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0-10-01浏览次数:10

2009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2009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范喜茹 整理

一、社会史通论

1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西方有关成果及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王笛 近代史研究 2009/01

2、从文化史到社会文化史:兼论文化人类学对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韩晓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3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加州学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 周琳清华大学学报2009/01

4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再认识 陈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5利用民间文献更好地再现历史 王洪兵人民日报2009-01-20

6问题、经历与思考——区域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经验  张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历史是修辞:怀特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叙事理论徐浩 史学月刊 2009/01

8、从欧洲中心史观看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变迁关永强 史学理论研究2009/01

9关于“经济文化”概念的历史学思考马世力历史教学问题2009/01

10史学研究:理论决定成败细节体现高低朱寰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1

11触摸历史诠释历史——影像史学在历史记录中的“意义阐述”王镇富长白学刊2009/01

12从欧洲中心史观看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变迁关永强史学理论研究2009/01

13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中的事实判定、逻辑分析与模式建构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为中心  苏新红 古代文明 2009/01

14传布智慧的历史学——访冯尔康教授冯尔康历史教学问题2009/01

15、史景迁史学探要朱政惠 史学月刊 2009/01

16问学观世七十年许倬云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01

17中华姓氏源流研究与中国社会史史料的利用和开发以中华彭姓源流为例 吴建华苏州大学学报2009/1

18新方法、新领域、新手段——近3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郝春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9“新史学”之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追溯与反思  李二苓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0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问题  梅雪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21目前生态环境史研究中的陷阱和误区  杨庭硕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22卫生史与环境史——以中国近世历史为中心的思考余新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23、雷海宗的环境史观和环境史学王敦书 史学理论研究2009/02

24经济变迁及社会冲突中的新法律史视角  冯永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2-03

25中国社会史研究:下一步怎么走,如何突破郝平韩晓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2-10

26、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艰辛探索——陈启云教授访谈录吕庙军 史学集刊2009/02

2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语境分析与内涵再探张作成史学理论研究2009/02

28论科学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贾玉树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02

29、遗事物语:民族志对物的研究范式彭兆荣 葛荣玲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0梁方仲经济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杨祖义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02

31梁方仲经济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杨祖义赵德馨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02

32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反思和卫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3社会史视阈下社会事实的特性——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一个补充  邓伟志尹中琪 学习论坛 2009/02

34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一种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  常利兵 山西大学学报2009/02

35、叙事: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策略郑向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36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史——中国社会史研究30年的回顾与前瞻 赵世瑜行龙 常建华 户华为光明日报 2009-03-2412

37、身体史与近代中国研究———兼评黄金麟的身体史论著刘宗灵 史学月刊 2009/03

38对当前中国社会史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  白华山 史林 2009/03

39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梁景和 河北学刊 2009/03

40、学科与学派:中国经济史学的两种分类——从梁方仲的学术地位说起赵德馨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03

41人生史杂谈(之三)王铭铭西北民族研究2009/03

42追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治史路径——陈支平教授访谈  陈支平;佳宏伟 学术月刊 2009/04

43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思考——以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研究为线索卢钟锋历史研究2009/04

44历史计量学五十年——经济学和史学范式的冲突、融合与发展孙圣民中国社会科学2009/04

45从活的制度史迈向新的政治史——综论宋代政治史研究趋向黄宽重中国史研究 2009/04

46新中国历史学创建时期历史研究的新进路卢钟锋中国史研究2009/04

47史学遗产与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瞿林东中国史研究2009/04

48中国史研究的路径:从悖论到理论——读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何建国 史林 2009/04

49河东与河西:新史学三十年——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启示录赵世瑜文史哲2009/04

50社会史与山西研究的反思——赵世瑜教授访谈录  李卫民 晋阳学刊 2009/04 51基于人的活动的三重空间——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  张康之 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 2009/04

52历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科学”? 张绪山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53、城市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毛曦 史林 2009/04

54中国商人历史研究中的制度与文化:一个新的路径  陈支平 学术月刊 2009/04

55影视史学的演变与发展梁艳春北方论丛2009/04

56欧洲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内涵演变研究潘娜娜河南社会科学2009/04

57自然疆界论的话语建构与时空延异张世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04

5820世纪三十年代中外学者对亚细亚生产式及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  赵志浩 东方论坛 2009/04

59中国史视野中的“公共领域”周琳史学集刊2009/05

60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史研究  何晓明 史学月刊 2009/05

61、历史编撰新图景:大众化历史叙事的隆起——兼论后现代史学郭震旦 清华大学学报2009/05

62反思·探索·融合·多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小依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63、新视野、新论题、新方法: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再出发” 邓小南;士人家族与地方主义:以明州为例柳立言;视角、史料与方法:关于宋代研究中的“问题”包伟民;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 厄与出路刘浦江;宋学:认知的对象与维度何俊历史研究2009/06

64史学方法论问题域探析  李杰历史研究 2009/06

65分析历史学:理论问题与新研究战略А.Н.梅杜舍夫斯基史学集刊2009/06

66社会·国际社会·世界社会——三种国际关系史阐释的视角?  孙兴杰 史学集刊 2009/06

67、论中国史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张玉法 史学月刊 2009/06

68环境史的三个维度J.唐纳德·休斯学术研究2009/06

69“自下而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  行龙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06

70、新政治史的视野与方法李里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71新时期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海鹏求是2009/07

72关于西方文化史及其研究的几点思考  高卫红 国外理论动态 2009/07

73关于区域史研究的理论思考  张绪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7

74关于区域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张绪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07

75、“封建”:旧话重提,意义何在?———对“封建”名实之争的理论探讨黄敏兰 史学月刊 2009/08

76区域历史与历史撰写的未来艾伦·梅吉尔学术研究2009/08

77超越现代——论历史知识的后现代转型何平学术研究2009/08

78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再解读  朱志宏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9

79图像:历史记忆与文化表征——论图像作为第四重证据的效用林科吉求索2009/09

80研究中国秘密社会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刘平 人民日报 2009-09-18

81社会史研究瓶颈如何突破  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0-15

82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  王先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0-15

83东亚区域史研究模式析论——一种全球史观的反思与批判任东波社会科学战线2009/10

84区域史的点与面龚延明 光明日报 2009-11-09

85、引领潮流培育人才——《历史研究》口述史的一个侧面王和 史学月刊 2009/11

86、从“是/应该”问题看传统史学理论中的现代因素向燕南 史学月刊 2009/12

87、论环境政治史的合法性刘向阳 史学月刊 2009/12

88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与经验 黄向春 光明日报 2009-12-08

89李伯重:国际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话语体系之建构  李伯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01

90历史并未因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而失去意义  向燕南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29

91让学术执行批判的使命——李振宏教授访谈  李振宏徐莹 学术月刊2009/12

92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黄兴涛中国图书评论2009/12

二、宗族、家庭、乡村与基层社会

1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冯尔康 安徽史学 2009/01

2秩序的确立:《新安名族志》的编撰与意义  王日根;曹斐 安徽史学 2009/01

3中国族谱地区存量与成因陈建华安徽史学2009/01

4西魏北周时代“山南”的“方隅豪族”鲁西奇中国史研究 2009/01

5商代的亲称“兄、弟”及其相关的旁系亲属问题赵林中国史研究 2009/01

7近代浙江义乌族田的经营管理特色  陈安定慈鸿飞 中国农史 2009/01

8维系宗族共同体的硬权力:族谱记忆、祠墓祭拜与宗族通财——对清代民国期间成都及周边地区宗族的研究  龚义龙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1

9略论“湖广填四川”后四川宗族组织的变迁  张彦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1

10元代徽州宗族祖茔规约二则释读  陈瑞 史学史研究 2009/01

11论唐初高凉地区的正州化——以冯氏家族个案为中心的考察  刘影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01

12曾国藩家族与基督教  孙尚扬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3历史记忆、国家意识与族群互动——《灌溪匡氏宗谱》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读 匡达晒 青海民族研究 2009/01

14南齐萧道成之家教及其子孙之崇儒尚文——从一个侧面看萧齐皇族之“士族化”趋向  王永平 江苏科15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6明清时期休宁西门汪氏迁浙支派宗族意识的变化  魏梅 巢湖学院学报 2009/01

17晚唐五代朔方韩氏事迹略说  赵贞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9/01

18从“迁淮边氏谱”看边寿民——“扬州八怪”研究之一  卞孝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19国家与地方宗族社会——从《本庙缘田碑记》看明代九峰曾氏家族的发展  朱忠飞温春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20从家族碑刻分析清代粤东宗族运作与祠堂管理  夏远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21、民国时期甘肃农家经济研究(上)黄正林 中国农史 2009/01

22、宋代家庙制度考略刘雅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3“西化”影响下的北京家庭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  孔祥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09/01

24耕读分工试析  田富强 农业考古 2009/01

25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与传统家庭教育观的更新  余晓宏宗韵钟曙阶 宿州学院学报 2009/01

26唐代公主的家庭地位  邢恩和 滨州学院学报 2009/01

27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家族  贾熟村 云梦学刊 2009/01

28中国古代的家奠弔祭仪制  彭卫民贺碧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9节妇在家庭中的经济角色研究——以清代武昌府为例  潘大礼 张绪 孝感学院学报2009/01

30森正夫与傅衣凌、杨国桢先生论明清地主、农民土地权利与地方社会郑振满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01

31血族组织地缘化与地缘组织血族化——关于周代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几点看法  陈絜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1

32知识分子“下乡”与近代中国乡村变革的困境——对20世纪30年代县政建设实验的解析  李伟中 33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34论明清徽州宗族对徽州农村思想文化的控制  解华顶 沧桑 2009/01

35、唐宋时期乡村控制理念的转变刁培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36、民国和田社会农业水利组织、水权制度及其生产效用谢丽 中国农史 2009/01

37、清代农村市场中的民众冲突——基于档案资料的分析吴孟显 中国农史 2009/01

3820世纪30年代无锡乡村抢米风潮的历史解读汪效驷 中国农史 2009/01

39明朝中后期贵州侗族基层自治组织执行习惯法的功能刍议——兼论该地区普遍存在的“乡公”制  杨文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40、清代徽州的民间合约与乡村治理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41走马楼吴简所见户与里的规模  于振波 江汉考古 2009/01

42清代宗族的兴学助学及其历史意义  冯尔康 清史研究 2009/02

43元代徽州的宗族建设  陈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44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尊老、恤老制度的影响  徐蒙陈功 西北人口 2009/02

45宋代晁氏宗族的文学和文献学成就  景圣琪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6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  王永平 河北学刊 2009/02

47宋朝文官士大夫家族的缩影——以对宋代晋江曾公亮家族考察为主  张小平 西北大学学报 2009/02

48家礼与家族整合:明代东山葛氏的个案分析  赵克生 求是学刊 2009/02

49、民国时期甘肃农家经济研究(续)黄正林 中国农史 2009/02

501930年前后中国农家收支状况的实证分析张东刚 关永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02

51学而不厌:明清成年女子的家庭文学教育  郭英德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2

52明清士绅家训中的治生思想成熟原因探析 王瑜蔡志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3宋代徽州程氏家族进士考论  赵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54宋代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的形成  邱美琼闵晓莲 东方论坛 2009/02

55魏晋南北朝妇女的家务劳动  张承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56家学文化传承形式探析——以滨州杜氏家学为例  杜立晖 滨州学院学报 2009/02

57明初以来沧州移民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  于秀萍焦以爽杨旭英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58“道体下移”与晚明基层社会的教育困境——兼及晚明塾师职业生存伦理的异变  刘晓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9论魏晋国家政权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抑兼并与“守清贫”  薛海波 史林 2009/02

60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对乐户身份的瓦解与重构  闫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1清代基层社会的地保 刘道胜 中国农史 2009/02

62、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的双重话语——以获鹿县为例任吉东 中国农史 2009/02

63、近代安徽族田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王志龙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03

64、从坟寺看迁徙官僚家族与地方社会魏峰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03

65从清初苏氏诉讼案看徽州宗族内部的矛盾与分化  郑小春 史学月刊 2009/03

66清代宗族组织调处的社会效力  袁红丽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3

67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  王志龙 安徽史学 2009/03

68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伦常秩序控制  陈瑞 江海学刊 2009/03

69敦煌世家大族崇佛及其社会教化——以索氏家族为例  刘佳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70元代康里阿沙不花家族的社会网络与文化倾向  张沛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03

71明清以来徽州的疾疫与宗族医疗保障功能——兼论新安医学兴起的原因  唐力行苏卫平 史林 2009/03

72南宋武夷胡氏家族略论  胡宇芳 沈阳大学学报 2009/03

73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公约研究  卞利 中国农史 2009/03

74近代苏南宗族族田保护措施研究  张少筠 中国农史 2009/03

75论清代泰州地区女性诗人的家族化特征  钱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76清初八旗勋臣追赠及其家族的封爵问题  雷炳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7宗教信仰对北朝家庭的影响  邵正坤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3

78“随嫁田”与宋代富家妇女的经济地位  吕变庭 史学月刊 2009/03

79父商子仕:宋代商人家庭成员身份的代际更替  田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0政治与伦理的统一:华北抗日根据地和睦家庭的建设  张志永延凤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03

81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家庭义务  王传满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9/03

82近世闽南“海内外两头家”女性财产继承模式  陈瑛珣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83也谈中国传统贤妻良母观——兼与李卓教授商榷之一段江丽中国文化研究2009/03

84、德占青岛时期的乡村政策及其影响柳敏 中国农史 2009/03

85、局绅、盐枭与团民:四川东乡抗粮研究梁勇 历史档案 2009/03

86元明清时期东北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变迁特点研究  马青连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03

87清代宗族祭礼中反映的宗族制特点  冯尔康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4

88略述清代人“家谱犹国史”说——释放出“民间有史书”的信息  冯尔康 南开学报 2009/04

89宗族建构过程中的血缘与世系 钱杭 历史研究 2009/04

90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与思考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91中国宗族研究:从社会人类学到社会历史学的转向  乔素玲黄国信 社会学研究 2009/04

92图腾制度对中国宗法秩序的塑造与影响  魏治勋 求是学刊 2009/04

93东晋门阀政治与南方宗族文化传统  戴丽琴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4

94班氏家族与汉代西域——系列研究之一:家世兴衰与社会背景  殷晴 西域研究 2009/04

95魏晋南北朝宗族组织试探  朱大渭梁满仓 中国史研究 2009/04

96传统宗族观念的传承与嬗变——清代台湾社会螟蛉子风俗之探析  郭伟展 台湾研究集刊 2009/04

97庐陵王刘义真之死与刘宋初期之政局——从一个侧面透视晋宋之际士族与寒门的斗争  王永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4

98税制变迁与唐宋之际户籍管理的调整  吴树国 唐都学刊 2009/04

99从崔莺莺的姓氏谈起——论元稹与山东士族  黄贤忠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0试论明清宗族保障的经济支持与制度性约束机制  曹立前张占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9/04

101唐代士族的“国婚”问题——以山东荥阳郑氏为例  邢学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9/04

102《南山集》案与桐城方氏文化世族的衰落  张兵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3试论中原移民与赣中世家大族的历史形成  施由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

104曹魏士家家庭管窥  王仁磊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5元代高昌偰氏家族再探  马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6沐氏家族与明代中泰、中老关系研究  李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4

107儒家宗法、孝悌的道统观念及其生演  陈俊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8书院、王学与宗族社会——以明清安福县识仁书院为中心  衷海燕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109明清以来北方宗族发展的历程——以豫北地区为中心  申红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10从《景云碑》看景氏起源及汉代以前的迁徙  李乔 中原文物 2009/04

111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的妇女婚姻家庭生活——以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为主要研究对象  黄爱梅 史林 2009/04

112唐代均田制下的农民家庭经济研究 王淑端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9/04

113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研究  宁江英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04

114隋唐赵郡李氏家学家风略论 张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15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以婚姻、家庭、女性、性伦为中心  梁景和 人文杂志 2009/04

116明朝后期广东女性家庭财产权浅析——《盟水斋存牍》典型案例的研究  许克江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9/04

117明清青岛地区文化家族述论  周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118从高鸡泊之祸看晚唐太原王氏子孙之命途  徐乐军 唐都学刊 2009/04

119唐代税制改革对农民家庭生活的影响  张安福王春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20村民与镇民:明清山西泽州的聚落与认同  赵世瑜 清史研究2009/03

121、里老人与明代乡里纷争的解决:以徽州为中心郑小春 中国农史 2009/04

122“族”与“前宗族时代”——兼论“宗族”概念的二元结构  钱杭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123中古河东薛氏与文学概述 梁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4关于明代宗室的违制婚娶问题  雷炳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5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以清朝人修谱为例  冯尔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126明清京杭运河区域仕宦宗族的社会变迁——以聊城“阁老傅、御史傅”为中心  吴欣 东岳论丛 2009/05

127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宗族制的儒化  谭清宣 贵州社会科学 2009/05

128常州庄氏家族谱牒纂修的历史文化特征曾京京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129明清江南地方家族与民间信仰略论——以苏州、松江为例  王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130民国初年一个京城旗人家庭的礼仪生活一本佚名日记的读后感  赵世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5

131论两汉时期家庭关系立法的基本精神  李国锋 中州学刊 2009/05

132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  张承宗 浙江学刊 2009/05

133儒佛兼修与唐代山东士族女性的家风演进——以唐代墓志为例  路学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134魏晋之际的党派分野和士族升降——以淮南三叛中的太原士族群为中心  范兆飞 复旦学报 2009/05

135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原生态文化概念辨析  李辅敏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5

136略论宋代家训中的“女教”  刘欣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5

137从“家学”到“显学”——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和珅专权  汤志钧 史林 2009/05

138清代薛福成家族文化初探  曾佳佳蒋明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139民国时期家族文化的历史嬗变述论  李永芳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5

140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  陈絜 历史研究 2009/05

141明代河南怀庆卫军户对地方社会的认同与塑造  宋永志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5

142、文化展演中的乡村社会—清末民初山西秧歌小戏与乡村社会生活韩晓莉 清华大学学报2009/05

143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  张国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44宋代乡村基层组织演变释疑  段琳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5

145明代洪武年间的都保制——兼论明初乡村基层行政组织  王裕明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5

146从敦煌手实文书看唐朝的户籍制度  陈立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47明代贵州基层社会变迁与改土归流——兼论民族沟通机制的建立及意义  吴展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14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基层民意机关的筹建 周玉玲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49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冯尔康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6

150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常建华 河北学刊 2009/06

151家族崛起与地域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以明代永乐、宣德之际江西泰和为中心  宗韵 安徽史学 2009/06

152从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看清朝前期满汉民族磨合  金卫国 安徽史学 2009/06

153论清代宗族法规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刘宗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154元代蒙古王室与畏兀儿亦都护家族联姻考  王红梅 兰州学刊 2009/06

155宗族联姻与明清徽州地方社会——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中心 沈昕 安徽大学学报 2009/06

156陈郡袁氏家学门风述论  徐婷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157宗规族训的敦族睦邻教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  陈延斌张琳 齐鲁学刊 2009/06

158汉代的皇族教育刍议  郝建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59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宗族势力对节烈妇女的控制  王传满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6

160河州何土司家族考略  洲塔何威 西藏研究 2009/06

161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  朱亚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162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探析  周俊武 伦理学研究 2009/06

163长洲文氏的家族积淀与文徵明的出现  杨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64宋代累世同居大家庭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李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165江南席家与扫叶山房  马学强 史林 2009/06

166由富求贵:从归化州张氏看辽金燕云豪族的发展路径  王善军 河北大学学报 2009/06

167从《清代朱卷集成》管窥科举家族联姻特点——以孙家鼐家族为中心  方芳 莆田学院学报 2009/06

168宋代女户的特点  李智萍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6

169晚清县级以下基层政权对地方社会的监控  刘洪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70从祠堂视角看明至民国初期佛山宗族文化景观的流变和社会文化空间分异 李凡朱竑黄维 地理科学 2009/06

171抗日根据地基层权力结构变迁初探——以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为例  韩振国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72、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乡村社会的边缘化——以景阳河社区为个案吴雪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6

173、农会与“二五减租”的政治困境:1934年浙江平阳县农会解散案解析魏文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6

174和谐与冲突:晚清武昌府宗族与列女之关系  潘大礼 理论月刊 2009/07

175明代妇女的家庭角色及其地位  陈宝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7

176晚清以来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马长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

177明末桐城方以智与阮大铖两大家族交往考述  宋豪飞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178、汉代父权制新探刘厚琴 史学月刊 2009/09

179晚明商人的家庭筹资行为与商业发展  孙强 黑龙江史志 2009/09

180从墓志看宋代士人家庭的择偶行为  郑丽萍 兰州学刊 2009/10

181从田野考察看明清归德府世家大族的形成与变迁  李永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182宋代科举制度对世家大族的影响——以山东东平梁颢家族个案为例  朱玉周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1

183明清小说中宗族兴衰的制度文化因素剖析 韩希明 光明日报 2009-12-30

184、思想史和生活史的交集——对严复婚姻家庭的一种近距离考察孟祥栋 袁进 福建论坛 2009/12

185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  尹在硕 史学月刊 2009/12

186试论山东乡村基层政权近代合法性危机(1912-1937)  杨焕鹏 中国农史 2009/04

三、人口与社会流动、灾荒与社会保障、妇女及性别

1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李文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2从明代人口流动看城池修筑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董春林赵双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9/01

3汉简所见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考  杨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01

4刍议抗战前后晋西北根据地人口性别结构变动  李常生 沧桑 2009/01

5清代归绥城市的社会流动  王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01

61213年“汴京大疫”辨析王星光符奎中国史研究 2009/01

7临汾方志传记中的灾害体验1600—1900安维雅曹新宇刘希付清史研究 2009/01

8、论北宋河患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与政府应对——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郭志安 中国农史 2009/01

9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表征  杨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01

10明清时期江西慈善事业研究综述  涂蕴漪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

11清代福州慈善事业试论  徐文彬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12预防与赈济:近代官府对安徽灾荒的救治  汪志国 池州学院学报 2009/01

13晚清澳门华人慈善机构同善堂的创立背景  黄雁鸿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1

14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特殊婚姻  王传满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1

15论唐代妇女生育的影响因素  任海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6中共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妇女婚姻状况研究  郭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7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  张志永 抗日战争研究 2009/01

18云冈石窟供养人造像女子发式及其特征  解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9从《唐律》的规定性及社会实践看唐代妇女的地位  梁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20、包容与赦宥:清末民初对女性犯罪的宽宥研究(1901———1919)艾晶史林 2009/01

21春秋时期齐国贵妇“乱政”探析  赵东玉芦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2礼学思想与明代徽州女子生活  周慧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3清末妇女运动中的政府作用探析  许娟段塔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1

24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评析及其当代启示  朱珏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1

25近代湖湘女校与湖南妇女运动  屈振辉 船山学刊 2009/01

26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僧尼人口的增长及原因探析  杨发鹏 西北人口 2009/02

27明朝洪武初年山西人口移民河南规模初探  郑发展 中州学刊 2009/02

28战国中山人口探索  曹迎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9论清代前期贵州苗疆人口贩卖屡禁不止的原因  张中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30贵州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  郑姝霞 黑龙江史志 2009/02

31、民国四川地震灾害与政府救灾政策探略——以1933年的叠溪地震为例杨力壮 刘君 徐学初民国档案 2009/02

32、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陈业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02

33论国民政府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灾荒的消极态度 范彬郭朝辉 新乡学院学报 2009/02

34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池子华 文化学刊2009/02

35、晚清山东的官赈救荒董传岭 张思 史学集刊2009/02

36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  池子华冯欣 文化学刊 2009/02

37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  王卫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2

38明初善世院考  何孝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9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熊希龄与湖南的慈善救济 周秋光向常水 湘潭大学学报 2009/02

40论晚清义赈的历史定位  贺永田石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41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  刘正刚张家玉 安徽史学 2009/02

42民国女道德社暨世界妇女红卍字会史事考  李光伟郭大松 民国档案 2009/02

43抗战时期妇女指导委员会与妇女宪政运动  夏蓉 民国档案 2009/02

44梅澹然与明代妇女  江志文 紫禁城 2009/02

45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饰黄妆——妆饰文化研究之七  卢秀文 唐史论丛(第十一辑) 2009-02-01

46建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综述  黄江华郭毅生 兰州学刊 2009/02

47后现代史学叙事中的中国女性  贾永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8节与忠:明遗民对明清之际江南女性殉节的书写  沈雪莹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9妇女在构建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中的贡献  张秀丽 晋阳学刊 2009/02

50东周政治外交婚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  耿超 云南社会科学 2009/02

51口述历史与性别史研究  游鉴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2性别制度与社会规范  吕美颐郑永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3文本分析与中国近现代性别史研究  侯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4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浅探  陈玉玲李涛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2

55近代中国女子剪发运动初探(1903-1927)——以“身体”为视角的分析  姚霏 史林 2009/02

56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妇女相关的法律问题及司法案件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57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主观因素  王传满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2

58、清朝的人口迁移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袁城 蔡莉 满族研究2009/03

59试论湘军时代湖南社会流动的模式与特点  周秋光陈叙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0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引论  胡阿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03

61明代清水江流域的军户人口研究  吕善长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3

62清代新疆建省前后伊犁人口变迁考  吴轶群 新疆地方志 2009/03

63清末长春的人口调查和人口数量  管书合 东北史地 2009/03

64十六国时期各霸主掠迁人口原因分析  马旭东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9/03

65雍正增设天津、宁夏、青州满洲驻防主因为解决京师满洲闲散余丁生计考  李阳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6自救与赈济:近代安徽民间社会对灾荒的救助  汪志国 中国农史 2009/03

67、民国时期救灾组织关系整合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孔祥成 刘芳 中国农史2009/03

68、明清时期黄淮水灾预防措施探析卢勇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09/03

691910—1911年东三省鼠疫之疫源问题管书合 历史档案 2009/03

70、从“施善教化”到“教育救济”——20世纪上半叶京津善堂善举的转型李少兵 高晓飞 历史档案2009/03

71、近代天津官办救济事业探析任云兰 历史档案 2009/03

72、民国浙江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初探周东华 民国档案 2009/03

73、论明清海盐产区赈济制度的建设王日根 吕小琴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74、论北朝时期的政治性救灾措施李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5、清末济良所的出现与推行黄鸿山 学习与探索2009/03

76、鄂伦春族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转型李文祥 吴时辉 史学集刊2009/03

77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灾荒教训分析  于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8洋务期间的灾荒与社会法律因素  刘惠君 晋阳学刊 2009/03

79清代律例规定的官方治安责任  柏桦刘立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80、、朱熹社仓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保障作用 张品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3

81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家系谱——以潘曾沂为中心的考察  王卫平 学习与探索 2009/03

82明、清社会保障城乡差别和城乡互动的启示  陆万昌黄震 贺州学院学报 2009/02

83试评晚清义赈  贺永田石莹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84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妇女的革命斗争生活——兼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山歌之改编 周晓平 农业考古 2009/03

85汉代社会上层婚姻中的“待年”女子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09/03

86论敦煌本《悉达太子修道因缘》中国化及其妇女怀孕巫术  高国藩 宁夏社会科学 2009/03

87国民政府对女性的塑造和训练——以抗战前新生活运动为中心的考察(1934-1937)  周蕾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3

88说匵——中国早期的妇女用品: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  李零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9/03

89、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财产问题——以美国中国学界为中心的研究毛立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03

90《新妇女》与“新妇女”——五四运动时期《新妇女》关于妇女问题的探析  刘人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3

91霍乱与商业社会中的人口死亡——以1919年的黄县为例  李玉尚韩志浩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04

92清代陕西渭南县回民村落与人口分布的特征和变迁  张永帅 兰州学刊 2009/04

93太平天国奠都前南京人口考论  侯竹青陈志刚 史学集刊 2009/04

94古扬州地区人口与种族简论  张兴龙 华夏文化 2009/04

95“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周川许改玲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4

96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垂直流动研析  杨豪张雅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97、滚动交易: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捐赈复产活动朱浒 中国近代史研究2009/04

98元朝赈恤制度研究陈高华中国史研究 2009/04

99、清代苏北沿海的潮灾与风险防范赵赟 中国农史 2009/04

100民国时期安徽的灾荒救治(1927—1937)  李姗 黑龙江史志 2009/04

101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救灾思想与实践——以华洋义赈会为例蔡勤禹 学术研究2009/04

102、清代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的调整——以直隶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郝红暖 中国地方志2009/04

103、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义仓的设置、运营及其与社仓的关系白丽萍 中国地方志2009/04

104天人感应灾异观与近代灾荒救治——以“丁戊奇荒”为中心  袁滢滢 聊城大学学报 2009/04

105唐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裴恒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6近代上海会馆公所慈善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四明医院为例 刘惠新 新乡学院学报 2009/04

1071912-1931年间吉林灾荒与救济  王虹波 东北史地 2009/04

108论宋代女性的赈济活动  铁爱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9从性别政治到性欲政治——台湾女性思潮变迁的一个侧面  徐学 台湾研究集刊 2009/04

110近代中国女性解放历程的嬗变特点及原因  刘芙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11女性角色意识的张扬——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的定位  江百炼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4

112妇女指导委员会与抗战时期的妇女动员  夏蓉 抗日战争研究 2009/04

113殷商政治领域中的性别差异与“王妇领兵制”  耿超 南方文物 2009/04

114中国妇人会与北京女界赈灾  刘宁元 北京社会科学 2009/04

115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的妇女婚姻家庭生活——以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为主要研究对象  黄爱梅 史林 2009/04

116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健康状况的初步考察  王建华 考古 2009/05

117中国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人口变迁的缘由  沈双一关孜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118晚清山东灾荒对乡村人口的影响  董传岭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5

119、近代东北旱灾的社会成因及影响焦润明 张建英 文化学刊2009/05

120、徽商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张崇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1、近代城市慈善组织动作机制探析——以天津市慈善组织为例任云兰 天津大学学报 2009/05

122汉代社会女性角色对招降活动的影响  阎盛国 南都学坛 2009/05

123金代女真人的贞节观  贾淑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4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  张承宗 浙江学刊 2009/05

125从“女山人”、“女帮闲”看晚明妇女的社交网络  陈宝良 浙江学刊 2009/05

126明清徽州与其他地区妇女节烈现象比较  王传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7明清徽州妇女明志及保节方式  王传满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8早期维新派的女子教育思想  李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29魏晋士女妇德与汉代儒家妇女观的对照及其成因  张建丽 沧桑 2009/05

130儒佛兼修与唐代山东士族女性的家风演进——以唐代墓志为例  路学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131中古时代女性赋税负担蠡测  夏增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32论唐代社会变革期的女性婚姻地位  孙玉荣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5

133戴维斯妇女史研究的社会性别视角  夏小娜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5

134、宋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与观念———以《晋文公复国图》中“怀嬴”形象为例邱才桢 四川文物2009/05

135民国时期的广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  黄玉涛周秋光 求索 2009/05

136陕西省仰韶时代人口规模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王建华 考古与文物 2009/06

137唐代的灾荒与人口流迁  邵侃商兆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38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清军所得人口考  金鑫 史林 2009/06

139明清时期澳门人口问题札记三则  赵利峰郑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40清代运城盆地乡村人口流动规模、原因及影响  刘焕波陈同杰 运城学院学报 2009/06

141玄菟郡人口问题解析  赵红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142明代贵州布政司人口状况  赵家瑜 黑龙江史志 2009/06

143、辽代人口考述武玉环 学习与探索2009/06

144汉代灾荒的自然生态考察  高俊王刚 史林 2009/06

145略论太平天国的灾荒、粮食问题  曾建忠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