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0-10-01浏览次数:10

2003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2003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黑广菊 整理


一 社会史理论

  1. 何兹全:《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2

  2. 张文生:《历史学与民俗学关系论》,《史学理论研究》,20032

  3. 李宏图:《符号学与人文学科跨学科方法研讨会纪要》,《史学理论研究》,20031

  4. 李幼蒸:《“历史符号学”概念简析》,《史学理论研究》,20031

  5. 徐浩等:《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20032

  6. 于沛等:《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3

  7. 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历史研究》,20031

  8. 定宜庄:《口述传统与口述历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3

  9. 胡鸿保、王红英:《口述史的田野作业和文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3

  10. 孙庆忠:《口述历史的制作与口述传统的发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3

  11. 朝戈金:《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 2003 3

  12. 陈献先 :《口述史二题:记忆与诠释》,《史学月刊》20036

  13. 邬 情 :《口述历史与历史重建 》,《学术月刊》, 20036

  14. 韩 震 :《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的沟通与融合:兼与王南湜教授商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200373

  15. 胡鸿保、陆煜:《历史研究中人类学方法的利用和误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20032

  16. 吴晓军:《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为了复兴的反思》,《甘肃社会科学》,20032

  17. 周相卿:《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与法学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

  18. 严 艳 吴宏岐:《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32

  19. 行 龙:《经济史与社会史》,《山西大学学报》() , 20034

  20. 马 敏:《据之于实情:建立中国史学新典范的若干启示—以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为例》,《历史研究》, 20031

  21. 刘焕性:《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纪念梁启超<新史学>发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研究》,20031

  22. 雒有仓:《关于中国社会生活史的体系问题》,《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2003243

  23. (日)森正夫:《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323

  24. 刘锡诚:《文化对抗与文化整合的民俗研究》,《理论与创作》, 20034

  25. 赵世瑜:《关于民俗研究的说三道四:一个“非典型”的学术评说》,《民俗研究》,20032

  26. (美)布鲁范德著 张敦福译:《都市传说的研究方法:【民俗】》,《民俗研究》,20032

  27. 马翀炜:《众神狂欢与意义追寻:彝族阿细人驱火妖的人类学分析》,《民族艺术研究》,20033

  28. 小田:《社区仪式的跨学科解读:以江南一个村落联合体庙会为中心》,《民俗研究》,20032

  29. 周泓等: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庄孔绍<银翅>笔谈》,《广西民族研究》, 20032

  30.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史林》,20032

  31. 胡鸿保等:《历史研究中人类学方法的利用与误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242

  32.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3. 赵世瑜:《传说· 历史· 历史记忆:从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32

  34. 鲍江:《感受人类学视野中符号与意义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303

  35. 赵绮芳:《仪式、展演与异己关系论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 , 252

  36. 秦红增:《理论·方法· 应用:黄淑娉教授50周年暨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广西民族研究》,20031

  37. 周相卿:《社会人类学视野中结构功能主义与法学研究》,《贵州民族学报》,20031

  38. 马 敏:《政治仪式:对帝制中国政治的解读》,《社会科学论坛》,20034

  39. 杨天宏:《条约口岸社会史的认知视角与方法:评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3303

  40. 杜芳琴:《历史研究的性别维度与视角—兼谈妇女史、社会性别史与经济-社会史的关系》,《山西师大学报》 () 2003304


二 社会阶层

  1. 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文史哲》,20031

  2. 张筱兑:《论宋代台谏与文官集团的重组》,《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 2

  3. 黄纯艳:《论宋代发运使的演变》,《厦门大学学报》()2003 2

  4. 陶新华:《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的清浊官、流外官和吏》,《四川大学学报》()20034

  5. 薛 恒:《清代对胥吏的管理及失控原因》,《东南文化》,20037

  6. 吴琦等:《寿龄与政治:明代阁臣寿龄及其影响因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4

  7. 唐晓涛:《唐代桂管地区贬官人数考析》,《学术论坛》,20032

  8. 赵 冈:《试论地主的主导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9. 王华山:《河北士族礼法传统与北学渊源》,《文史哲》,20032

  10. 李健胜:《稷下先生社会地位刍位 》,《 管子学刊》,20031)                    

  11. 高 敏:《从东汉时期入仕者与知名人士出生地的分布状况看东汉江南经济的发展》,《郑州大学学报》,20033

  12. 徐茂明:《明清以来乡绅、绅士与士绅诸概念辨析》,《苏州大学学报》()20031

  13. 舒仁辉 王淑君:《也论绍兴和议期间士人的气节问题—与王曾瑜先生商榷》,《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14. 吴 琦 赵秀丽:《儒佛互补:明清易代之际岭南士人的行为特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3

  15. 吴强华:《晚明士大夫与“天学”传播》,《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20032

  16. 何宗美:《张居正改革对晚明党争及文人结社的影响 》,《社会科学辑刊》,20034

  17. 郭学信:《略论北宋初期的士人风貌》,《山东社会科学》,20032

  18. 喻学忠:《晚宋士大夫奔竞之风述论 — 晚宋士风研究之一》,《东南大学学报》()2002

  19. 魏光奇:《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20. 王立群:《近代上海口岸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墨海书馆的中国文人为例》,《清史研究》,20033.

  21. 冯晚刚:《清代幕友制兴盛原因初探》,《前沿》,20035

  22. 汪毅夫:《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东南学术》,20033

  23. 隋丽娟:《1895189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学术交流》,20037

  24. 朱亚非:《清初山东士人的学风》,《光明日报》,2003·7 ·1·B3

  25. 汤仁泽:《清代江南学术群体的特点》,《浙江社会科学研究》,20034

  26. 许顺富:《论近代湖南绅士的反洋教运动》,《山东社会科学》, 20033

  27. 雷冬文:《近代士绅在民众起义中的角色扮演:以广东天地会起义为例》,《安徽史学》,20033

  28. 于春松:《儒生的公众形象和自我定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29. 鲁国群:《略论汉初儒家知识分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2

  30. 刘晓东:《“地位相悖”与“身份悬浮”:生存状态视角下的明代士人社会地位刍议》,《社会科学战线》,20032

  31. 臧知非:《两汉之际儒生价值取向探微》,《史学辑刊》,20032

  32. 季桂超:《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转变及文化人格的转型》,《聊城大学学报》,20034

  33. 邱少平:《论魏晋名士的形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4. 郭学信:《试论宋代士大夫的入仕精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404

  35. 张德建:《明代山人群体的生成演变及其文化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32

  36. 吴乃华:《知识分子与戊戌变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4

  37. 杨齐福:《试论近代士人知识结构的转换与科举制度解体》,《台州学院学报》2003251

  38. 程光炜:《从书斋到社会:略谈清末新知识界社会角色的变动》,《 江苏社会科学》, 20032

  39. 修朋明:《清代社会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加强 》,《北方论坛》, 20031

  40. 彭 勇:《明代士夫追求润笔现象试析》,《史林》,2003 2    

  41. 刘丁豪:《汉代官吏群体的儒学化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1

  42. 谯 珊:《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市民消费生活水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33

  43. 陈志波:《绅商与近代广西经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4. 林甘泉:《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中国史研究》,20033

  45. 郝先中:《五四时期皖籍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典型特征》,《民国档案》,20033

  46. 邱少平:《 魏晋士人集会活动所凸显的文化意蕴》,《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47. 徐茂明:《士绅的坚持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史学月刊》,200310

  48. 唐力行:《 徽州商人的绅士风度》,《 史学月刊 》,200311

  49. (加)卜正民著 孙竟昊译 :《家族传承与文化霸权:1368年至1911年的宁波士绅》,《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34

  50. 马亮宽:《略论两汉之际的士人群体》,《聊城大学学报》,20036

  51. 李 明:《苏州市民公社的衍变及现代意义》,《史林》,20031

  52. 邱 捷:《清末广州居民的集庙议事》,《近代史研究》,20032

  53. 吴铮强:《中国市民史研究述评》,《云南社会科学》,20031

  54. 马俊亚:《近代江南都市的苏北人: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史学月刊》,20031

  55. 金忠明 李本友:《市民社会与上海现代“海派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20032

  56. 任仲书等:《宋代“牙人”的经济活动及影响》,《 史学集刊》,20033

  57. 胡闾峰:《明代北京城市的铺户》,《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3241

  58. 冷 东:《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东北师大学报》,(哲),20031

  59. 王 祥,林绪武:《论明清时期徽商的“诚信”观》,《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

  60. 杨 虹:《解读明清小说中的明清商人》,《广西社会科学》,20038

  61. 陈剑峰, 陈国灿:《明清时期浙北杭嘉湖市镇的徽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3

  62. 刘建生, 燕红忠:《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官商结合的经济学分析》,《山西大学学报》(), 2003261)  

  63. 王 云:《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东岳论坛》,20032

  64. 殷俊玲:《近二十年晋商研究述评殷俊玲》,《山西师大学报》()20032

  65. 乔素玲:《晚清商人法律意识初探》,《江西社会科学》,20036

  66. 王世华:《徽商与长江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 , 31(1)

  67. 王景泽:《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东北地区的商人》,《东北师大学报》() 20031

  68. 王 云:《明清时期山东的山陕商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12) 

  69. 刘建生等:《明清晋商呈家族化发展的必然性 》,《文史月刊》,2003 11

  70. 高寿仙:《明代北京杂役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34

  71. 范金民:《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4

  72. 胡光明:《晋商的兴衰与京津城市的发展》,《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73. 阎 钟:《雍正皇帝与乐户》,《山西大学学报》, 20032

  74. 纪慧娟 宗 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1

  75. 冯贤亮:《明清江南的富民阶层及其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76. 耿 虎:《也谈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长安三年括户——与孟宪实先生商榷》,《历史研究》,20031

  77. 吴效群:《社会声望:民间花会人士的价值追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3

  78. 雷炳炎:《明代中期罪宗庶人归类论析》,《湖南社会科学》,20032

  79. 胡小鹏:《元代的系官匠户》,《西北师大学报》()20032

  80. 刘莉亚 陈鹏:《元代系官工匠的身份地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3

  81. 蔡 锋:《夏商手工业者的身份与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4

  82. 李占鹏:《论古优的社会角色及心理征象》,《西北师大学报》()2003401

  83. 谢宏维:《清代徽州外来棚民与地方社会的反应》,《历史档案》,20032

  84. 谢宏维:《清代徽州外来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 》,《清史研究》,20032

  85. 邱国盛:《北京人力车夫研究》,《历史档案》,20031

  86. 崔玉婷:《抗战以前青岛华人社会阶层分析》,《文史哲》,20031

  87. 唐力行、吴建华、张翔凤:《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研究》, 20031


妇女

  1. 胡大雷:《从汉末交游士风看“古诗十九首”女子形象知音化》,《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2. 宋仁桃:《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苏州大学学报》()20032

  3. 梁松石:《汉代妇女眉妆粉饰谈》,《北华大学学报》() 20031

  4. 甄 静:《论魏晋南北朝的女性》,《五邑大学学报》()20032

  5. 张东华:《近十年来魏晋南北朝女性史研究述评》,《史学月刊》, 20038

  6. 李桂娥 高建新:《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进步的妇女观》,《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20034

  7. 阎来恩:《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升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033) 

  8. 杨小敏:《唐代妇女与佛教》,《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3

  9. 王 宁:《乐妓与元代的杂剧演出》,《山西师大学报》(社),20031

  10. 鲍震培:《清代“女中丈夫”风尚与弹词小说女豪杰形象》,《山西师大学报》(社),20031

  11. 杨绍军:《走进明清妇女生活:读<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学术探索》,20036

  12. 张乃良:《<红楼梦>才女群像论略 》,《青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232

  13. 刘正刚:《清代广东乡村女性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学术研究》,20036

  14. 乌云娜:《内蒙古妇女参政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20034

  15. 杨 慧:《论国统区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的特点》,《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352

  16.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运动史研究概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20031

  17. 刘文明:《“新妇女史”在中国大陆的兴起》,《史学理论研究》,20031

  18. 夏晓晓:《晚清女性:新教育与旧道德:以杜成淑拒屈疆函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哲), 2003403

  19. 杨小敏:《唐代妇女与佛教》,《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273

  20. 焦 杰:《中国古代的外室现象与妇女地位》,《妇女研究论丛》,20033

  21. 徐天祥:《论戴名世节烈传及清代节烈观的文化意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21

  22. 郭夏云:《近代知识女性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5

  23. 艾菊红:《金平傣族女性及其原始宗教信仰》,《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203

  24. 申来津:《<女论语>与唐代后期知识女性的家庭伦理思想初探》,《学术论坛》,20032

  25. 李兰萍:《从<香山县志>看清代妇女的命运:对广东妇女贞节观的研究》,《广东史志》,20031

  26. 张建萍:《中国古代女性休闲方式及其特点分析》,《社会科学家》, 20033

  27. 任丽颖:《辽代贵族妇女社会生活状况评价》,《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2003241

  28. 畅引婷:《近代妇女报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浙江学刊》, 20032

  29. 汤亚军:《从部分女旁构形的汉字管窥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学术探索》,20038

  30. 谷忠玉:《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化道路》,《妇女研究论丛》,20034

  31. 李怡等:《 唐人心态与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4

  32. 陈文联:《晚清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及特点》,《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

  33. 江百栋:《略论晚清时期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

  34. 江 沛:《20世纪上半叶天津娼业结构述论》,《近代史研究》,20032

  35. 严昌洪:《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31

  36. 梅 莉:《从<醒世姻缘<看明清妇女的朝山进香》,《武汉大学学报》,2003561

  37. 朱易安:《妇道》,《文史知识》,20032

  38. 沈 倩:《贤妻良母与英雄豪杰:晚清时期男女异路的女权运动》,《浙江学刊》20033

39.关 戚:《五四新文化时期妇女解放与实践》,《历史档案》,20033

40. 陈文联:《论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生育节制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20031

41.何黎萍:《解放战争时期妇女职业状况考察》,《史学月刊》,20031

42. 江百炼: 《略论梁启超对晚清妇女社会角色的定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41

43. 陈文联:《五四时期的废娼呼声与现实启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2

44. 杨小敏:《从战争诗看唐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

45.苏士梅:《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史学月刊》,20035

46.韩琳琳:《汉代妇女观念及其衍变趋势之管见》,《皖西学院学报》,2003,193

47.罗 婵:《试比较唐宋两代妇女的政治地位》,《零陵学院学报》,2003244

48. 王晓露:《从离婚权看民国时期城市平民妇女地位——基于案例档案的一种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194

49. 胡 蓉:《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婚姻状况》,《邢台学院学报》,2003182

50. 郭丽冰:<夷坚志>中的劳动妇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92

51.王 燕:《晚明秦淮名妓现象初探》,《江淮论坛》,20036

52. 丁联:《周代妇女社会地位面面观—先秦妇女地位变迁研究之一》,《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20033

53.刘淑丽:《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的演变》,《社会科学辑刊》,20036

54.温文芳:《晚清时期贞女烈妇盛行的原因及状况—建立在<申报>(1899-1909)上的个案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3     


四 家庭与婚姻

  1. 邵 方:《西夏婚姻制度的特征—兼论女性在西夏婚姻中的地位》,《宁夏社会科学》,20035

  2.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 徐适端:《元代平民妇女婚姻生活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2

  4. 马 平:《婚俗的阐释性分析—个回族村的法人类学观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1

  5. 蒋新慧:《维吾尔族传统婚俗中巫文化的形式及特点》,《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1

  6. 刘是今:《论民国时期农村家庭制度的变迁》,《青海社会科学》,20034

  7. 汪 兵、林 杰:《论中国古代的“婆权”》,《山西师大学报》()2003 , 301) 

  8. 肖振宇:《<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婚俗》,《民俗研究》,20032

  9. 马继云:《孝观念与唐代家庭》,《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482

  10. 姚 平:《论唐代的冥婚及其形成原因》,《学术月刊》,20037

  11. 杨文顺:《20世纪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研究述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

  12. 任崇岳:《阳夏谢氏:魏晋南朝时的家庭典范》,《寻根》,20033

  13. 邢 铁:《20世纪国内中国家庭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4

  14. 刘经富:《从义宁怀远陈姓宗谱祠志看陈宝箴家庭史》,《南昌大学学报》,2003242

  15. 瞿 华:《近代以来家族在农村基层政权中作用的沿革》,《社会》,20034

  16. 徐适瑞:《元代平民妇女婚姻生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92

  17. 王善军:《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仕宦婚姻与文化成就》,《河北学刊》,2003232

  18. 魏道明:《从简牍资料看秦的家庭结构》,《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

  19. 多洛肯:《唐朝民间民族通婚枣<太平广记>中的反映》,《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2

  20. 刘仕慧:《浅议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族与家庭的关系》,《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51

  21. 刘是今:《试论民国时期的城市婚姻与家庭结构等》,《广西社会科学》,20032

  22. 马 新:《两汉乡村婚姻略论》,《山东大学学报》,20031

  23. 陈望衡:《传统家庭与中华文化》,《中州学刊》,20031

  24. 毛文君:《近代四川婚姻礼俗变动趋势及特征述略》,《成都大学学报》,20031

  25. 蒋文迪:《中国历代农民家庭规模与农民家庭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34

  26. 夏春涛:《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近代史研究》,2003 1

  27. 赵浴沛:《睡虎地秦简牍所见秦社会婚姻家庭诸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4

  28. 高贤栋:《北朝豪族家庭规模结构及其变迁》,《许昌学院学报》,20036

  29. 宋立中:《婚嫁论财与婚娶离轨:以清代江南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 20036

  30. 莫晓斌: 《浅议唐代婚姻制度与社会习尚的矛盾现象》,《长沙大学学报》,2003173

  31. 王 璇:《试论<左传>中的婚姻观》,《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4)   

  32. 侯春燕:《近代山西婚嫁论财现象的社会文化环境》,《晋阳学刊》, 20034

  33. 贾艳红:《略论唐代的政治婚姻及其作用》,《齐鲁学刊》,20034

  34. 黄 莉:《辽代婚姻综述》,《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2003243

  35. 杨 洋 张德玉:《满族传统婚姻习俗的民族特色》,《满族研究》,20033

  36. 黄展东:《等级观念与我国封建婚姻制度的关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3

  37. 王明霞:《从满族家庭礼俗看其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33

  38. 刘文桥:《近代化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影响》,《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4

  39. 齐 发:《战国时期的家庭结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172


五 宗族与家族

  1. 吴 毅:《宗族权威的变异与经纪模式的消解—20世纪上半叶四川双村二重化权力形态变迁的个案研究》,《文史哲》,20034

  2. 侯宣杰:《明清商人会馆中的封建宗族文化探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 黄志坚、黄志繁:《清代赣南的乡族势力与农村墟市》,《江西社会科学》,20032

  4. 周玉英:《从文契看清代福建农村家族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5. 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厦门大学学报》(), 20032

  6. 郑振满:《地方社会明清时期闽北乡族地主经济》,《清史研究》, 2003(2) 

  7. 韩 升:《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 20034

  8. 李传印:《南朝的谱学与政治》,《史学理论研究》,20032

  9. 常建华:《明代墓祠祭祖述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4

  10. 常建华:《17世纪的朝鲜族谱》,《史林》,20034

  11. 常建华:《明代徽州的家族乡约化》,《中国史研究》20033

  12. 常建华:《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南开学报》20035

  13. 孟 楠:《略论元代的察罕及其家族》,《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20033

  14. 杨建国 杨东晨:《论姜子牙家族的事迹及其历史贡献——兼论渭水流域古陈仓与姜子牙家族的关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33

  15. 顾向明:《试论唐代江南旧士族及其家学渊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4

  16. 王大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族与游侠》,《山东大学学报》() 20032) 

  17. 王永平:《论中古时期世族家风、家学之特质 —以江东世族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3

  18. 秦冬梅:《论东晋北方士族与南方社会的融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5

  19. 黄清敏:《王谢家族文艺门风试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

  20. 衷海燕:《清代乡绅望族与地方社会:新城县中田镇的个案研究》,《清史研究》,20032

  21. 朱光文:《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区乡域社会的形成:花都朗头古村考察【宗族】》,《岭南文史》,20031

  22. 蔡礼彬:《战国时期齐国卿大夫家族形态初探》,《管子学刊》,20034

  23. 张廷银:《对家谱中作伪现象的认识:由挖改谱主姓氏的<新安潘氏家谱>说起》,《津图学刊》,20033

  24. 纪锐利:《冯氏家谱略述》,《聊城大学学报》,20033

  25. 章开沅:《荻溪章氏家承初探》,《浙江社会科学》,20033

  26. 唐燮军:《吴兴沈氏雍州豪族的分合与刘宋政治》,《江海学刊》,20033

  27. 王永平:《东晋南朝时会稽孔氏家族文化探论》,《社会科学辑刊》,20032

  28. 赵华富:《关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个问题》,《安徽史学》, 20032

  29. 李锦绣:《敦煌文书中的谱牒写本》,《文史知识》,20035

  30. 芮顺淦:《家族史上的奇葩,廉洁德治的典范:江南第一家:浦江郑义门琐谈》,《东南文化》,20031

  31. 黄清敏:《三国时期宗族组织探略》,《广西社会科学》,20031

  32. 汪中柱:《十六国时期士人的家族观念》,《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2

  33. 王洪林:《谱牒与区域文化》,《巴蜀史志》, 20032

  34. 李传印:《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史学月刊》, 20034

  35. 李传印:《南朝的谱学与政治》,《史学理论研究》, 20032

  36. 唐力行:《徽州宗族研究概述》,《安徽史学》,20032

  37. 林晓平:《赣南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8. 黄清敏:《三国时期宗族组织探略》,《 广西社会科学》,20031

  39. 朱光文:《从番禺大岭古村的宗族历程浅析府乡村的迁居与制度化建设》,《广东史志》,20031

  40. 刘经富:《从义宁州怀远陈姓宗谱祠志看陈宝箴家族史》,《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 2003342

  41. 林 济:《里德曼模式与中国宗族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2

  42. 张保宁:《婚嫁、家庭与宗族繁衍的组歌—<诗经>“周南”主题的整体性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323

  43. 黄兴球:《仫佬族银姓宗族及其婚姻圈思想战线》,2003293

  44. 张晓芒:《中国古代的类推思想与中国古代宗族社会》,《中国哲学史》,20032

  45. 庞天佑:《论魏收的门阀士族思想》,《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284

  46. 何海龙 蒋霞:《浅论清代皇族的宗法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 2

  47. 殷 剑 吴 娜:《试论乐安流坑祠堂祭祖风俗中的宗法问题》,《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4

  48. [日本]中岛乐章:《清代徽州的山林经营、纷争及宗族形成—祁门三四都凌氏文书研究》,《江海学刊》,20035

  49. 尹建东:《试论北魏以来关东大族的“旁支”——以范阳卢氏、渤海高氏和赵郡李氏为中心》,《天津大学学报》()200353) 

  50. 杨 卿 杨际平:《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族与所谓的 ‘庄园制’关系辨析》,《华侨大学学报》, 20033

  51. 李琳琦:《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


六 区域史(城市史、乡村史)

  1. 〔美〕彭慕兰著 、史建云译:《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 —-回应黄宗智先生》,《历史研究》,20034

  2. 高升荣:《乾隆朝淮北平原水利事业与农业生产稳定性的关系—以江苏徐州府为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1) 

  3. 张丽蓉:《长江流域桐油贸易格局与市场整合 —以四川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4. 杨 昶:《明代经济活动对南方生态环境的影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 2

  5. 蓝达居:《论明清时期福建海洋社会官民力量的交争》,《海交史研究》 , 20031

  6. 王 云:《近十年来明清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5

  7. 章义和:《萧梁统治集团阶层与地域的变化》,《历史教学问题》, 20034

  8. 孙丽娟:《清代安康地区河运习惯法碑刻资料解读》,《清史研究》,20034

  9. 继 林:《百业汇集的扬州教场》,《档案与建设》,20035

  10. 忠:《长江三角洲近代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南通无锡常州为对象》,《安徽史学》,20034

  11. 麟:《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过程及今后发展》,《学术月刊》,20036

  12. 许学强等:《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地理》, 2003234

  13. 郭天祥:《地理环境与中国早期城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24

  14. 王瑞成:《运河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西南交大学报》,200341

  15. 陈国灿:《宋代太湖流域城市镇发展简论》,《许昌学院学报》,2003223

  16. 柳思维:《论城市内涵起源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第一高峰期》,《求索》,20033

  17. 陈学文:《从时空嬗演来看历史上长江三角洲的互动关系:明清江南至现代长三角发展历程的几点诠释》,《浙江方志》,20033

  18. 杜长征:《南北运河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42

  19. 周兴梁:《 20世纪前期广州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中山大学学报》, 2003433

  20. 袁 政:《人地关系理论新探: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系统观》,《人文地理》, 2003 183

  21. 蔡云辉:《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史学理论研究》,20032

  22. 王凯旋:《论明代东北地区的城镇经济》,《社会科学战线》,20031

  23. 朱 英:《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20032

  24. 任 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的管理机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

  25. 赵世瑜 孙 冰:《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近代史研究》20032

  26. 高 飞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形态演变——以浙东南为中心》,《江西社会科学》,20038

  27. 王社教:《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体系和规模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2003324

  28. 许 檀:《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9. 梁 方:《城镇庙会及其嬗变——以武汉地区庙会魏个案分析》,《湖北大学学报》(哲)20032

  30. 陈剑峰, 陈国灿:《明清时期浙北杭嘉湖市镇的徽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312

  31. 程 利 等:《论晚清武汉社会文化的变迁》,《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221

  32. 1937年上海市市政展览会筹办史料》,《档案与史学》, 20034

  33. 陈金屏:《 近代南通城市的历史演进》,《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

  34. 潘明娟:《秦成都城市布局初探》,《成都大学学报》()20031

  35. 任 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的管理机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1

  36. 陆 敏;《历史时期济南城市工商业区的演变》,《济南大学学报》, 20035

  37. 吴奈夫;《明代苏州的城市建设及其管理》,《扬州大学学报》, 20034

  38. 张 弘;《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市场管理综观》,《济南大学学报》, 2003134

  39. 徐民华等;《近二十年苏北研究的域外视角》,《 江海学刊》, 20034

  40. 徐道稳;《城市社区建设:市民社会的实践》,《学术论坛》, 20032

  41. 张贡生;《学术界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综述》,《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3192

  42. 卞 利:《论明中叶至清前期乡里基层组织的变迁——兼评所谓的“第三领域”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1

  43. 黄忠怀;《明代县以下区划的层级结构及其功能》,《史学月刊》,20034

  44. 夏维中;《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与〈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一文商榷》,《历史研究》,20034

  45. 李金铮 邹晓升:《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历史研究》,20034

  46. 徐茂明:《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基层组织演变述论》,《社会科学》,20034

  47. 宾长初:《论民国时期广西农村圩市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48. 马佩英:《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整合失败原因探析—以1929年发生在浙江的党政纠纷为例》,《河南大学学报》() ,2003 (2)

  49. 吴海燕 冯殿羽:《魏晋南北朝:“什伍”之制与乡村社会控制》,《郑州大学学报》,20032

  50. 岳永逸:《乡村庙会传说与村落生活》,《宁夏社会科学》,20034

  51. 王跃生:《华北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研究—立足于冀南地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4

  52. 李 浩:《论里正在唐代乡村行政中的地位》,《山东大学学报》()20032

  53. 张俊峰:《明清以来晋水流域之水案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54. 张勇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政制与基层人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2

  55. 王续添:《略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史学月刊》, 20036

  56. 张皓等:《一份启示性的 关于乡村问题的研究结晶:读<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3

  57. 岳永逸:《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民族艺术》, 20032

  58. 王先明等:《20世纪30年代的县政建设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以五个县政建设实验基本分析样本》,《史学月刊》, 20034

  59. 陶卫宁:《明清时期陕南江汉走廊乡村聚落类型的地名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3

  60. 小 田:《乡村史研究的社群视野》,《中国农史》,2003 , 25

  61. 谷更有:《宋代乡村户意识形态研究》,《思想战线》,2003292

  62. 于建嵘:《清末乡村皇权、族权和神权的联结》,《探索与争鸣》,20033

  63. 小 田:《庙会仪式与社群记忆:以江南一个村落联合体庙会为中心》,《民族艺术》,20033

  64. 赵泉民等:《乡村社会整合中的“异趣”:以20世纪30年代江浙两省乡村合作运动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351

  65. 胡 成:《礼数下渗与乡村社会的接受和回应:对明清江南农村地区的观察(16811853)》,《国家图书馆馆刊》,200334

  66. 张家炎:《如何理解18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黄宗智内卷论与彭慕兰分岔论之争的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2

  67. 李伯重:《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上)》,《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4

  68. 史志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1

  69. 周建新 周利:《明清以来粤东梅县墟市的发展形态与地方社会》,《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70. 秦冬梅:《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史研究回顾》,《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1

  71. 陈春声:《“正统”神明地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2

  72. 陶卫宁:《明清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乡村聚落类型的地名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3

  73. 饶伟新:《明清时期华南地区乡村聚落的宗族化与军事化:以赣南乡村围寨为中心》,《史学月刊》, 200312

  74. 李传永:《我国最早的卫星城市—论西汉长安诸陵县》,《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1)     

  75. 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20031

  76. 何一民:《简论民国时期城市行政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发展趋势》,《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2003241

  77. 谭玉秀:《清末民初奉天东部地区城市化启动因素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32

  78. 姚培锋:《宋代绍兴城镇发展简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2)  

  79. 王印焕:《交通近代化过程中人力车与电车的矛盾分析》,《史学月刊》,20034)  

  80. 陈国灿:《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81. 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及谋生手段的变迁(18401949)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331

  82.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史林》,20033

  83. 高红霞:《城市近代化中的上海闽商》,《史林》20033

  84. 何小莲:《晚清新教“医学传教”的空间透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2

  85. 张 弘:《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市场管理综观》,《济南大学学报》,  2003134

  86. 范金民:《<姑苏繁华图>:清代苏州城市文化繁荣的写照》,《江海学刊》,2003.5

  87. 赵耀双:《天津近代民间消防组织——水会》,《民俗研究》,20033

  88. 马继武 于云瀚:《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秘密结社》,《社会科学辑刊》,20035

  89. 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3295

  90. 韩茂莉:《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与环境变迁》,《北京大学学报》(自然)2003394

  91. 陈冬生:《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东岳论丛》,2003242


七 社会生活与风尚

  1. 祖倚丹 张红雨:《论唐代服饰文化的政治特征》,《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31

  2. 宋俊华 王开桃:《明代北杂剧服饰刍议》,《中山大学学报》,20031

  3. 田 苗:《唐代妇女眉妆演变考论》,《西北大学学报》()20032)    

  4. 孙 辉:《浅析渗透在东北汉族饺子食俗中的巫术观念》,《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1

  5. 成 荫:《北宋开封饮食服务业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2

  6. 孟祥义:《满族服饰浅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13

  7. 石 磊:《近代上海服饰变迁与观念进步》,《档案与史学》, 20033

  8. 诸葛恺:《中国古代服饰象征概说》,《民族艺术 , 20032

  9. 周文杰:《论少数民族头饰的型制及象征意义》,《东华大学学报》, 200331

  10. 张 瑛:《 先秦及秦汉时期彝族先民服饰文化地理研究》,《青海民族学院研究》, 2003292

  11. 王安安:《古代服饰制度中服色的文化内涵》,《文博》 , 20033

  12. 杨 豪:《我国古代尊右制俗与衣著左右衽》,《岭南文史》, 20031

  13. 陈伟明等:《生态、社会和衣饰文化:以明清南方少数民族为典型》,《贵州民族研究》, 2003231

  14. 牟发松等:《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及其原因探析》,《武汉大学学报》, 2003563

  15. 陈建勤:《风尚· 环境· 文士:明清江南游风智炽盛原因初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3283

  16. 刘志琴:《明代的食风与世象》,《北京日报》,2003·6·30·16

  17. 戴一峰:《饮食文化与海外市场:清代中国与南洋的海参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1

  18. 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及谋生手段的变迁 18401949)》,《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331

  19. 苏金花: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 2

  20. 胡俊修:《从申报广告看近世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档案》,20034

  21. 刘 源:《走进夏商时代的日常生活:读宋镇豪<中国风俗史·夏商卷>》,《殷都学刊》,20031

  22. 方李莉:《 陕北任窑洞生活:历史、传承与变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252

  23. 张冬梅:《常新的生活与永续的时间:试析<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湖北大学学报》,2003302

  24. 王明芳:《继续群众运动:试论乾嘉朴学风气的形成》,《齐鲁学刊》, 20032)。

  25. 虞云国:《宋代太湖地区的人文风气与教育事业》,《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14

  26. 陈 红:《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近代变迁述略》,《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

  27. 冷 波:《论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吏治的影响:以20世纪二三年代四川农村社会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01

  28. 赵新平;《民初社会风尚流变及其特点》,《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02

  29. 沈 刚 :《魏晋士人生活审美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5

  30. 何剑明:《南唐崇儒之风与江南社会的文化变迁》,《历史教学》,200310

  31. 赵新平:《民初社会时尚流变及其特点》,《山西师大学报》()20032

  32. 王大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侠之风》,《社会科学辑刊》,20033

  33. 郭学信:《试论商品经济对宋代社会风气的影响》,《历史教学》, 20038

  34. 孙家洲:《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文史哲》,20033


八 岁时节日娱乐与礼俗

  1. 赵世超:《浴日和御日》,《历史研究》,20033

  2. 吴天明:《七夕五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3

  3. 丁武军 王健:《中日傩文化的源起与流变》,《江西社会科学》,20035

  4. 李少龙:《中国古代田径运动的形成与演变》,《河南大学学报》() 20033

  5. 齐国强:《齐文化与体育》,《管子学刊》,20032

  6. 张琪亚:《先秦祭祀风俗流变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4

  7. 李少兵:《民国民间传统礼俗文化研究——地方志、田野调查的综合考察》,《历史档案》,20032

  8. 李 浩:《论<山东民俗>的历史分期》,《东岳论坛》,2003243

  9. 石奕龙:《惠东女长住娘家习俗与疍民无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32

  10. 谢 作:《中国古代礼法关系的演进》,《燕山大学学报》,200242

  11. 吕宗力:《汉代的流言与讹言》,《历史研究》,20032

  12. 陈 江:《明代江南俗语所见之社会情态》,《史林》,20031

  13. 钟 涛:《宋元市井中的俗曲传播》,《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4. 徐桂兰:《中国生育风俗文化叠合论》,《广西右江民族学院学报》, 2003162

  15. 岑贤安:《广西壮族牛魄节》,《神州民俗》,20037§8

  16. 焦治平等:《论地理与宗教在藏族丧葬风俗中的作用》,《西藏研究》,20033

  17. 邸永君:《蒙古族丧葬习俗考》,《中国民族报》,2003 ·8·26

  18. 张琪亚:《先秦祭祀风俗流变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3234

  19. 张忠平:《汉代搏戏与赌博习俗》,《许昌学院学报》,2003223

  20. 陈青荣;《略论周代的“法”观念与习俗》,《管子学刊》,20034

  21. 段宝林;《20世纪中国端午节民俗初探》,《北京档案史料》, 20032

  22. 徐桂兰;《中国生育风俗文化叠合论》,《广西右江民族学院学报》, 2003162

  23. 靳海文;《河北宴饮礼仪》,《河北地方志》,20033

  24. 钟建华;《安溪县八社联盟的关帝祭祀习俗》,《福建史志》,20033

  25. 张子开;《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四川大学学报》,20033

  26. 孟 娟;《苗族节日文化的心理学透视》,《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2

  27. 杨 英;《汉初祀畤考》,《世界宗教研究》, 20032

  28. 杨世华;《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云南社会科学》,20033

  29. 九 月;《试论英雄驯服野生动物母题与考验女婿习俗之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3303

  30. 刘道超;《择吉民俗之性质特征与长期传承之原因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

  31. 肖守库等;《浅析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嬗变的原因及其特点》,《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3191

  32. 郭永涛;《春节民俗话由来》,《当代旅游》,20031

  33. 季力加;《中华岁时节日风俗文化综述》,《社会月刊》,20035

  34. 田 耕;《东岳庙与迎春》,《民俗研究》,20031

  35. 刘晓春;《非狂欢的庙会》,《 民俗研究》,20031

  36. 李少兵;《民间传统礼俗文化研究:地方志,田野调查的综合考察》,《历史档案》, 20032

  37. 李 浩;《<四时簒要>所见唐代农业生产习俗》,《民俗研究》,20031

  38. 张国庆;《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文史哲》,20035

  39. 王玉霞;《关注社会现实:20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的 回顾与瞻望》,《郑州大学学报》,2003364

  40. 陈淑君 等;《过程与具体:对生命文化的解读:评徐桂兰<中国育俗的文化整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255

  41. 林涓;《祈雨习俗及其地域差异:以传统社会后期的江南地区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1

  42. 杜家冀等;《衣冠与中国古代的礼俗文明略谈》,《 历史教学》,20032

  43. 张琪亚;《图腾祭礼:民间祭祀的渊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26

  44. 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52

  45. 慧吉兴;《仪式的意义:宋代学者论礼的起源与内涵》,《现代哲学》,20031

  46. 张亲霞:《父慈子孝到父为子纲》,《晋阳学刊》,20032

  47. 陈 倩:<丧服>女子“出嫁不降”考辨》,《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春之卷

  48. 杨清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合葬墓形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广西民族研究》,2003 2

  49. 黄锡之:《顾禄对清代江南民俗的记述与研究:<清嘉录><桐桥倚倬录>述评》,《安徽史学》20036

  50. 周 玖:《六朝青瓷中的丧葬礼俗》,《东南文化》,200311

  51. 丁双双等:《论唐宋时期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河北学刊》,20033

  52. 徐 巍:《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中国文化研究》,2003 冬卷

  53. 魏华仙:《 北宋东京节日消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3

  54. 晁福林:《上博简<诗论>“()风”释义—并论先秦儒家婚姻观念的若干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3·2

  55. 吕 丽:《汉魏晋的礼仪立法与礼仪故事》,《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3

  56. 魏向东:《魏晋南北朝生育风俗述论》,《安徽史学》,20032

  57. 马 平:《婚俗的阐释性分析:一个回族村的法人类学观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

  58. 陈华文:《论吴越丧葬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3

  59. 林移刚,杨文华:《论崇狮习俗研究意义》,《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5

  60. 周榆华:《<夷坚志>反映的江西民俗》,《江西社会科学》20036

  61. 彭 林:《侍奉逝者的魂魄:士丧礼》,《文史知识》, 20036

  62. 陈见微:《试谈北方民族的丧葬类型》,《北方文物》, 20032

  63. 彭 林:《移情而立文:丧葬(上)》,《文史知识》, 20034

  64. 彭 林:《称情而立文:丧服(下)》,《文史知识》 , 20035

  65. 张志诚:《蒙古族殡葬文化概述》,《殡葬文化研究》, 20032

  66. 宋东侠:《宋代厚葬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 2003312

  67. 林 莉:《唐代社会收葬述论》,《文史知识》, 20035

  68. 葛华廷:《羊与辽代契丹人的葬俗》,《北方文物》, 20033

  69. 李清桓:《<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丧葬文化》,《南京社会科学》, 20038


九(民间)宗教与信仰

  1. 吴 薇:《明清江西天主教的传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2. 梁洪生:《明清在华耶稣会士面向西方描述的江西》,《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3. 赵克生 于海涌:《明代淫祠之禁》,《社会科学辑刊》,20033

  4. 王 健:《祀典、私祀与淫祀:明清以来苏州地区民间信仰考察》,《史林》,20031

  5. 李为香:《明末民间宗教发展原因探析》,《齐鲁学刊》,20032

  6. 赵世瑜:《一般的思想及其背后:庙会中的行善积功 —以明清京师泰山信仰的碑刻资料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2

  7. 严耀中:《关于陈文帝祭“胡公”—陈朝帝室姓氏探讨》,《历史研究》,20031

  8. 贾艳红:《略论汉代民间的西王母信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483

  9. 程  、谈火生:《灵魂与肉体:1900年极端情境下乡土教民的信仰状态—以直隶为中心的考察》,《文史哲》,20031

  10. 张沁洁:《浅析信仰中的中介》,《五邑大学学报》,20032

  11. 谢庐明 庞长华:《论南丰傩的宗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4

  12. 苑 利 、顾 军:《民间信仰:一个不容忽视的学术领域:从龙王信仰研究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北方民族》,20032

  13. 林继富:《论西藏的天神信仰》,《民族文学研究》,20033

  14. 刘启芳:《浅论台湾“女神”妈祖》,《中华女子学院》,20032

  15.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宗教学研究》,20032

  16. 杨巧灵等:《感受城隍庙》,《文物世界》,20034

  17. 范正义:《明清以来传教士对中国神灵信仰的文化批判》,《宗教学研究》,20032

  18. 杨 君:《浅论敦煌符箓中的“善鬼护身”观念》,《敦煌学辑刊》,20031

  19. 薛正昌:《中华文化的根脉:读高国藩新著<中国巫术史>》,《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

  20. 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中国史研究》,20032

  21. 张桥贵:《宗教衰落与祭祀危害》,《世界宗教文化》 , 20031

  22. 姚周辉等:《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的灵魂世界与鬼魂世界》,《广西民族研究》, 20032

  23. 张志江:《关公崇拜与“神道设教”》,《晋阳学刊》, 20034)》,

  24. 徐德龙:《南北朝时期寺院及寺院生活特点探析》,《江汉论坛》, 20037

  25. 张应超:《道教与社会生活》,《人文杂志》, 20034

  26. 赵 志:《试论清后期金丹道教与帮会组织的融合》,《阴山学刊》, 2003163

  27. 杨健吾:《基督教的色彩观念和习俗》,《文史杂志》,20034

  28. 蒋铁生:《变异· 禁欲 ·共产 :“耶稣家庭”再分析》,《史学集刊》, 20033

  29. 何小莲:《晚清新教“医学传教”的空间探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182

  30. 陆 勇:《晚清秘密教门与近代社会变迁》,《云南社会科学》, 20034

  31. 曹新宇:《传统中国社会的“灾难信仰制度”与秘密教门的“灾难神话”》,《清史研究》, 20032

  32. 苏士梅:《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史学月刊》, 20035

  33. 李为春:《明末民间宗教发展原因探析》,《齐鲁学刊》, 20032

  34. 张国刚:《<佛学诸德伏天经>与中古佛教的慈善事业》,《史学集刊》, 20032

  35. 檀传宝:《试论对宗教信仰的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浙江大学学报》, 2003332

  36. 史 江:《宋代传统宗教会社综述》,《宗教学研究》, 20031

  37. 陈进国:《寺庙灵签的流传与风水信仰的扩散:以闽台为中心的探讨》,《宗教学研究》,20031

  38. 曹晓峰等:《辽宁宗教团体组织形式与运作机制的社会人类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 , 20034

  39. 张国刚等:《蒙元时代西方在华宗教修会》,《海交史研究》, 20031

  40. (英)赫伯特著 查立友译:《宗教信仰和公民社会》,《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1

  41. 刘占召:《说三郎:与焦杰先生商榷》,《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33

  42. 王柏中:《汉代庙制问题探讨》,《史学月刊》,20036

  43. 王学均:《三教归一天下为公刘鄂与太谷学派思想片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161

  44. 蒋明智;《悦城龙母信仰的历史现状与民众心态:悦城龙母信仰研究之一》,《广西师院学报》,2003242

  45. ;《自然崇拜在中国人信仰体系中的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03

  46. 王晓莉;《顾颉刚与民间信仰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303

  47. 范立舟;《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35

  48. 贾艳红;《魂归泰山:兼论秦汉时期的山神信仰》,《阜阳师院学报》,20031

  49. 代洪亮;《社会记忆的空间:以清代山东碧霞祠元君信仰为中心》,《济南大学学报》,2003133

  50. 成淑君;《“自是神人同爱国,岁输百万佐升平”:明代泰山碧霞灵应宫香客经济初探》,《济南大学学报》, 2003133

  51. 强;《自然崇拜:人与自然对话的语境》,《江海学刊》,200 33

  52. 刘伟;《闽台民间天公信仰的比较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2

  53. 高红缨 等;《解读图腾存在的生命意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3

  54. 赵世瑜;《一般的思想及其背后:庙会中的行善积功:以明清京师泰山信仰的碑刻资料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2

  55. 陈矩弘;《由妈祖崇拜看福建民间信仰文化的功能色彩》,《福建史志》,20032

  56. 傅才武等;《略论秦汉时期民间的社神信仰》,《聊城大学学报》,20034

  57. 刘志军;《关于关公信仰的人类学分析》,《民族研究》,20034

  58. 放;《民众信仰与六朝社会》,《东方论坛》,20033

  59. 贾艳红;《汉代俗四灵信仰:从天之四宫到住宅(墓门)守护神》,《济南大学学报》,200313

  60. 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的民俗性与乡土性》,《历史档案》,20034

  61. 陈宜安:《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世界宗教研究》,20033

  62. 刘志军:《对于关公信仰的人类学分析》,《民族研究》,20034

  63. 李 琼:《明清之际民间宗教信仰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影响》,《甘肃理论学刊》, 2003 5

  64. 杨 英:《 汉初祀畤考》,《世界宗教研究》,20032

  65. 高 臻 贾艳红:《略论秦汉时期民间的社神信仰》,《聊城大学学报》,()20034

  66. 范立舟:《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江西社会科学》, 2003 5

  67. 周新芳 :《‘皇帝’称号与先秦信仰崇拜》,《 孔子研究》, 20035

  68. 李为香:《明末民间宗教发展原因探析》,《齐鲁学刊》,20032) 

  69. (日)井上彻:《魏校的捣毁淫祠令研究:广东民间信仰与儒教》,《史林》, 20032

  70. 吴富仁等:《江南信仰网络中的地方神祗与官绅体系》,《浙江方志》,20033

  1. 陶 金:《关帝信仰与老北京的关帝庙》,《中国道教》,20033

  2. 李小红:《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现象探析》,《学术研究》,20037

  3. 张卫中;《春秋战国的祭祀与政治传播》,《浙江大学学报》,2003335


十 大众心态                

  1. 邱培成等:《清末民初上海文化街的文化意识》,《社会科学家》,20034

  2. 陈 群:《魏晋南北朝的生死观》,《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34

  3. 张银堂:《魏晋时代门阀势力的钳制与知识分子的焦虑感》,《文史哲》,20033

  4. 黎冬梅:《晚唐五代词和士人心态》,《三峡大学学报》(人文)20031

  5.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东南大学学报》(哲),20034

  6. 姚 蓉:《“男儿捐生苦不早”——论陈子龙之死兼谈明末士人对待死亡的心态》,《中山大学学报》(社),20031

  7. 陈华林:《南明地主阶级降清集团的心态探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8. 史小军:《试论明代中期士人的标榜习气及其影响——对儒林与文苑的双向考察》,《学术研究》,20034

  9. 魏 泉:《“顾祠修禊”与“道咸以降之学新”——十九世纪宣南士风与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清史研究》,2003 (1

  10. 易小平:《试论北宋文人的人格矛盾》,《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3

  11. 苑汝杰, 张金桐:《唐代河朔幕府纳士与士人入幕心理》,《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20031

  12. 范立舟:《“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

  13. 苗 田 赵冬梅:《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与“道”》,《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2

  14. 汪中柱:《矜才负能的代价——崔浩心态悲剧的剖析》,《福建论坛》,20034

  15. 王 雷:《民国初年生存空间的歧异 ——前清遗老圈里的生死节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31

  16. 王秀春:《建安诸子后期心态探析》,《社会科学集刊》, 2003 1

  17. 赵轶峰:《晚明北方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商业社会的发展》,《东北师大学报》()20031

  18. 沈幼平:《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与死亡意识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2

  19. 冯大北 等:《福建民间社会中的科举谶语军及其文化心态》,《教育评论》,20032

  20. 聂济冬:《中后唐时七夕乞巧心理之社会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3

  21. 岑大利:《 明代乡绅心态辨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2

  22. 刘登翰:《闽台社会心理的历史文化分析》,《东南学术》,20033

  23. 夏毅辉:《未及整合的政治群体:南朝寒门寒人入政心态辨析》,《许昌学院学报》,2003221

  24. 朱 军:《彝族的死亡观与祖先崇拜》,《民族艺术研究》,20032

  25. 欧阳跃峰:《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心态剖析》,《史学月刊》,20034

  26. 王德朋:《辽代汉族士人心态探析》,《史学辑刊》, 20032

  27. 曹福军:《白族丧葬习俗中的死亡观探析》,《楚雄师范大学学报》,2003175

  28. 王进驹:《从文字狱档案材料看清代“盛世”中下层文人的病态心理》,《北方论丛》,20026

  29. 葛 荃:《“戒惧”心态与东林党人的政治悲剧析论》,《史学集刊》,20031

  30. 陶贤都:《汉末士人择主心态探析》,《唐都学刊》,20034

  31. 胡 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史学月刊》,200310


十一人口与移民

  1. 袁延胜:《略论汉代的人口增殖政策及其社会影响》,《郑州大学学报》,20033

  2. 尚新丽:《西汉人口数量变化的社会因素》,《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3

  3. 郑小娟:《明代福建户口流失原因浅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 唐晓涛:《论唐代桂东地区人口政区与经济区的发展》,《广西社会科学》,20038

  5. 张安东:《试论近代安徽的人口变迁》,《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6. 古永继:《元明清时期广西地区的外来移民》,《广西民族研究》,20032

  7. 周建明:《古代湘桂走廊的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92

  8. 宁欣等:《试析唐代以幽州为中心地区人口流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03

  9. 陶红宁:《隋以前陕南汉江流域的人口迁移》,《汉中师院学报》,2003212

  10. 高荣:《十六国时期河西人口》,《西北人口》,20032

  11. 任玉雪:《试析盛京内务府户口(16641796)》,《清史研究》,20032

  12. 黄立均:《石嘴山地区的移民与移民文化》,《宁夏史志》,20032

  13. 杨志娟:《清同治年间陕甘人口骤减原因探析》,《民族研究》,20032

  14. 宋传银:《对历史上武汉移民的初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2003224

  15. 曹树基:《清代中期四川分府人口——以1812年数据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1

  16. 金滢坤:《吐蕃统治敦煌的户籍制度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1

  17. 李靖莉:《黄河三角洲山西移民的特点》,《文史哲》,20031

  18. 丁柏峰:《明代移民入滇与中国西南边疆的巩固》,《青海社会科学》,20031

  19. 葛庆华:《近代江南地区的河南移民:以苏浙皖交界地区为中心》,《史学月刊》, 20031

  20. 陈亚平:《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读书》20031

  21. 丁柏峰:《明代移民入滇与中国西南边疆的巩固》,《青海社会科学》,20031

  22. 杨馨远:《明初河北移民》,《 寻根》, 20031

  23. 宁 欣、李凤先:《试析唐代以幽州为中心地区人口流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4. 杨华山:《论移民与民族融合》,《贵州社会科学》,20034

  25. 李 瑊:《旅沪宁波移民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分析》,《史林》,2003 1    

  26. 池子华:《流民的文化现象——以清代淮北地区为例》,《苏州大学学报》()20031

  27. 戴卫东:《明代安辑流民政策述论》,《苏州大学学报》()20031

  28. 姜胜利:《明遗民与清初明史学》,《安徽大学学报》() 20031

  29. 高换婷:《嘉庆朝宗室人口迁移述评》,《历史档案》,20033

  30. 李靖莉:《黄河三角洲山西移民的特点》,《文史哲》,20031

  31. 韦东超:《移民与族际冲突—东汉时期武陵、长沙、零陵三郡“蛮变”动因浅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 ,20031

  32. 纪大椿:《中亚的移民:【新疆地区】》,《西域研究》,20032)                       

  33. 杨华山:《论移民与民族融合》,《贵州社会科学》,20034

  34. 任杰玉:《近代关内移民与松花江中下游沿岸城镇的建立》,《牡丹江师院学报》,20033

  35. 身入他乡即故乡: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视野中的移民现象

    1. 曹树基:《论大槐树·瓦屑坝·枣林庄—从移民地名解读我国移民史》,

    2. 张 研:《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有哪些类型》,

    3. 任桂圆:《从“生存”到“发展”三峡移民古今谈》

    4. 王振忠:《“江西添湖广,湖广添四川”的由来》

    5. 任桂圆、张研:《移民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6. 蓝勇:《移民:文化传播的酵母》,

《北京日报》,2003·4·14·15

  1. 彭情深:《内迁与融合:魏晋时期西北地域的民族互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3241

  2. 王印焕:《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内在结构特点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31

  3. 耿 升:《“中国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史”研讨会综述》,《深圳大学学报》,2003203

  4. 张林等:《论清初流人及对东北经济文化的历史贡献》,《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5. 李玉尚:《和平时期的鼠疫流行与人口死亡 ———以近代广东、福建为例》,《史学月刊》,20039

  6. 吴建华:《清代江南人口职业观念》,《安徽史学》,20034

  7. 匡贤明:《清朝人口理论评述》,《西北人口》,20032

  8.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安徽史学》20032

  9. 池子华:《流民的文化现象———以清代淮北地区为例》,《苏州大学学报》()20031

  10. 徐 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6

  11. 牛晓萍:《近代四川农村流民的形成及原因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2


十二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1. 张正明、 张梅梅:《明清时期山西的旱涝灾害》,《晋阳学刊》,20031

  2. 余新忠等:《自然灾难史:思考与启示》,《史学理论研究》,20034

  3. 刘旭东:《略论两宋时期自然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20032

  4. 陈业新:《两汉时期天体异常灾害论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033

  5. 王化昆:《唐代洛阳的水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3

  6. 骈慧娟:《论春秋时期的火灾救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33

  7. 莎日娜:《灾荒与战乱—试论明清之际章回小说的时代主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32) 

  8. 张文安等:《管窥明清时期郑州水患》,《中州今古》,20033

  9. 徐心希:《清代澎湖地区的自然灾害问题研究》,《台湾研究》, 20032

  10. 阎守诚:《唐代的蝗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2

  11. 朱 浒:《 20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清史研究》, 20032

  12. 毛阳光:《遣使与唐代地方救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34

  13. 李自华:《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自救》,《农业考古》, 20031

  14. 张 文:《两宋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进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91

  15. 张文华:《汉代蝗灾略论》,《唐都学刊》,20031

  16. 王国梁:《潮汕慈善文化和海外华侨的善举》,《广东史志》,20033

  17. 杨兵 等:《对唐代几种社会救济形式的辨析》,《社会科学纵横》,20033

  18. 张仁玺:《齐鲁先秦诸子的社会保障思想》,《东方论坛》,20032

  19. 张明爱等:《民国时期政府救灾制度论析》,《东方论坛》,20032

  20. 郭文佳:《宋代幼儿生养与救助述论》,《烟台大学学报》()20033

  21. 郭文佳:《宋代的济贫与助困》,《江西社会科学》,20036

  22. 史 江:《宋代经济互助会社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23. 张 文:《两宋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进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20031

  24. 龚小峰:《论明代的赈粥》,《东南大学学报》,20034

  25. 杨鹏程 :《古代湖南荒政之赈源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20031

  26. 陈勇勤:《清清流派的恤民思想》,《历史档案》,2003 2

  27. 包庆德:《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研究状况之述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5

  28. 方光禄:《徽州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救济:<新安屯溪公济局征信录>初探》,《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1

  29. 鲁子键:《清代的敬老制度》,《文史杂志》, 20033

  30. 曾桂林:《20世纪国内外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3

  31. 肖倩等:《清代江西民间育婴事业经费研究》,《江西社会科学》, 20032

  32. 余新忠:《人口与环境清代江南种痘事业探论》,《清史研究》,20032

  33. 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近代史研究》,20035

  34. 李传斌:《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江苏社会科学》,20033

  35. 高 勇,乌云毕力格:《清代天花的预防治疗及其社会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20034

  36. 陈 雁:《 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 档案与史学》20034

  37. 樊如森:《近代北方药品供销体系的构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2

  38. 邓来送等:《从现代医学论佛教的医疗功能》,《五台山研究》,20032

  39. 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社会问题研究:以逼醮抢醮为例》,《史林》,20033

  40. 刘华丽等:《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综述》,《南昌高专学报》,2003181

  41. 陈丽华等:《会馆慈善事业述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1

  42. 钟霞 等:《近代广西慈善事业》,《 广西社会科学》,20031

  43. 冯筱才等:《民初江南慈善组织的新变:苏城隐贫会研究》,《史学月刊》,20031

  44. 窦应泰:《解放前吉林的四次鼠疫大流行》,《文史精华》,20037

  45. 王玉德:《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江汉论坛》,20039

  46. (日)中村名字著 王希良译:《中国发生的鼠疫同日军细菌战的因果关系》,《常德师院学报》, 2003282

  47. 方卫民等:《中国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论纲(上):以明清为锲入点》,《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3246

  48. 张仁善:《法腐败与社会失控—以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为个案的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33

  49. 张仁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腐败防治机制的功能障碍及负面影响》,《江海学刊》,20034

  50. 谭晓玲:《元代买卖女口现象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4

  51. 郭文佳:《宋代社会保障机构简论》,《广西社会科学》,20036

  52. 汪火根:《明代社仓的社会功能初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34

  53. 姚建平:《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的管理及其与常平仓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20034

  54. 柏 桦:《社会经济明清州县司法审判中的“六滥”现象》,《清史研究》,20031

  55. 郑显文:《唐代债权保障制度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031

  56. 张彦丽:《上控视野下的法、社会与国家——兼评日、美学者之间的一场论争》,《文史哲》,20031

  57. 浅川:《万历年间华北地区鼠疫流行存疑》,《学海》,20034

  58. 闵宗殿:《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研究》,《学术研究》, 200310

  59. 陈 榴:《古代的疫与驱疫》,《寻根》,20035

  60. 李亚光:《从甲骨文看商代的自然灾害及救治》,《锦州师院学报》,20035

  61. 方福祥等:《试论明清慈善组织与会馆公所的关联》,《档案与史学》, 20036

  62. 胡卫伟等:《 明前期民间赈济的初步考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5

  63. 张 文:《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角色——以宋朝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34

  64. 毕素华:《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事业运作机制述论》,《江苏社会科学》, 20036

  65. 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

  66.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灾害思想初探》,《四川大学学报》() 20031) 

  67. 杨鹏程:《古代湖南灾荒与社会骚动》,《云梦学刊》,2003 2


十三 社会组织

  1. 吴之村:《“洪门”考源》,《安徽史学》,20031

  2. 陈 炜、史志刚:《地域会馆与商帮建构——明清商人会馆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 潮龙起 :《近代帮会的茶馆与茶文化》,《江苏社会科学》,20033

  4. 徐树梅:《.民初山东土匪的新特点》,《江西社会科学》,20037

  5. 彭先国 等:《从流民的社会处境看湖南天地会起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2003272

  6. 李细珠:《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33

  7. 张桂华:《会道门组织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演变述略》,《抗日战争研究》,20033

  8. 王 慧:《中国近代民间秘密组织的隐语传播》,《浙江社会科学》,20032

  9.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利用操纵山东会道门述论》,《抗日战争研究》,20033

  10. 梁家贵:《利用、控制与取缔: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教门、帮会的策略:以苏鲁皖为中心之探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11. 冯筱才:《乡亲、利润与网络:宁波商人与其同乡组织,1911—1949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2

  12. 傅晓静:《论唐代乡村的民间结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3. 王 慧:《中国近代民间秘密组织的隐语传播》,《浙江社会科学》,20032


十四 其他

  1. 宣淑君:《中国古代的原始广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2

  2. 胡文华:《明朝书市繁荣的特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3. 肖 鑫:《唐宋时期的书画市场 》,《中国书法》,20037

  4. 钱 杭:《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与实名敬避问题》,《社会科学》,20032

  5. 吴小红:《论元代的书院官学化与社会教化》,《江西社会科学》,20036

  6. 李恭忠:《孙中山缘何走上反清道路:关系网络角度的考察》,《江苏社会科学》,20034

  7. 白兴发:《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293

  8. 孙 强:《论明代居间信用》,《史学集刊》,20033

  9. 王 扬:《学术规范与交叉研究:<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 编后记》,《政法论坛》, 2003, 212

  10. 夏诗荷:《唐朝的信息传播方式考论》,《文史杂志》,20033

  11. 金其桢:《论牌坊的源流与社会功能》,《中华文化论坛》,20031

  12. :《气候与汉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