历史转换》,《文史哲》,200501期。

60汪庆元:《明代粮长制度在徽州的实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61张天政:《略论上海银行公会与20世纪20年代华商银行业务制度建设》,《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62郑成林:《1927-1936年上海银行公会与国民政府关系述论》,《江苏社会科学》,200503期。

63梁四宝吴丽敏:《清代晋帮茶商与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64王日根:《明清时期商业风险及其防范刍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65陈明光靳小龙:《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财政》,《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66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67吴承明:《谈谈经济史研究方法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68刘文波:《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研究的新成果——郑有国著《中国市舶制度研究》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69肖自力:《论民国年间(1914-1949)赣南钨业之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70朱静:《金城银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本贷款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71赖正维:《清康乾嘉时期的中琉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72李金明:《清初中日长崎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73罗雄飞:《宋代汀、赣诸州私盐问题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74史玉华:《从《巴县档案》看清代四川的私盐问题》,《滨州学院学报》,200502期。

75吴海波:《清代两淮榷盐体制的演变与私盐》,《求索》,200503期。

76吴海波李曦:《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5期。

77袁欣:《1868-1936年中国茶叶贸易衰弱的数量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78张瑞威:《在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清初江宁钱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79尹玲玲:《略论清代的渔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80周奇:《唐代国家对寺院经济的控制——以寺院土地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81王玲:《魏晋六朝荆襄地方官吏与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82沈慧:《略论宋代湖州的商品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六、宗族

  1. 常建华:《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对族谱功能的认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02期。

  2. 常建华:《15世纪的朝鲜族谱》,《史学集刊》,200504期。

  3. 张立高:《试论明清宗族恤孤》,《喀什师范学院院报》,200501期。

  4. 赵沛:《汉代的社会结构与宗族聚居形态》,《山东社会科学》,200507期。

  5. 孔毅:《魏晋南北朝宗族伦理述论》,《重庆社会科学》,200501期。

  6. 徐舜 徐雄:《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对国内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的述评 》,《兰州学刊》,200503期。

  7. 朱炳祥 蔡磊宗族在村治中的地位——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观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3期。

10栾成显:《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历史研究》,200503期。

11寇翔:《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3期。

12李绪龙:《论清代社会秩序的维持——以宗族伦理制度为视角》,《巢湖学院学报》,200505期。

13唐力行:《朴元熇著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历史研究》,200502期。

14朴元熇:《明清时代徽州的市镇与宗族——歙县岩镇和柳山方氏环岩派》,200501期。

15王天意:《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02期。

16张国刚:《汉唐“家法”观念的演变》,《史学月刊》,200505期。

17李晓静李小燕:《从客家谱牒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龙岩学院学报,200505

18冯尔康:《十八、十九世纪之际的宗族社会状态——以嘉庆朝刑科题本资料为范围》,《中国史研究》,2005S1期。

19谢亦峰:《汝颍大族在曹魏时期的政治取向》,《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20张小也:《明清时期区域社会中的民事法秩序——以湖北汉川汈汊黄氏的《湖案》为心》,《中国社会科学,200506

21舒敏郑春奎:《长濂《郑氏族谱》散论》,《丽水学院学报,200506

22胡中生:《凭族理说与全族谊:宗族内部民事纠纷的解决之道——以清光绪年间黟县宏村汪氏店屋互控案为例》,《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3常建华:《程敏政《新安程氏统宗世谱》谱学问题初探》,《河北学刊,200506

24赵文铎:《“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农村宗族结构的影响》,《北华大学学报200505

25徐良梅朱炳祥:《“宗族弱化”的历史原因探析》,《武汉大学学报200506

26李世众:《清中叶的宗族、政府与地方治理——透视温州粮食危机引发的骚乱及其消弭》,《历史教学问题,200506

27罗开玉:《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初论》,《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8李留文:《宗族大众化与洪洞移民的传说——以怀庆府为中心》,《北方论丛,200506

29吾淳:《宋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伦理》,《现代哲学,200504

30林修果:《试论宗法秩序特质》,《新东方,200509

31李恒全:《实体性宗族的解体与春秋战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文杂志,200506

32付文茂:《转型期宗族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求实,2005S2

33冯尔康:《清代宗族、村落与自治问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34赵华富:《徽州世家大族促进宗族和谐和发展的措施》,《合肥学院学报200504

35兰林友:《“同姓不同宗”:对黄宗智、杜赞奇华北宗族研究的商榷()》,《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05

36徐建华:《家谱的地方性特色及价值》,《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9

37宋平:《传统宗族与跨国社会实践》,《文史哲,200505

38程维荣:《嗣子继承权的历史形态》,《兰州学刊,200505

39刘绍云:《戒律、家规、国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调控》,《理论学刊,200510

40林婷:《权威与秩序——乡村宗族秩序的现代化嬗变透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05

41陈瑞:《制度设计与多维互动:清道光年间徽州振兴科考的一次尝试——以《绩溪捐助宾兴盘费规条》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0505

42瞿州莲:《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的非兼容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42荣庆晓松:《义庄规矩扶贫工程——范仲淹之人道商道()》,《中国工商,200504

43廖雅琴:《中国近代早期南方宗族变迁》,《学术论坛,200508

44林修果:《宗族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宗族秩序存在的合理性分析》,《新东方,200508

45钱宗范:《中国传统宗族伦理与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04

46赵英丽:《评赵华富著徽州宗族研究〉》,《博览群书,200506

47瞿州莲:《浅论土家族宗族村社制在生态维护中的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3

48陈德顺:《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综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49黄琨:《中共暴动中的宗族组织(19271929)》,《史学月刊,200508

50洪性鸠:《明代中期徽州的乡约与宗族的关系——以祁门县文堂陈氏乡约为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51赵沛:《汉代的社会结构与宗族聚居形态》,《山东社会科学,200507

52李叶:《聚和堂明代宗族公社的失败》,《小康,200506

53赵维和:《满洲八旗《叶赫那拉氏族谱》研究》,《满族研究,200502

54周艺:《从上林县唐碑唐城看唐代桂西南壮族先民的宗族特征》,《广西地方志,200502

55赵会凯:《林耀华家族研究及其意义》,《绥化学院学报,200502

56陈琪:《祁门县明清时期民间民俗碑刻的调查与研究》,《安徽史学,200503

57雷军付高明:《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探讨变迁中的地方社会——清代以来的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评介》,《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58袁红涛张颖:《试论“五四”前后对宗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唐都学刊,200502

59唐力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宗族组织的态势——以徽州宗族为对象的历史考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60王邦虎梁德阔:《我国阶级社会中宗族与国家间的结构关系》,《求索,200503

61廖祥年:《社会控制视野下的国家、地方、宗族的三重变奏——以明代赣南盐政为中心》,《盐业史研究,200501

62雷翔龙子建:《清代西部开发的民间文本——建始龙氏族谱个案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63吴建伟:《六朝会稽虞氏家族述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1

64尹航:《浅析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制度》,《社会科学战线,200502

65贾学政:《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理论月刊,200503

66杨选华:《论明清封建宗族势力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与阻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67谢长法:《明清时期族谱的教化功能刍议》,《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2

68赵捷赵英丽:《打开徽学研究大门的一把钥匙——评赵华富著《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69林婷:《乡土社会秩序的现代性危机解读——从权威与秩序的角度透视》,《天府新论,200502

70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71定宜庄,胡鸿保:《清代内务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清史研究》,200503期。

72邓庆平:《名宦、宗族与地方权威的塑造——以山西寿阳祁氏为中心》《清史研究》,200502期。

七、家庭与婚姻

1朱琳:《明清徽州婚姻彩礼略述》,《黄山学院学报》,200505期。

2孔艳波:《试论清代满族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3高兵:《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4闵红:《中国古代限制结婚的法制略述》,《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5宋军风:《唐宋商人婚姻变迁探析》,《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6罗孝花艾大宾:《绵竹市乡村婚姻地域特征演变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7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民族艺术,200504

8何新所:《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9王盛婷:《试说汉魏南北朝碑刻婚姻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06

10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安徽大学学报200506

11杨碧嫦陈远贵:《从羌族民歌《马五哥》透视羌族妇女的历史婚姻》,《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12张彦霞:《宋代韩琦家族婚姻关系特征考论》,《集宁师专学报,200503

13秦晓梅:《浅析民国时期的山东婚姻习俗》,《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03

14李丕祺:《清末民初甘肃省婚姻习惯评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04

15刘晓红:《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婚姻制度探微》,《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05

16徐海燕:《略论中国古代典妻婚俗及其产生根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17张成凤:《从汉乐府诗看秦汉婚恋中的妇女》,《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18王渭清:《从古文字及传说看中国史前婚姻流变》,《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7

19王晓霞:《清代陕南招赘婚初探》,《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0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0506

21杨福泉:《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22徐明宏:《论家庭崇拜与家庭衰落》,《青海社会科学,200505

23陈金全郭亮:《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及其社会价值》,《民族研究,200505

24岳纯之:《论唐代纳妾制度》,《历史教学,200510

25刘戈郭平梁:《汉匈“和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河北学刊,200505

26崔兰琴:《从元杂剧试析元代婚姻成立与解除要件》,《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27李国锋:《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28李铁:《清朝入关前后满蒙联姻及满族婚俗新变化》,《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9定宜庄胡鸿保:《清代内务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清史研究,200503

30胡良平:《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31高尚卿:《从《诗经》中看周代妇女的爱情婚姻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

32冯静陆铭宁:《略论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的变化》,《西昌学院学报200501

33祖晓敏:《近二十年来明清婚姻问题研究述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02

34温文芳:《晚清童养媳的婚姻状况及其盛行的原因》,《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35刘皓:《尧舜时代的婚俗考》,《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36王艳:《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代婚俗研究综述》,《民俗研究,200501

37苏全有曹风雷:《晚清时期永城婚俗述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38甄进忠:《中国古代婚礼浅论》,《中州大学学报,200502

39龙建强:《论周代婚姻法则——“七出”、“三不去”等婚姻离合理由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40赵浴沛:《从秦简《日书》看秦代婚姻和家庭人际关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2

41徐朔风陈璐:《中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家”规》,《理论界,200505

42王歌雅:《红色苏区婚姻立法的习俗基础与制度内涵》,《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2

43王曰美:《唐代贵族妇女婚姻家庭观念研究》,《齐鲁学刊,200502

44朱以青:《从政治婚姻展现先秦风貌——读《先秦政治婚姻史》》,《东岳论丛,200502

45郑全红纪芸:《略论南京国民政府亲属法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改造》,《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01

46王文荣:《用社会历史研究法解读《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7谢晓婷:《民国时期离婚率高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48刘毅:《关于古代童养媳现象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05

49方心棣:《秦汉赘婿谪戍制度刍议》,《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04期。

50魏天安:《宋代的户绝继承法》,《中州学刊,200503

51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安徽史学,200506

52黄景春:《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及根源——兼与姚平教授商榷唐代冥婚问题》,《民间文化论坛,200505

八、国家与地方社会:

1关晓红:《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清史研究》,200503期。

2赵崔莉:《晚清传统秩序崩溃和绅权扩张之浅见——光绪二十七年皖江水灾与和州的社会控制》,《清史研究》,200502期。

3李巨澜:《略论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结构的失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6期。

4余蔚:《完整制与分离制:宋代地方行政权力的转移》,《历史研究》,200504期。

5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历史研究》,200504期。

6邱捷:《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中山大学学报》200504期。

7金以林:《地域观念与派系冲突——以二三十年代国民党粤籍领袖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503期。

8马俊亚:《国家服务调配与地区性社会生态的演变——评彭慕兰著《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历史研究》,200503期。

9朱英:《论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理论月刊》,200504期。

10谷川道雄:《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史学月刊》,200505期。

11李磊:《“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实》,《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05期。

12佳宏伟:《水资源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汉中府的堰渠水利为中心》,《史学月刊》,200504期。

13申万里:《宋元乡饮酒礼考》,《史学月刊》,200502期。

14王先明:《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15夏炎:《试论唐代的州县关系》,《中国史研究》,200504期。

16赵世瑜:《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502期。

17邱捷何文平:《民国初年广东的民间武器》,《中国社会科学》,200502期。

18谢岳:《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天津社会科学,200501

19龚汝富:《清代江西赋税讼案浅探——以《名花堂录》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20王玲:《魏晋六朝荆襄地方官吏与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21李远行:《论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与建构》,《中国农史》,200504期。

22丰箫:《民国乡村秩序的整合:规范化过程——以1945年后的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佃业纠纷为中心》,《中国农史》,200504期。

23卞利:《明清典当和借贷法律规范的调整与乡村社会的稳定》,《中国农史》,200504期。

24张伟:《民团、学校与公所——1930年代广西乡村基层政权之建构》,《中国农史》,200503期。

25周亚张俊峰:《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以通利渠为例》,《中国农史》,200503期。

26杨焕鹏管勤积:《乡村政治秩序的演变研究述评(1853-1953)》,《许昌学院学报》,200501期。

27李世众:《晚清教会势力的楔入与地方权力格局的演化——以温州社会为例》,《史林》,200505期。

28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5期。

29陈磊陈伟:《晚清团练的兴起与中央集权的衰落》,《甘肃农业》,200511期。

30周扬波:《宋代乡约的推行状况》,《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31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以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中心》,《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03期。

32洪建设曾盛聪:《:一种解读传统基层行政体制特质的新范式》,《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期。

33张俊峰:《介休水案与地方社会——对泉域社会的一项类型学分析》,《史林》,200503期。

34臧知非:《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东岳论丛,200506

35马新:《里父老与汉代乡村社会秩序略论》,《东岳论丛,200506

36甄尽忠:《两汉社会救助思想》,《南都学坛,200504

37叶本乾:《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中国农村观察,200501

38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39李世书:《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发展趋势》,《理论月刊,200512

40贾西津:《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03

41赵泉民:《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间组织》,《中国图书评论,200507

42郑卫东:《“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502

43薄振峰邹庆国:《国家——社会二元架构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4尹红群:《南京国民政府村制变革与乡村社区政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2

45祝灵君:《简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权力授予》,《社会科学研究》,200502

46肖倩:《权力交换网络中的国家与社会——以清代江西育婴事业为实证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47魏光奇:《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下的“绅权”膨胀》,《河北学刊》,200506期。

48范红霞戴素萍:《简论清末地方自治与地方行政体制近代化》,《兰州学刊,200503

49衷海燕:《士绅、乡绅与地方精英——关于精英群体研究的回顾》,《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2期。

50陆焱:《论民间仪式与村落时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51樊翠花池子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研究综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52任吉东:《近代获鹿县乡村治理模式浅析》,《天津社会科学,200506

53郗玉松:《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兴起的原因探析》,《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54段自成:《论清代北方里甲催科向乡约催科的转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06

55王日根:《习礼成俗:明清东南海洋区域社会控制的一种路径》,《江海学刊,200501

56刘彦波:《论清代的摊丁入地与地方基层组织的变迁》,《江汉论坛,200509

57刁培俊张国勇:《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江苏社会科学,200504

58李鹏:《试析阎锡山与山西村制变革》,《沧桑,200506

59周玉玲陆建洪:《国民政府十年(1939—1949)基层民意机关建设数量分析》,《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03

60梁建国:《北宋后期的都保区划》,《南都学坛,200503

九、中国法制史:

1林乾:《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清史研究》,200503期。

2、何邦武《中国古代的讼师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初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3李力:《清代民法语境中“业”的表达及其意义》,《历史研究》,200504期。

4易有禄杨德敏:《中国古代法的法源传统及其近代转型》,《社科纵横》,200502期。

5韩树峰:《秦汉徒刑散论》,《历史研究》,200503期。

6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历史研究》,200503期。

7刘静:《秦汉法律指导思想的更替及启示》,《四川高等警官专科学校学报》,200502期。

8翟麦玲张荣芳:《秦汉法律的性别特征》,《南都学坛》,200504期。

9刘志平谭宝刚:《秦汉的礼制与法制初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期。

10高佩佩丁莹莹周清:《略论中国古代礼、法与法治传统——一个法社会学视角》,《台声、新视角》,200501期。

11赵晓华:《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史学月刊》,200509期。

12赵旭:《论宋代民间诉讼的保障与局限》,《史学月刊》,200505期。

13翁有为:《积累·自觉·创新——读张晋藩先生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史学月刊》,200504期。

14王月峰:《社会的三元结构与民间法的命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15杨帆:《国家法与民间法双向互动之思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期。

16张佩国:《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相关研究评述》,《开放时代》,200502期。

17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近代史研究》,200502期。

18李均明:《简牍法制史料概说》,《中国史研究》,2005S1期。

19张小也:《明清时期区域社会中的民事法秩序——以湖北汉川汈汊黄氏的《湖案》为心》,《中国社会科学》,200506期。

20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502期。

21陈水星:《从睡虎地秦简看秦代的告诉制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1期。

22张继海:《睡虎地秦简魏户律的再研究》,《中国史研究》,200502期。

23于振波:《从“公室告”与“家罪”看秦律的立法精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24岳纯之:《后论隋唐五代买卖活动及其法律控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25马珺:《试析两宋法律中的重海商色彩》,《中州学刊》,200506期。

26范立舟蒋启俊:《两宋赦免制度新探》,《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27孙家洲:《论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素》,《南都学坛》,200501期。

28张学亮穆丽霞:《论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从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考察》,《理论导刊》,200512期。

29汤火箭:《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的法律观评析》,《社会科学研究》,200506期。

30张学亮孙新国:《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唯实》,200507期。

31衣家奇:《民族习惯及习惯法的规范价值》,《社科纵横,200502

32张学亮王学栋:《冲突与整合:乡土社会视野下的法律信仰》,《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3陈秀萍:《殊途同归:“无讼”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05

34张先昌吴礼宁:《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理性因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吴欣:《清代“兄弟争产”诉讼中的法律与社会》,《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6霍建平:《试论国家法与民间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2

37贾丽英:《秦汉时期“悍罪”论说》,《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1

38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安徽大学学报200506

39刘玉堂:《法律视野下的唐代婚姻制度——以婚约立法为个案》,《理论月刊,200506

40狄世深:《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身份探究》,《贵州文史丛刊,200503

41郭丽冰:《宋代妇女奁产权的探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42刘全娥李娟:《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及其学术价值》,《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01

43李晓英:《汉代证据制度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4尚衍斌:《清代新疆法制史研究的力作——《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评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3

45周荣汪小培:《“武汉抗战时期”的社会保障立法》,《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04

46张培田陈金全:《先秦时期债流转的史实探析》,《法学研究,200502

47孙海霞:《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探讨及其意义》,《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48杨鸿雁:《中国古代耻辱刑考略》,《法学研究,200501

49霍存福:《唆讼、吓财、挠法:清代官府眼中的讼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6

50修云福:《论清朝讼师对司法秩序的维护功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9

51邓建鹏:《讼师秘本与清代诉状的风格——以“黄岩诉讼档案”为考察中心》,《浙江社会科学,200504

52邓建鹏:《清代讼师的官方规制》,《法商研究,200503

53潘宇:《中国传统诉讼观念辨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54刘婷婷:《浅议清代的调解制度》,《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06

十、区域社会史

1胡英泽郝平:《“跨区域研究”的区域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综述》,《清史研究》,200502期。

2黄忠怀:《明清华北平原村落的裂变分化与密集化过程》,200502期。

3张俊峰殷俊玲:《首届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200501期。

4李伟:《山东人“闯关东”与乡土观念的变化》,《史学月刊》,200509期。

5陈支平:《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中国史研究》,2005S1期。

6李斌:《河西走廊区域研究现状分析》,《甘肃农业》,200505期。

7王承文:《唐朝岭南地区的奴婢问题与社会变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期。

8戴海斌:《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北京社会科学》,200502期。

9马强:《地理体验与唐宋“蛮夷”文化观念的转变——以西南与岭南民族地区为考察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10朱普选:《青海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11薛正昌:《宁夏文化地理与历代风俗文化析论》,《宁夏党校学报,200503

12魏建:《地域文化研究的现代经验——以山东近现代文化研究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

13唐力行王健:《多元与差异:苏州与徽州民间信仰比较》,《社会科学,200503


14张芳杨坚:《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述评》,《中国农史》,200504期。

15郭志超:《见微知著的闽台区域研究——《闽台区域社会研究》评论》,《东南学术,200502

16苏泽龙刘润民:《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冬学运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4

17黄琨:《中共在华北的民众动员(1937-1940)》,《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10

18丹乔二虞云国:《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村落共同体》,《史林,200504

19陈轲:《从地方志书看20世纪1030年代华北的植棉业》,《平原大学学报,200503

20彭清深:《清时期西北汉族族群的整合与西北大开发》,《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03

21黄家友:《近代华北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综述》,《许昌学院学报,200503

22刘纪荣:《试论民国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实验》,《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3岳谦厚,张玮:《抗战时期张闻天之晋陕农村调查简述——兼述新发现的晋西北兴县农村调查原始资料》,《晋阳学刊,200502

24金仙憓:《从祁门县“谢氏诉讼"看明代中期徽州的诉讼处理和里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25兰林友:《“同姓不同宗”:对黄宗智、杜赞奇华北宗族研究的商榷()》,《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26行龙:《山西商会与地方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27行龙:《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个案研究》,《史林,200504

28吴滔:《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中国农史》,200502期。

29雷军付高明:《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探讨变迁中的地方社会——《清代以来的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评介》,《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0陈炜:《近代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31刘春卉周利生:《部地方史研究的力作——读《通商贸易与区域社会变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

32陈学文:《土地契约文书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史学月刊,200512

33刘建生:《偶为高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读《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34李海新:《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社会阶层状况的变化及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05

35袁年兴:《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变迁——以闽西苏区为例》,《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36刘大可:《闽台文化研究的新境界——评汪毅夫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37董志凯:《视野新颖论证扎实的区域社会经济史新作——《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评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03

38陈剑峰:《上海开埠与近代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浙北地区为例》,《浙江档案,200503

39孙景超:《清代江南感潮区范围与影响》,《清史研究,200504

40夏维中:《洪武初期江南农村基层组织的演进》,《江苏社会科学,200506

41李双华:《论明中叶吴中士人的生活态度》,《北方论丛,200506

42王培华:《清代江南官员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唐鉴《畿辅水利备览》的撰述旨趣及历史地位》,《中国农史,200503

43姜修宪:《唐代士人的流迁与北方文化南传之途径》,《齐鲁学刊,200505

44魏天辉:《论明中后期奢侈风气的地区差异》,《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45许敏:《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从方用彬谈起》,《中国史研究,200503

46田宓杨培娜:《多维视角下区域史研究——2004华南研究年会综述》,《史林,200503

47黄志繁:《20世纪华南农村社会史研究述评》,《中国农史》,200501期。

48雍际春:《评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01

49汪崇筼:《清代徽州盐商的文化贡献之三:园林聚会》,《盐业史研究,200504

50魏金玉:《明清时代皖南佃仆奴仆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

51权仁溶:《明代徽州里的编制与增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52张晓婧:《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的原因及其社会心理分析》,《合肥学院学报200504

53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一种社会学视角》,《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54张萍:《清代徽州民间社会对棚民的应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55朱瑾:《徽州村落环境空间形态与构成秩序》,《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56栾成显:《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历史研究,200503

57张海荣:《论清末警察与直隶、京师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历史教学,200508

58张英聘:《略论明代南直隶修志兴盛的原因》,《江苏地方志,200501

十一、历史地理、环境史:

1朱永杰:《“满城”特征探析》,《清史研究》,200504期。

2钞晓鸿:《清代汉水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清史研究》,200502期。

3王明德:《论南京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与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502期。

4蓝勇:《长江正源探索历史是非考辨》,《清史研究》,200501期。

5尹海全:《论晚清地缘政治困局》,《史学月刊》200507期。

6郭丽萍:《由“言今”到“证古”——从徐松看道光朝西北史地研究的一个侧面》,《史学月刊》200506期。

7陈隆文:《历史货币地理研究刍议》,《史学月刊》,200506期。

8王星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史学月刊》,200504期。

9杜丽红:《1930年代的北平城市污物管理改革》,《近代史研究》,200505期。

10王利华:《古代华北水力加工兴衰的水环境背景》,《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11惠富平:《再现远古及夏代生态环境与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评介》,《中国农史》,200504期。

12牛廷伟:《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考察》,《固原师专学报》,200502期。

13谢丽:《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史》,200501期。

14王建革:《近代内蒙古草原的游牧群体及其生态基础》,《中国农史》,200501期。

15李玉尚:《地理环境与近代江南地区的传染病》,《社会科学研究,200506

16江田祥:《两晋寻阳郡领县与辖区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2

17陈隆文:《古郐国历史地理问题考辨》,《中州学刊,200506

18陈隆文:《尖首刀流通区域的历史地理考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4期。

19密文天:《清朝前期青海历史地理初探》,《青海师专学报,200503

20方立军马晓军:《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01

21钟翀:《姑末考——兼论江南河谷平原地带中历史人文地域之形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1期。

22魏文享:《中国大陆的武汉史(1927~1949)研究综述》,《江汉大学学报200503

23邵勤,谢宝耿:《以小见大:城市史研究新视角——邵勤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504

24牛海桢,李晓英:《清代西北边疆屯田政策与经济开发》,《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04

25钟霞:《清末新政与边疆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以广西为例》,《学术论坛,200511

26刘正刚:《清代移民开发边疆与少数民族关系——以台湾为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3

27周竞红:《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3

28高中华:《试论左宗棠的荒政思想及其边疆救荒实践》,《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3

29林乾:《清朝以法治边的经验得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3

30朱小平:《左宗棠与清朝时期的西北大开发》,《西部大开发,200508

31程利英:《明代关西七卫内迁去向和内迁人数探》,《贵州民族研究,200504

32袁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西南教育的影响》,《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03

33刘海燕:《从清朝与哈萨克族的关系透视其边疆民族政策》,《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03

34马玉良孔艳波:《东北边疆危机与清廷对东北的弛禁和全面开放》,《北华大学学报200504

35景爱:《环境史续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4

36亚克西姆·纳得考著崔建新:《环境史的转折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4

37高国荣:《环境史学与跨学科研究》,《世界历史,200505

38汪志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古今农业,200503

39赵文洪:《历史上自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40景爱:《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中国环境史研究举例》,《郑州大学学报200501

41陈杰:《良渚文明兴衰的生态史观》,《东南文化,200505

42朱普选:《明至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灾害及其治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4

43马玉臣:《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4

44黄忠怀:《人口的增殖流动与明清华北平原的村落发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2

45任云英朱士光:《从隋、唐长安城看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性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2

46周长山:《河北地区汉代城市的历史考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2

47陈业新:《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2

48朱永杰韩光辉:《五代至元西安城垣范围及建制特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3

49庄华峰:《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3

50高升荣:《清代淮河流域旱涝灾害的人为因素分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3

51陈为忠:《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3

52华林甫:《20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1

53杨红娟侯甬坚:《清代黄龙山地垦殖的政策效应》,《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1

54王元林,刘强:《明清时期潮州粮食供给地区及路线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01

十二、社会性别史

  1. 岳岭 张爱华:《20年秦汉妇女史研究综述》,《南都学坛》,200501期。

  2. 佘艳春:《双声话语:女性对历史的表达》,《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3. 郑琳 陈群:《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的盛行》,《江西社会科学》,200506期。

4铁爱花:《宋代女性阅读活动初探》,《史学月刊》,200510期。

5铁爱花:《宋代社会的女性阅读——以墓志为中心的考察》,《晋阳学刊》,200505期。

6王振国:《晚清女子学校教育的肇始》,《史学月刊》,200504期。

7翟麦玲:《先秦两汉“女乐”考》,《史学月刊》,200503期。

8葛志毅:《论周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04期。

9新馨:《“性别、文化与权力——清末民初中西方妇女的相互影响”国际研讨会》,《国外社会科学,200601

10彭廷学:《辛亥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11肖小龙,张玉玲:《太平天国妇女地位的再认识》,《兰州学刊,200506

12程郁:《二十世纪初中国提倡女子就业思潮与贤妻良母主义的形成》,《史林,200506

13段颖惠:《从《明史·列女传》析明代妇女的贞节观念》,《殷都学刊,200504

14丁联:《夏商妇女社会地位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5廖胜:《太平天国妇女自由问题之民俗释论——兼论妇女自由不能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之论据》,《史学集刊,200504

16王晓南廖胜:《民歌中的太平天国妇女形象和精神风貌》,《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17秦艳:《浅谈两宋之交妇女的生活状况》,《长治学院学报,200504

18翟麦玲:《汉代宫女的出路》,《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19吴欣:《清代妇女民事诉讼权利考析——以档案与判牍资料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200509

20余晓宏:《从妇女服饰看近代上海社会变迁》,《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1韩晓莉:《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山西大学学报200505

22周海燕:《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探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503

23郑欣:《浅析李贽的妇女观及其深远影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24樊金玲:《试论汉代平民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25刘伯红:《中国妇女研究十年回顾》,《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04

26孙苹:《抗战时期根据地妇女政治参与探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04

27刘春玲:《论晚明江南地区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阴山学刊,200504

28于明静:《论抗战时期上海的妇女救亡团体》,《历史教学问题,200504

29唐玉萍:《俺答汗时期蒙古族妇女社会地位的法律体现》,《赤峰学院学报,200501

30向仁富:《梁启超女权思想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5

31张承宗:《魏晋南北朝妇女的社交活动》,《襄樊学院学报,200503

32张文:《民间慈善: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效途径——立足于宋朝的考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33张承宗:《三国妇女参政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34谢重光:《宋明理学影响下客家妇女生活的演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5

35刘正刚侯俊云:《明清女性职业的商业化倾向》,《社会科学辑刊,200503

36钮圣妮:《近代中国的民众团体与城市女工——以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劳工事业为例(1904-1933)》,《东岳论丛,200503

37李金莲朱和双:《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奶妈及其社会地位》,《中华文化论坛,200502

38张承宗:《魏晋南北朝妇女从军考》,《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9刘晓丽: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妇女纺织运动》,《晋阳学刊,200503

40陈文联:《论五四时期探讨女子经济独立的社会思潮》,《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01

41郑全红:《论民国时期女子的财产继承权》,《社会科学辑刊,200502

42李贞德:《中国妇女史研究中的医疗照顾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0502

43王曰美:《唐代贵族妇女婚姻家庭观念研究》,《齐鲁学刊,200502

44吴海丽黎小龙:《明代的贞节妇女》,《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45叶青:《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福建党史月刊,200503

46董天坛:《中国古代奁妆演变初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47蒋美华:《五四时期女性角色变迁述评》,《学术论坛,200512

48刘美陈艳君:《略论两汉女性的参政议政》,《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49杨春蓉:《唐朝后妃被废与被杀的原因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

50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不危政原因浅析》,《固原师专学报,200502

十三、科举

  1. 萧启庆:《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历史研究》,200501期。

2汪维真:《明朝景泰年间乡试解额调整史实钩沉》,《史学月刊》,200510期。

3金滢坤:《试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锁院制度》,《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4祖慧周佳:《关于宋代童子科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200504期。

5龚延明高明扬:《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中国社会科学》,200504期。

6张燕波:《唐代科举出身者年寿问题研究》,《江汉论坛》,200509期。

7张燕波:《唐代进士群体死亡现象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期。

8王日根张学立:《清代科场冒籍与土客冲突》,《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9缪进鸿钱伟刚:《科举制度衰亡与“东南”人才辈出》,《人才开发》,200511期。

10高胡:《科举制度与官文化及其影响》,《人才开发》,200511期。

11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期。

12彭炳金:《论唐代的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期。

13赵国权孟亚:《权力、教育与思想世界——论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对知识、思想世界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期。

14梁仁志:《明代捐纳与官学教育的衰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4期。

15刘佰合:《戊戌时期的科举制度改革》,《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16邸永君:《清道光时期汉族翰林与满洲翰林地位之比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5期。

17刘亚敏胡甲刚:《中国科举考试产生与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论》,《武汉大学学报》200506期。

18曾绍东:《论晚清科举考试的法律特征——以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为研究对象》,《江西社会科学》,200510期。

19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东岳论从》,200506期。

20熊苹:《科举制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转换》,《船山学刊》,200504期。

21王振国臧守虎:《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唐代医学人才选拔》,《中华医史杂志》,200504期。

22程念祺:《科举选官与胥吏政治的发展》,《学术月刊》,200511期。

23林李楠:《科考制度与传统社会的“官—绅—民”结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04期。

24王凯旋:《明代科举考试思想述论》,《社会科学辑刊》,200506期。

25哈恩忠:《乾隆朝武科举史料续编()》,《历史档案》,200503期。

26朱岚:《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生发的文化生态根源》,《理论学刊》,200511期。

27李才栋邓爱红:《古代地方助学助考机构——宾兴会》,《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5期。

28王建平:《唐代科举的社会功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29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0期。

30郑学宝郑洪:《略论宋代医学考试的特点》,《中医教育》,200505期。

31马和民:《论科举制度的社会化效应》,《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32周扬波:《宋代科举会社》,《云南社会科学》,200505期。

33史卫东:《科举制度对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稳定影响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0503期。

34邱进春:《科举在国家管理与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中国图书评论》,200509期。

35丁宏:《浅析科举制度对唐代文化繁荣的影响》,《青海师专学报》,2005S2期。

36哈恩忠:《乾隆朝武科举史料续编()》,《历史档案》,200502期。

37高钟:《废科举:中国儒家社会全面散构的多米诺骨牌——废科举百年祭》,《江苏社会科学》,200504期。

38白文固:《唐宋试经剃度制度探究》,《史学月刊》,200508期。

39张昭军张静:《文化视角下的近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评析》,《东方论坛》,200502期。

40彭炳金:《墓志中所见唐代弘文馆和崇文馆明经、清白科及医举》,《中国史研究》,200501期。

41张建伟:《试析清代前期的科举回避制度》,《满族研究》,200501期。

十四、士绅

1马丽:《简论近代中国绅士集团及其分化》,《许昌学院学报》,200506期。

2潘大礼:《清代前中期珠江流域公共领域的发展——以该地区社学为例》,《台声新视角》,200507期。

3李斌:《浅析晚清湖南绅士的几个特征》,《船山学刊》,200504期。

4许顺富:《论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湖南绅士的拯救皇权运动》,《广西社会科学》,200507期。

5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清末民变风潮》,《求索》,200509期。

6罗玉明:《湖南绅士与三十年代湖南的读经运动》,《求索》,200509期。

7陆平舟:《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南开学报》,200505期。

8乔万宁:《江苏绅士会同巡抚为张之洞建专祠折抄件》,《收藏家》,200501期。

9王先明李丽峰:《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8期。

10易惠莉:《同光年间上海本邑绅士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张焕纶为主要考察对象()》,《历史教学问题》,200503期。

11易惠莉:《同光年间上海本邑绅士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张焕纶为主要考察对象()》,《历史教学问题》,200504期。

12易惠莉:《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近代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衍变的个案研究》,《学术月刊》,200504期。

13阳信生:《晚清湖南绅权与政权关系研究》,《求索》,200502期。

14李严成:《晚清政府职能萎缩与绅士基层“自治”》,《湖北大学学报》200501期。

15柳传堆:《从“假洋鬼子”形象看中国士绅的蜕变》,《三明学院学报》,200501期。

16杨政:《伦理情境下的博弈、仪式与象征——关于清朝中晚期士绅和庶民生活的个案研究》,《社会》,200506期。

17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安徽史学》,200506期。

18肖文评:《论清代梅州“人文秀区”的形成》,《江西社会科学》,200508期。

19丛曙光孙长来:《封建官绅与近代教案》,《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20邓玉娜:《“甲申之变”与中国官绅阶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3期。

21江沛:《留日学生、东游官绅与直隶省的近代化进程(19001928)》,《史学月刊》,200505期。

22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兴办中的士绅参与》,《广西社会科学》,200508期。

23龙伟:《保路舆论的形成原因》,《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期。

24行龙:《怀才不遇:内地乡绅刘大鹏的生活轨迹》,《清史研究》,200502期。

25宫宏祥:《论“江南奏销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26赵利栋:《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学堂与士绅阶层》,《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01期。

27管延春:《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与晚清覆亡的关系探讨》,《山东社会科学》,200502期。

28张德顺:《太平天国知识分子政策评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29、商传:《明代的社会主导群体》,《东岳论从》,200501期。

30叶舟:危机时期的士绅与地方:以休宁金声为例》,《安徽史学》,200501期。

31饶玲一:《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与地方之关系》,《史林》,200502期。

32黄天弘:《为求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河南绅商》,《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01期。

33王建军慕容勋:《论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期。

34定光平彭南生:《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以湖北羊楼洞雷氏等家族为例》,《中国农史》,200501期。

35赵艳玲冀满红:《浅析清末宪政活动中顺直谘议局的稳定性》,《历史教学》,200504期。

36阳信生:《长沙抢米风潮中的官绅斗争新探》,《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37许顺富:《论近代湖南军功绅士的社会影响——以长沙、湘乡的绅士为例》,《云梦学刊》,200506期。

38刘丽敏:《明末清初士大夫与近代士大夫反基督教思想异同辨析》,《唐都学刊》,200501期。

39郑军:《西学东渐与戊戌变法前晚清封建士大夫西学观的演变》,《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40林成西:《三国时期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2期。

41郭学信:《论宋代士大夫对道德理性精神的弘扬》,《许昌学院学报》,200506期。

42冯媛媛:《“士大夫”阶层的二重角色——从“士”字的构形初义与字义演变说起》,《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S1期。

43张涛:《“知识分子”与“士大夫”辨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44李峰:《论北宋“不杀士大夫”》,《史学月刊》,200512期。

45黄正建:《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其变化——以两《唐书》用词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0503期。

46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47张海波:《中国古代士大夫人格的矛盾与统一》,《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4期。

48徐清祥:《从族群信仰到个体信仰——兼论两晋士族信仰之变迁》,《哲学研究》,200507期。

49真锅多嘉子:《近十五年来日本对宋代士大夫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08期。

50朱顺玲:《东汉后期士大夫社会拯救活动述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期。

51高新伟:《论科举制在士大夫从商中的作用》,《许昌学院学报》,200503期。

52朱顺玲:《论东汉中后期士大夫对皇权的制衡》,《许昌学院学报》,200503期。

53赵园:《经世与救世——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一种姿态的考察》,《社会科学论坛》,200506期。

54朱顺玲:《试论东汉后期士大夫集团势力的膨胀与党锢之祸》,《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期。

55刘春玲:《论晚明士大夫的狂狷之风》,《江汉论坛》,200504期。

56张国刚:《道学起源的历史视野——读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博览群书》,200501期。

57吕变庭:《北宋士大夫的人格特征》,《北方论从》,200502期。

58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党派分野与其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无关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59焦泰平:《论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与立言传世》,《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60邸永君:《从《大义觉迷录》看清世宗之文化本位观——兼论有清一代之历史地位及士人之境遇》,《满族研究》,200502期。

61萧启庆:《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历史研究》,200501期。

62马亮宽:《略论汉初士人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孔子研究》,200503期。

63徐林杨琪:《士商相混蝇聚一膻——明代中后期江南商人与士人社会交往活动》,《江苏商论》,200503期。

64雷平:《在“道”与“势”之间的抉择——关于中国古代士人处世原则的读史札记》,《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2期。

65刘凤云:《清代北京会馆的政治属性与士商交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02期。

66定光平彭南生:《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以湖北羊楼洞雷氏等家族为例》,《中国农史》,200501期。

67向燕南:《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与历史评论》,《史学月刊》,200504期。

68徐林:《宴饮与明中后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生活》,《社会科学战线》,200502期。

69黄云鹤:《唐朝下层士人社会交往特征及其心态》,《史学集刊》,200501期。

70周玉琳:《时代变化与士人贞节观念关系探析——以明中期至明末清初的归有光和归庄为个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期。

71毕颖达刘春英:《晚清士人商战观念的兴起》,《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1期。

72徐林:《明中后期士商社会交往评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期。

十五、农史

1曾雄生:《析宋代“稻麦二熟”说》,《历史研究》200501期。

2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学术月刊》,200512期。

3徐畅:《农家负债与地权异动——以20世纪30年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502期。

4程为敏:《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503期。

5江太新:《三农与市场——以明清经济发展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200504期。

6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7王兴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农”问题的个案研究——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原农民负担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8王建革:《三河:一个欧式农牧文化在中国的复制与变化(1917—1964)》,《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期。

9刘克祥:《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10方行:《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期。

11张俊峰:《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兴衰》,《中国农史》,200504期。

12魏本权:《20世纪上半叶的农村合作化——以民国江西农村合作运动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农史》,200504期。

13刘椿:《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期。

14刘椿:《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政策》,《社会科学辑刊》,200504期。

15刘椿:《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农村信用合作运动》,《南京社会科学》,200506期。

16杨勇:《近代江西地方货币与乡村金融转型》,《中国农史》,200504期。

17王建光:《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农史》,200504期。

18李恒全:《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中国农史》,200504期。

19吴建新赵艳芝:《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中国农史》,200504期。

20卜风贤:《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中国农史》,200504期。

21池子华王晚英:《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中国农史》,200503期。

22游欢孙:《民国吴江县市镇的工商业结构——兼论“专业市镇”与“非专业市镇”的差别》,《中国农史》,200503期。

23周邦君:《清代四川粮食亩产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中国农史》,200503期。

24赵冈:《永佃制下的田皮价格》,《中国农史》,200503期。

25张弛:《永佃制的法律经济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503期。

26任继周:《论华夏农耕文化发展过程及其重农思想的演替》,《中国农史》,200502期。

27张芳:《论中国灌溉水利起源于南方原始水田区》,《中国农史》,200502期。

28安忠义:《汉代马种的引进与改良》,《中国农史》,200502期。

29张玉:《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中国农史》,200501期。

30蔡勤禹侯德彤:《二三十年代华洋义赈会的信用合作试验》,《中国农史》,200501期。

31闵宗殿:《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中国农史》,200501期。

32周正庆:《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我国蔗糖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农史》,200501期。

33王宝卿王思明:《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501期。

34游修龄:《麋鹿和原始稻作及中华文化》,《中国农史》,200501期。

35方春生:《中国古代农村消防史的佳作——评《徽州古民居探幽》》,《史学理论研究》,200502期。

36李方祥:《农民传统与马克思主义:1920-4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7期。

十六、军事社会史

1于汝波:《16世纪以后我国军事理论落后原因的几点思考》,《史学月刊》,200511期。

2宋杰:《地理枢纽与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学月刊》,200511期。

3陈峰:《宋代主流军事思想及兵学批判》,《史学月刊》,200511期。

4张荣芳高荣:《朱绍侯先生与军功爵制研究》,《史学月刊》,200510期。

5魏峰:《从刺字看宋代军制》,《史学月刊》,200509期。

6陈金凤:《从“荆扬之争”到“雍荆之争”——东晋南朝政治军事形势演变略论》,《史学月刊》,200503期。

7张金龙:《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史学月刊》,200501期。

8程龙:《论北宋对夏作战中的引兵就粮》,《中国史研究》,200504期。

9张金奎:《明代军户地位低下论质疑》,《中国史研究》,200502期。

10李靖莉:《唐代中原与边地部曲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06

11夏毅辉:《论清代绿营军中的“朋助”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期。

12何锋:《12世纪南宋沿海地区舰船数量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3期。

13王中新:《清朝对新疆实行“协饷”和“专饷”政策之探析》,《新疆地方志,200502

14李强梁俊涛:《从宿卫制度看唐朝的民族关系》,《青海民族研究,200503

15冯智:《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影响》,《西藏研究,200502

16刘俊凤:《抗日战争中西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17马长泉:《清代前期巡边制度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2

18周松:《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1

19王永进:《论清末“制洋器”的历史进步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期。

20程广海:《安史之乱探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S1期。

21谭立峰张玉坤:《清代旗城探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2张鹤泉:《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特点及其权力问题试探》,《社会科学战线,200506

23刘鸿亮:《明清时期红夷大炮的兴衰与两朝西洋火器发展比较》,《社会科学,200512

24董煜宇:《星占对北宋军事活动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25祁美琴:《明清之际的“夜不收”与“捉生”》,《清史研究.,200504.

26程永林:《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历史嬗变与现实借鉴》,《兰州学刊,200506

27刘铁铭:《曾国藩治军思想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06

28陈习刚:《唐五代以前虎牢、虎牢关问题考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04期。

29许蓉生:《蜀汉军队的组成及其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30张国硕:《殷商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31郭小丽:《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战略方针的异同及军事合作》,《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32赵雨乐:《唐末五代阵前骑斗之风——唐宋变革期战争文化考析》,《西北大学学报200506

33程尼娜:《唐代安东都护府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506

34何敏:《林则徐、魏源革新派和洋务派军事思想析论》,《求索,200510

35李中勇:《康熙统一台湾期间清廷同荷兰的军事接触》,《历史档案,200503

36马建春:《元代的回回军士及其活动》,《回族研究,200504

37欧安欣:《论黄巢的军事战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8孙长忠:《护国战争的军事战略》,《南都学坛,200505

39陈越:《试论晚清军事变革对近代社会转型之影响》,《军事历史研究》,200503期。

40谭平:《论宋朝驾驭武将的宽严错位及其后果》,《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41王全营:《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衰败原因探析》,《中州学刊,200505

42姚建根:《宋朝制置使战略攻防述论》,《史林,200504

43宋超:《汉匈战争与北边郡守尉》,《南都学坛,200503

44鞠海龙:《晚清海防之军事战略评析》,《中州学刊,200504

45韦祖松:《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盐业史研究,200502

46贾志刚:《唐肃代之际河西军费问题试析》,《敦煌研究,200502

47陈明光:《曹魏的封爵制度与食封支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48安忠义:《汉武帝时期骑兵的兴起与军制改革》,《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十七、社会心态史

1廖胜:《民众心理需求与太平天国的兴亡》,《史学月刊》,200510期。

2温乐平:《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2

3齐秀生齐超:《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形成考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4廖贞:《浅议中国文化的生死观》,《青海社会科学,200505

5潘慧生:《从丧葬习俗看人的生死观——以五台山地区为例》,《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6陈延庆:《庄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北方论丛,200504

7曾勇:《葛洪的生命观及其现代沉思》,《湖北社会科学,200503

8魏万磊:《近五十年来有关洪秀全的心态史学研究综述》,《史学理论研究,200504

9陈国威:《从近代史学革命看心态史学》,《中州学刊,200501

10刘向斌李玉香:《心灵的失落与追寻——简论汉末男性诗人的女性同构心理》,《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1傅以君:《论社会心态对战后国共斗争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200506

12傅以君聂爱云:《试析社会心态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45年前)的影响和作用》,《江西社会科学,200510

13王明前:《太平天国政治的文化继承》,《学术探索,200505

14杨挺:《略论宋代命遇观念与诗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

15朱全福:《毛泽东长征时期的心态探微》,《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16刘雅军:《晚清学人“世界历史”观念的变迁》,《史学月刊,200510

17潘定武:《司马迁创作心理刍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18李帆:《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以刘师培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为例》,《史学理论研究,200504

19陈启云:《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04

20贺利:《从晚唐诗风看晚唐诗人的生命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06

21张丑平:《仕与隐的矛盾与选择——论西晋诗人的思想特征之一》,《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22段妍许红霞:《“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3蔡丰明:《吴地民俗的历史转型及其心态特征演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24钱家先:《论嘉道时期的文人心态与社会走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5

25徐波余乐庆:《抗日战争与文化嬗变——抗战时期陈独秀关于中国文化路径的思考》,《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26霍志军:《试论盛唐诗人的文化心态》,《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27侯松涛:《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502

28潘敏:《试析沦陷初期江苏地区各阶层心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29李爽:《大唐气象与两宋雅韵——从妇女服饰的变迁透视唐宋社会心理》,《运城学院学报,200504

30冯晓琴:《明末清初小说家的孤愤心理探析》,《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1于赓哲:《从古人求医心态看古代民间医人水平》,《学术研究,200509

32李正春:《毛泽东“文革”前心态研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33汪耀民石军良: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与生存心理分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5

34王雷陈恩虎:《民国初年前清遗老圈生存心态探析》,《史学月刊,200503

35刘杏梅李修松:《从心态史的视角看韩信的成败》,《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6吴在庆李菁:《唐代文士贬谪途中的生活与心态述论》,《东南大学学报200502

37任荣:《北齐汉族文人心态初探》,《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8贾秀云:《略论契丹族女性之参政心态》,《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39巫仁恕:《民间信仰与集体抗争:万历承天府民变与岳飞信仰》,《江海学刊,200501

40徐杨:《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贵州文史丛刊,200501

41金霞:《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视野中的祥瑞灾异》,《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十八、社会组织研究

  1. 霍新宾:《清末民初广州的行会工会化》,《史学月刊》,200510期。

  2. 曲晓范:《清末民初中国东北地区黄天教活动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3. 朴尚洙:《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在陕甘宁边区与哥老会关系论析》,《近代史研究》,200506期。

  4. 尹恩子:《清代哥老会与乡村寺庙》,《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期。

  5. 邓雪琴 刘月华:《新疆哥老会的戕官运动》,《吉昌学院学报》,200502期。

  6. 符广华:《壮族乡约制度功能研究:以龙脊十三寨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501期。

7卜秋香:《唐宋时期的邑社》,《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8许伯卿:《论宋代文学会社的繁荣及其原因》,《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9和付强:《论元初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社会组织的变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06

10蔡勤禹:《民国慈善组织募捐研究——以华洋义赈会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11窦竹君胡延广:《民国晚期工商团体的法律规制与行政控制——以津冀为中心的考察》,《河北法学,200512

12王春英:《官商互动中的多元图景呈现——清末商会成立形式再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13郑成林:《抗战前商会对日本在华北走私的反应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05

14叶劲松:《市民社会视角下的民间商会及其政治参与》,《浙江社会科学,200504

15宋美云:《论商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以近代天津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16张正明:《晋商会馆、公所与近代山西商会》,《晋阳学刊,200503

17张芳霖:《清末江西创办商务总会考述》,《江西社会科学,200503

18王日根:《从“行”到商会——宋以后商人社会管理中的官民互动》,《厦门大学学报200502

19李柏槐:《民国商会与同业公会关系探析——以1929—1949年的成都市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0宋美云:《近代商会化解金融风潮之探析——以天津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200503

21韩晓莉:《新旧之间:近代山西的商会与行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2朱英:《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10

23彭南生:《近代江南地区工商业会馆、公所碑刻述论 》,《安徽史学,200503

24李柏槐:《民国时期成都同业公会的行业管理》,《四川大学学报200502

25范金民:《清代徽商与经营地民众的纠纷——六安徽州会馆案》,《安徽大学学报200505

26郭绪印:《评东南社会变迁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学术月刊,200507

27侯宣杰:《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中国地方志,200507

28许檀:《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史学月刊,200506

29赵生玲:《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的聊城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30习五一:《近代北京的行业神崇拜》,《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31方连英:《清末民初秘密会党的嬗变》,《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32鲁卫东:《“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术月刊,200504

33周育民:《秘密会党与民族主义——评杜赞奇对清末革命党会党观的论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34潮龙起:《试析清代的游民与会党》,《贵州社会科学,200502

35欧阳恩良:《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权力系统之比较》,《文史哲,200502

36潮龙起:《清代会党整体结构的分散性及其原因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0501

37尹行创:《近代会党与土匪的合流》,《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S2

38谢忠强:《晚清“会党”的反洋教斗争》,《绥化学院学报,200504

39张喜桃:《从“为国剿贼”到“自陷于贼”——试论遣散后的湘军大量投奔哥老会的原因》,《晋中学院学报,200506

40刘彦波:《论清代的摊丁入地与地方基层组织的变迁》,《江汉论坛,200509

十九、社会控制

  1. 徐斌:《香火庙:诉讼与械斗——以晚清黄冈县个案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502

  2. 刘蓉:《论西汉的自杀现象》,《晋阳学刊, 200501

  3. 张伟:《中间阶层界定的一种新视角》,《东岳论丛, 200506

  4. 胡兴东:《元明清时期南方民族基层社会控制制度的变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5陈朝宗:《社会控制论与社会治理理论》,《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6赵昆生:《秦朝社会控制失效的理论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510期。

3页。

7赵树坤:《论社会和谐与冲突的法律控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05

8唐怡:《浅析全真道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世界宗教研究,200503

9张志超:《略论英租威海卫时期威海乡村的社会控制》,《山东大学学报200504

10刘莉:《论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11廖君湘:《侗族禁忌与原生型宗教:内涵及其社会控制功能》,《经纪人学报,200501

12吴海燕:《农村精英缺失与社会控制弱化——论合理社会分层对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宜春学院学报,200503

13吴效群:《皇会:清末北京民间香会的最高追求》,《民间文化论坛,200503

14廖小波:《王阳明“心即理”社会控制思想初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15刘力:《董仲舒大一统帝国的社会控制思想》,《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16王旭伟:《法治、德治关系的分析——立于历史与经济的维度》,《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17袁冬梅:《论宋朝胥吏在基层社会控制中的负面作为》,《新余高专学报,200501

18纪建文:《微服私访: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官方民间法》,《山东大学学报200502

19严志亮廖君湘 严志钦:《习惯法与民族社会控制》,《兰州学刊,200501

20杨建宏:《论宋代家训家范与民间社会控制》,《船山学刊,200501

21肖如平:《从自卫到自治——论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历史档案,200501

22张文娟:《闽村的“乡约制度”与当地民间社会性格》,《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5

23赵立人:《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一书中有关问题与刘平先生商榷》,《学术研究,200511


(整理者 王洪兵: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