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0-10-01浏览次数:10

2004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社会史研究通讯 第8期(20057月)

2004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路彩霞 整理

  1. 社会史理论

  1. 赵世瑜:《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史学月刊》200408

  2. 钱杭:《谈“多元视野”》,《 天津社会科学》200403

  3. 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天津社会科学》200406

  4. 蓝勇:《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新的理念和现实关怀》,《史学月刊》200404

  5. 梁敬明:《集体化及其困境:一种区域史的分析思路》,《浙江社会科学》200401

  6. 申浩、吴建华、徐茂明、张翔凤、邢丙彦、吴强华、罗婧、唐力行、徐松如、王健:《论题: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问题》200405

  7. 行龙:《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山西明清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404

  8. 张俊峰:《多学科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山西区域社会史学术讨论会综述》,《清史研究》200402

  9. 梁敬明:《中国乡村史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浙江学刊》200402

  10. 王先明:《从〈东方杂志〉看近代乡村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视角及其他》,《史学月刊》200412

  11. 吕勇:《城市史研究述评:意义与方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12.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晋阳学刊》200401

  13. 常建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上)》,《河北学刊》200401

  14. 期闵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02

  15. 苏全有、李风华:《对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反思》,《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16. 常建华:《台湾大学〈文中丛刊〉中的社会史著作》,《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4

  17. 小田:《社会史的“整体性”与“田野工作”》,《江海学刊》200403

  18. 池子华、王银:《近年来社会史理论研究述评》,《江海学刊》200403

  19. 李金铮、张雪:《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抗日战争研究》200402

  20. 常建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下)》,《河北学刊》200403

  21. 萧延中:《社会史研究中三个可能被“误读”的等号》,《天津社会科学》200403

  22. 常建华:《东亚社会比较与中国社会史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403

  23. 郭玉峰:《“多元学科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天津社会科学》200403

  24. 江湄:《社会史:新的史学范式与新的通史观念——评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史学月刊》,200402

  25. 张鸣:《社会史的表达与意义的寻求》,《史学月刊》200412

  26. 尚智丛:《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05

  27. 孙小淳:《从“百川归海”到“河岸风光”——试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03

  28. 符太浩:《社会史研究视野中的〈溪蛮丛笑〉——兼论〈溪蛮丛笑〉在少数民族社会史研究中的地位》,《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9. 高世瑜:《发展与困惑——新时期中国大陆的妇女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403

  30. 杜芳琴、裔昭印、刘文明、李银河、郑永福、吕美颐:《妇女史与社会性别的启示》,《史学理论研究》200403

  31. 杨祥银:《妇女史、口述历史与女性主义视角》,《浙江学刊》200403

  32. 周蕾:《近五年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403

  33. 夏蓉:《“中国近代妇女史”课程设计》,《当代教育论坛》200404

  34. 潮龙起:《秘密社会研究的理论视角》,《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35. 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06

  36. 易小松:《民俗文化视野中的女性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3

  37. 周兵:《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河北学刊》200406

  38.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历史研究》200401

  39. 葛兆光:《谁的思想史?为谁写的思想史?——近年来日本学界对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0403

  40. 方汉奇:《报纸与历史研究》,《历史档案》200404

  41. 赵世瑜:《历史学即史料学:关于后现代史学的反思》,《学术研究》200404

  42. 冯尔康:《“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河北学刊》,200401

  43. 于沛、王子今、张国刚、杨念群、杨奎松、沈志华、罗志田、茅海建、赵世瑜、徐蓝、桑兵、阎步克、彭小瑜、葛兆光、虞和平: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历史研究》200404

  44. 王兴旺、宫云维:《历史时间的发生及其命运——历史观念的人类学考察》,《齐鲁学刊》200404

  45. 王红曼:《新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史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01

  46. 邢铁:《“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出路》,《河北学刊》200401

  47. 朱英:《同业公会——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48. 冯季昌、华林甫:《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49. 王家范:《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战——回应〈大分流〉的“问题意识”》,《史林》200404

  50. 景爱:《环境史:定义、内容与方法》,《史学月刊》200403

  51. 石楠:《关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史学月刊》200403

  52. 包茂宏:《中国环境史研究:伊懋可教授访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01

  53. 周书灿:《先秦人口史研究中若干理论和方法问题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200405

  54. 李德元:《回眸与前瞻:中国海内移民史研究述评》,《厦门大学学报》200404

  55. 夏明方:《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史学月刊》200403

  56. 张宏明:《宗族的再思考——一种人类学的比较视野》,《社会学研究》,200406  

  57. 王洪兵、张思:《清代法制史研究路径探析——以黄宗智著〈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为中心》,《史学月刊》200408

  58. 黄志繁:《历史人类学:读〈走进历史田野〉》,《史学理论研究》200401

  59. 江湄:《正统论的兴起与历史观的变化》,《史学月刊》200409

  60. 邓京力:《“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史学月刊》200412

  61. 杨念群:《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过渡期历史观”的构造》,《史学月刊》200401

  62. 闵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一)》,《近代史研究》,200402

  63. 闵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二)》,《近代史研究》,200402


  1. 社会阶层、群体

  1. 马亮宽:略论士人知识群体的形成及社会属性》,《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2. 张宏慧:《魏晋风度与士人服饰》,《许昌学院学报》,200406

  3. 刘金柱、宋静:《唐宋时期士人的家庭期待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03

  4. 李玉清、王振国:《宋士大夫私人编撰医书兴盛之探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02

  5. 王元林、林杏容:《明代西樵四书院与南海士大夫集团》,《中国文化研究》,200402

  6.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贫士的社会交往生活》,《史学集刊》,200403

  7. 徐林:《明中后期狂士的社会交往生活与江南士林风气》,《北方论丛》,200402

  8. 赵园:《明清之际士人游幕及有关的经验表述——以易堂诸子为例()》,《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02

  9. 魏泉:《康熙年间“宣南”的士人交游》,《北京社会科学》,200404

  10. 李晓英:《试论晚清士人阶层的经商潮流》,《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1. 张宇权:《试论晚清传统士大夫的乡村社会治理理念——以刘锡鸿为例》,《广东社会科学》200404

  12. 山口久和:《中国近世末期城市知识分子的变貌——探求中国近代学术知识的萌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13. 钱杭:《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授权——萧山湘湖史上的<英宗敕谕>》,《史林》,200406

  14. 朱晓征:《断裂还是延续:这是一个问题——读罗伯特·海姆斯<政治家和绅士:两宋江西抚州的地方精英>》,《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15. 衷海燕:《明清吉安府士绅的结构变迁与地方文化》,《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16. 李世众:《19世纪中叶士绅阶层的分裂——以温州社会为考察中心》,《历史教学问题》,200406

  17. 罗晓华:《科举制废除后的乡村士绅》,《中州学刊》,200402

  18. 徐茂明:《科举之废与江南士绅之蜕变》,《社会科学》,200411

  19. 陈蕴茜、曲兵:《论清末民初士绅与江浙地方志的变化》,《江海学刊》,200404

  20. 蔡晓荣:《传统士绅与社会剧变——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西士绅为考察中心》,《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1. 许顺富:《近代绅士的结构分层和社会属性》,《社会科学辑刊》,200402

  22. 许顺富:《论近代湖南绅士的群体结构及其社会影响》,《湖南大学学报》,,200402

  23.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的计量分析》,《中国地方志》,200407

  24. 杜香芹、王先明:《乡绅与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闽中乡村权力的重构》,《中国农史》,200403

  25. 李庆刚:《论开明士绅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01

  26. 杜香芹:《论国家、宗族与乡绅的关系——以抗战时期闽中学田案为考察对象》,《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1

  27. 李海滨:《20年来中国绅士研究述论》,《许昌学院学报》,200406

  28. 郝秉键:《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清史研究》,200404

  29. 欧阳凤莲:《浅谈汉代官吏的休假制度》,《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09

  30. 吴建华:《明清苏州、徽州进士数量和分布的比较》,《江海学刊》,200403

  31. 吴建华:《明清苏州、徽州进士的文化素质与文化互动》,《史林》,200402

  32. 钟小安:《中国古代吏胥制度摭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05

  33. 郑威:《试析明代宦官籍贯的分布与变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04

  34. 马明达、杜常顺:《明代宦官与佛教寺院》,《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05

  35. 杜常顺:《明代宦官中的非汉族成分》,《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36. 王万盈:《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曲及其演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7. 张安福:《唐初农民家庭收支与社会发展》,《齐鲁学刊》,200401

  38.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河北学刊》,200404

  39. 张小也:《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河北学刊》,200406

  40. 渠桂萍、王先明:《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华北乡村为例》,《人文杂志》,200406

  41. 孔祥成:《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研究——以20世纪2030年代为中心》,《学术探索》,200410

  42. 程美宝、刘志伟:《1819世纪广州洋人家庭里的中国佣人》,《史林》,200404

  43. 萧凤霞、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3

  44. 池子华:《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04

  45. 周玉波:《明代娼妓和民歌关系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03

  46. 迟乃鹏:《“宾妓”——薛涛身份的准确定位》,《天府新论》,200406

  47. 郝伟:《从白圭看先秦时期的成功商人形象》,《江苏商论》,200406

  48. 张弘:《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参政现象探析》,《理论学刊》,200402

  49. 薛平拴:《论隋唐长安的商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50. 李发:《宋代商人阶层社会地位分析》,《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51. 王桂清:《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北方论丛》,200402

  52. 孙礼祥:《论王世贞商人传记中的商妇形象——兼论王世贞的妇女观》,《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1

  53. 彭慧珍、王钢:《儒商萌现——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商人形象》,《阴山学刊》,200405

  54. 邱澎生:《市场、法律与人情——明清苏州商人团体提供“交易服务”的制度变迁》,《开放时代》,200405

  55. 宋伦、李刚:《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江汉论坛》,200410

  56. 刘正刚、刘强:《明清江苏的广东商人》,《江苏商论》,200408

  57. 李刚、卫红丽:《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青海民族研究》,200402

  58. 陈林:《明清之际徽商资助新安画家的方式及其动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2

  59.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徽商》,《安徽史学》,200403

  60. 卞利:《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州学刊》,200404

  61.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62. 陈支平:《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63. 陈晓东:《浅析徽商对传统徽州村落营建的影响》,《小城镇建设》,200401

  64. 王世华:《也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与张明富先生商榷》,《安徽史学》,200401

  65.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安徽史学》,200405

  66. 方利山:《朱熹理学对徽商影响之两面》《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67. 唐力行:《从杭州的徽商看商人组织向血缘化的回归——以抗战前夕杭州汪王庙为例论国家、民间社团、商人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学术月刊》,200405

  68. 王世华:《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69. 韩晓莉:《晋商妇婚姻生活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70. 张正明:《晋商与晋商文化》,《中国合作经济》,200403

  71. 刘建生、丰若非、冀福俊、石惠、马文静:《晋商研究述评》,《山西大学学报》,200406

  72. 范淑萍:《近二十年来明清晋商研究的成果和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10

  73. 戴光中:《甬商与徽商和晋商之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5

  74. 定光平、邱红梅:《清以降羊楼洞茶区的山西商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75. 李文海、朱浒:《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的社会救助》,《清史研究》,200402

  76. 吴媛媛:《从粮食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以<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祁米案牍>为例》,《安徽史学》,200406

  77. 毕文俊:《中国近世民间思想与商人社会地位——从中国近世“箴言六书”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78. 张芳霖:《中国近代商人、商会组织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阶段性特点》,《江西社会科学》,200407

  79. 闫广芬、田正平:《近代商人与教育变革》,《文史哲》,200401

  80. 张守广:《抗战时期后方地区的宁波帮企业与企业家》,《宁波大学学报》,200406

  81. 张守广:《卢作孚与巴蜀文化》,《重庆社会科学》,2004S2

  82. 杜恂诚:《试论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排序》,《学术月刊》,200401

  83.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06

  84. 杨国安:《主客之间:明代两湖地区土著与流寓的矛盾与冲突》,《中国农史》,200401

  85. 孙燕:《试析明清以来中国地主城居现象》,《皖西学院学报》,200403


  1. 妇女

  1. 王蓉:殷周妇女社会地位变迁之原因浅析》,《社科纵横》,200404

  2. 石岩:《周代金文女子称谓研究》,《文物春秋》,200403

  3. 葛志毅:《周代贵族妇女的政治文化特征及相关的伦理观念影响》,《中华文化论坛》,200404

  4. 贾丽英:《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下层妇女生活》,《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5. 晓川:《女性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汉律为视角》,《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01

  6. 陆静卿:《汉晋之际妇女精神风貌的转变及其与士风的关系》,《江汉论坛》,200403

  7. 金霞、李传军:《魏晋南朝刑律中的妇女地位——兼谈魏晋南朝刑律的轻省化》,《南都学坛》,200402

  8. 黄英:《<晋书·列女传>中的女性》,《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9. 温洁:《南朝民间情歌中的女性自我形象》,《美与时代》,200403

  10. 陈丽:《唐代敦煌妇女婚姻生活探微》,《敦煌研究》,200405

  11. 刘衍军:《从节俗诗歌看中唐妇女的狂欢》,《求索》,200401

  12. 田晓膺:《唐代女性诗歌中的道教情怀初探》,《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13. 杨忠伟:《试析唐代女性的家庭教育意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14. 郑显文:《律令制下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

  15. 郑炳林、徐晓丽:《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粟特妇女生活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16. 张富春:《敦煌变文与唐传奇婚恋题材中女性形象之比较》,《求索》,200408

  17. 杨果、铁爱花:《唐宋妇女史研究的深化与突破——评<唐宋女性与社会>》,《妇女研究论丛》,200404

  18. 周平远、何世剑:《唐代诗词视野中的妇女文化观》,《江西社会科学》,200407

  19. 李晶莹:《从唐代丧服制改革看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S1

  20. 王红丽:《论中唐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贡献——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的文化解读》,《茂名学院学报》,200402

  21. 刘芳梅:《试论我国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其原因》,《湖北体育科技》,200403

  22. 钟哲辉:《武则天皇权及其合法性——兼论女性公共行政的魅力》,《长安大学学报》,200401

  23. 田晓膺:《唐代女性道教情怀的成因》,《云南社会科学》,200403

  24. 胡其柱贾永梅:《法律与社会惯习互动下的妇女与财产——读白凯的<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妇女研究论丛》,200401

  25. 张明华:《从曹皇后的道德自虐看北宋中期儒学复兴对宫廷女性的负面影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01

  26. 张明华:《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初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01

  27. 李永菊:《明清女性参加庙会的文化需求分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8. 刘莲英:《宋元女性话本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29. 赵崔莉:《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30. 赵崔莉:《明代妇女的二元性及其社会地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31. 秦海滢:《明代山东妇女与社会教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2. 宋清秀:《明清时期贞节制度的积极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3

  33. 康宜:《明清文人的经典论和女性观》,《江西社会科学》,200402

  34. 李永菊:《明清女性参加庙会的文化需求分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35. 刘正刚:《明末清初战争中女性遭受性暴力探析》,《妇女研究论丛》,200401

  36. 程大鲲:《清代的诰命与敕命》,《兰台世界》,200411

  37. 吴欣:《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姻自主权》,《妇女研究论丛》,200402

  38. 张晶萍:《乾嘉考据学者的妇女观——关于乾嘉考据学者义理观的探讨之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2

  39. 杜新艳:《晚清女性死亡的叙事》,《读书》,200404

  40. 夏春涛:《太平天国妇女地位问题再研究》,《清史研究》,200402

  41. 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寡妇再嫁问题辨析——兼论寡妇再嫁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之论据》,《史学月刊》,200407

  42. 王晓南、廖胜:《广西地方婚俗与太平天国寡妇再嫁问题——兼论寡妇再嫁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之论据》,《人文杂志》,200401

  43. 张仁玺、王凤娟:《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变化述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05

  44. 秦晓梅:《晚清时期山东妇女的礼教观念分析——以地方志所载<列女传>为对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5

  45. 黄嫣梨:《梁启超与近代妇女解放》,《文史哲》,200403

  46. 朱宇:《试述中国女子教育之滥觞》,《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7. 陈雁:《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48. 刘登秀:《清末女子教育特点简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49. 颜绍梅、邹建达:《清末云南新式女子教育思想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6

  50. 陈九如:《清末女子留日热潮的成因》,《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51. 谭锋、乐钟萍:《试述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52. 王玉立:《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山东体育科技》,200402

  53. 范立君、谭玉秀:《从近代学制看中国女子教育的嬗变》,《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03

  54. 庄雅玲:《20世纪初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产生的原因》,《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03

  55. 王印焕:《近代学生群体中文化教育与传统婚姻的冲突》,《史学月刊》,200404

  56. 杜学元:《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现代大学教育》,200403

  57. 王静:《清末民初女子社团兴起的历史背景》,《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58. 叶利军:《民初女子参政运动刍论》,《求索》,200402

  59. 陶继波、马晓辉:《民国前期绥远地区汉族妇女由缠足到放足的嬗变》,《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03

  60. 侯杰、王思葳:《五四时期新女性的悲剧命运评析——以张嗣婧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0406

  61. 宋明军:《南京国民政府战前首都禁娼初探》,《民国档案》,200402

  62. 陈文联:《近代中国废娼思想的历史考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63. 夏蓉:《20世纪30年代中期关于“妇女回家”与“贤妻良母”的论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6

  64. 范若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中国女性人口国际迁移:马来亚个案研究(1929—1941)》,《妇女研究论丛》,200401

  65. 杨会清、晓敏:《革命时期江西苏区妇女生活变革研究》,《求实》,200402

  66. 李常生:《山西抗日根据地妇女劳动力的开发》,《沧桑》,2004Z1

  67. 贺桂梅:《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个案看延安另类实践中的身份政治》,《当代作家评论》,200403

  68. 周蕾:《近五年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403

  69. 潘洪钢:《传统社会中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角色——兼与汉族妇女比较》,《武汉大学学报》,200401

  70. 王子华:《云南民族节日传说中的女性形象》,《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71. 沈海梅:《青铜文明与女性民俗——对云南青铜文化的再认识》,《学术探索》,200402

  72. 明月:《论蒙古族妇女的传统道德观念》,《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73. 周虹:《满族妇女与信仰民俗》,《民间文化论坛》,200406

  74. 方素梅杜娜杜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民族研究》,200402

  75. 学嘉:《关于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地位的思考——以梅县客家妇女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0404

  76. Anne McLaren、陈勤建、姜丽萍、李金珏:《中国妇女的口头文化与仪式文化——南汇的哭嫁》,《民俗研究》,200402  

  77. 李宏宇、扬清:《汉语俗语对中国传统妇女的观照》,《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05

  78. 徐续红:《汉语成语中的妇女观》,《广西社会科学》,200403

  79. 张莉红:《古代专制权力角逐中的女性》,《文史杂志》,200404

  80. 邸焕双、梁子浪:《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嬗变的思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02

  81. 李金莲、朱和双:《中国古代宫廷里的奶妈》,《寻根》,200405

  82. 蔡锋:《对古代皇宫贵族女性文化教育的考察》,《妇女研究论丛》,200403

  83. 蓝丽妮:《历代女诗人——在男性的世界里发出强音》(英文),《Women of China》,200411

  84. 王向贤:《“抗属”的贞节》,《思想战线》,200401

  85. 黄晓娟:《女性神话与性别意识》,《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86. 李明杰:《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浅析道教对妇女的尊崇思想》,《引进与咨询》,200402

  87. 潘慧生、王福应:《五台山地区传统节日中的性别歧视》,《五台山研究》,200402

  88. 张立高:《中国古代妇女监护及亲权与男权之协调》,《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89. 陈晓辉:论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90. 文迎霞、陈东有:《弹词中的女扮男装故事与受众欣赏期待》,《江西社会科学》,200403

91、雷虹霁:《历史中的“性别”解读——以孝子图像中女性形象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06


  1. 家庭与婚姻

  1. 魏哲铭、李敏:论尧舜禹的婚姻与父权制的确立》,《西北大学学报》,200402

  2. 李龙海:《先商时期商人婚姻制度的变迁》,《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3. 李龙海:《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形态》,《殷都学刊》,200402

  4. 郑群:《由“归”看《诗经》中的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5. 高兵:《春秋“流亡婚姻”考述》,《齐鲁学刊》,200401

  6. 陈丛兰:《<礼记>婚姻伦理思想之人文精神》,《青海师专学报》,200406

  7. 曹兆兰:《从金文看两周婚姻关系》,《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1

  8. 任树民:《秦汉时期的婚姻家庭》,《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9. 多洛肯、胡淑冰:《从汉代诗歌看汉代婚姻》,《昌吉学院学报》,200401

  10. 王文娟:《从乐府民歌看汉魏女性的爱情婚姻追求》,《零陵学院学报》,200403

  11. 王旭东:《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中州学刊》,200403

  12. 金仁义:《南朝国婚的门第观和人物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3. 陈丽:《唐代敦煌妇女婚姻生活探微》,《敦煌研究》,200405

  14. 丛曙光:《唐代婚姻类型浅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15. 鲁茜:《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唐人婚姻观及其嬗变》,《江西社会科学》,200404

  16. 鲁茜:《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两性情爱关系阐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3

  17. 韦兵:《从婚姻家族看唐宋之变》,《中国图书评论》,200410

  18. 李智萍:《宋代宗女婚姻论略》,《殷都学刊》,200401

  19. 陈峰:《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文史哲》,200403

  20. 李静:《义门家族的寿命与婚姻状况分析》,《江淮论坛》,200405

  21. 张沛之:《元代少数民族官僚家族婚姻初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22. 何德廷:《关于元代婚姻制度的独特性与进步性的若干思考》,《政法学刊》,200403

  23. 彭茵:《元代两性文化的变调——简论元杂剧中的“弃夫再嫁”与“商人插足”型婚变戏》,《南京社会科学》,200404

  24.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安徽史学》,200406

  25. 宋立中:《清末民初江南婚姻礼俗嬗变探因》,《浙江社会科学》,200402

  26. 吴欣:《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姻自主权》,《妇女研究论丛》,200402

  27. 韩晓莉:《晋商妇婚姻生活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28.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婚姻自由的思想述评》,《晋阳学刊》,200403

  29. 高志超:《满族人的婚姻习俗——从<唐氏家谱>家训篇看满族人家族生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1

  30. 何海龙:《浅析古代满族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满族研究》,200401

  31. 徐祖祥:《试论瑶族传统婚姻的本质——以云南瑶族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9

  32. 刘遂海:《摩梭的母系家庭和阿夏婚姻探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9

  33. 崔明德:《和亲文化与婚姻文化比较研究》,《文史哲》,200402

  34. 饶尚宽:《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形态》,《语言与翻译》,200404

  35. 姜国柱:《儒学婚姻家庭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36. 崔际银:《视角独特 新见迭出——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都学刊》,200406

  37. 吴其付、卢俊勇:《宋史研究轨迹的映射——<宋代婚姻家族史论>读后》,《中华文化论坛》,200403

  38. 罗新慧:《释“瑶台”——从上博简<子羔>看上古婚俗》,《民俗研究》,200402

  39. 刘自强:《<诗经>婚俗文化探析》,《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05

  40. 秦新林:《元代收继婚俗及其演变与影响》,《殷都学刊》,200402

  41. 周喜峰:《略论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婚丧风俗》,《满语研究》,200401

  42. 路彩霞:《百无禁忌嫁娶忙——清代北方“乱岁”婚俗考察》,《民俗研究》,200401

  43. 孔令彬:《一种封建婚姻习俗中特殊的陪嫁品——论<红楼梦>中的陪房》,《红楼梦学刊》,200404

  44. 王晓南、廖胜:《广西地方婚俗与太平天国寡妇再嫁问题——兼论寡妇再嫁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之论据》,《人文杂志》,200401

  45. 梁海峡、赵丽君、张玉进:《清至民初新疆少数民族婚姻规范与婚姻习俗》,《昌吉学院学报》,200402

  46. 杨秋:《清末民初广州的“文明结婚”习俗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08

  47. 李宁利、黄淑娉、司徒尚纪、周玉蓉:《自梳女的“婚嫁”象征》,《广西民族研究》,200403

  48. 岳珑、秦方:《论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与妇女地位的转变》,《西北大学学报》,200401

  49. 钱永平:《晋中传统婚俗及其流变的考察——以祁县前营村为个案》,《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50. 罗曲:《古彝文文献<支格阿龙>反映的婚俗》,《文史杂志》,200405

  51. 周喜峰:《略论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婚丧风俗》,《满语研究》,200401

  52. 刘小林:《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53. 秦学智、宋孝忠:《颜之推家庭教育内容论探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01

  54. 张安福:《唐初农民家庭收支与社会发展》,《齐鲁学刊》,200401

  55. 杨梅:《唐代尼僧与世俗家庭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56. 魏明孔:《唐代工匠与农民家庭规模比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57. 刘金柱、宋静:《唐宋时期士人的家庭期待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03

  58. 高楠、王茂华:《宋代家庭中的奁产纠纷——以在室女为例》,《贵州文史丛刊》,200402

  59. 戴素芳:《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及其现代审视》,《广东社会科学》,200402

  60. 吕宽庆:《从清代立嗣继承个案看清代地方官对法律正义的救济》,《清史研究》,200401

  61. 黄涛:《<聊斋志异>中的家庭伦理小说》,《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62. 王玉亮、王培利:《古代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历史教学》,200405

  63. 秦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婚姻家庭变革》,《抗日战争研究》,200403

  64. 肖爱树:《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03

  65. 陈方竞:《一部用生命写成的富于“思想”的书——读高连峻的遗著〈中国婚姻家庭史〉》,《社会科学战线》,200401


  1. 家族与宗族

  1. 薛菁魏:《晋时期的特权法与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9

  2. 田彩仙:《魏晋士族内部的玄儒之辩》,《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02

  3. 刘爱玲:《魏晋时期的门阀世族》,《前沿》,200402

  4. 孙丽:《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崛起原因初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5.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6. 孔毅:《北魏前期北方世族在政权中的地位再认识》,《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401

  7. 辛刚国、巩聿信:《东晋士族的艺术教育》,《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8. 卜宪群:《东晋南朝家族的分化与士族的衰落研究——以琅玡王氏为中心》,《南都学坛》200403

  9. 何仁杰:《南朝王谢家族内部关系比较》,《邯郸师专学报》200401

  10. 唐燮军:《从南朝士族到晚唐衣冠户——吴兴沈氏在萧梁至唐末的变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11. 戴巍:《南朝寒门士族政治地位上升之原因探析——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客观选择》,《甘肃理论学刊》,200402

  12. 陈迪宇:《北归士族在北朝发展的几种模式初探——以太原晋阳王氏、渤海刁氏、琅琊王氏北归后的发展为例》,《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13. 郭宏珍:《北方士族的历史文化使命》,《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14. 顾农:《<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15. 刘存祥:《颜氏家族与琅琊临沂孝悌里》,《寻根》200402

  16. 马凤岗:《论颜氏家族的家风与学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17. 申小红:《略论宋代的宗族自治》,《甘肃社会科学》,200403

  18. 李清升:《所非尔入宋与赛典赤归元考略——谱牒与史志记载的比较研究》,《回族研究》,200402

  19. 王善军:《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中国农史》,200402

  20. 范文:《范仲淹<范氏族谱>在江西的发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21. 俞樟华、冯丽君:《论宋代江浙家族型文学家群体》,《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05

  22. 马斗成:《宋代眉山苏氏家族与风水试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23. 温春来:《中央王朝的开拓与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承袭制度的演变——对明代贵州水西彝族宗法制的再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403

  24. 汪庆元:《明代徽州“义男”考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1

  25. 常建华:《明代江浙赣地区的宗族乡约化》,《史林》,200405

  26. 徐茂明:《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史林》,200402

  27. 刘永华:《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406  

  28. 张宗洽、郑梦彪:《郑成功家族族谱的新发现——明崇祯修<石井郑氏族谱>评介》,《中国史研究》,200401

  29. 米彦青:《明末江南世族对女性词学发展的影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0. 李江、曹国庆:《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中宗族义田的发展》,《农业考古》,200403

  31. 臼井佐知子:《明清时代之宗族与宗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32. 肖卫华:《论明清交替时期上海“望族”的兴衰——以<历年记>为例》,《理论月刊》,200404

  33.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安徽史学》,200406

  34. 徐茂明:《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史林》,200402

  35. 陈支平:《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36. 何绵山:《清代台湾家族的形成》,《华夏文化》,200403

  37. 卜永坚:《清初歙县槐塘程氏的文化建构》,《史林》,200405

  38. 郭松义:《<清代科举家族>》,《中国史研究》,200401

  39. 袁红涛:《在“国家”与“个人”之间——论20世纪初的宗族批判》,《天府新论》,200405

  40. 林济:《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宗族》,《近代史研究》,200402

  41. 杜香芹:《论国家、宗族与乡绅的关系——以抗战时期闽中学田案为考察对象》,《福建省社会主义》,200401

  42. 庄孔韶:《金翼家族沉浮的诠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43. 华琛、秦兆雄:《族人与外人:一个中国宗族的收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01

  44. 曾国华:《宗族组织与乡村权力结构——赣南和粤东两个村镇个案的研究》,《思想战线》,200401

  45. 刘志伟:《宗法、户籍与宗族——以大埔茶阳<饶氏族谱>为中心的讨论》,《中山大学学报》,200406

  46. 陈支平:《从碑刻、民间文书等资料看福建与台湾的乡族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401

  47. 陈进国:《风水信仰与乡族秩序的议约化——以契约为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4

  48. 覃慧宁:《弱势族群的生存策略——对桂江黄氏船民族谱的文化解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49. 杨彦杰:《客家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建构——以“开善”宗族社会为例》,《福建论坛》,200410

  50. 朱炳祥:《继嗣与交换:地域社会的构成——对摩哈苴彝村的历史人类学分析》,《民族研究》,200406   

  51. 罗艳春:《祠堂与宗族社会》,《史林》,200405

  52. 兰林友:《论华北宗族的典型特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53. 李卓:《关于中日家族制度与国民性的思考》,《日本学刊》,200402

  54. 汪兵、汪丹:《皇权·绅权·族权——兼论划清中西文化传统的界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55. 谢建社:《社会变迁下农村宗族的“路径依赖”》,《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2

  56. 吴仁安:《五缘文化与家族史、谱牒文献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401

  57. 李明:《中国古代宗族教育的核心——孝道》,《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58. 夏德峰:《客家:民俗中的“宗亲孤岛”现象》,《嘉应学院学报》,200401

  59. 季鹏、莫永明:《湖州陈氏家族述论》,《安徽史学》,200403

  60. 陈辉娟:《吕思勉的宗族史研究及其史学意义》,《克山师专学报》,200401

  61. 赵会凯:《潘光旦望族研究述论》,《克山师专学报》,200404

  62. 赵炎才:《略述刘师培的家族制度思想及其伦理近代化观》,《学术研究》,200411

  63. 赵建之:《赵姓族谱分析》,《寻根》,200405

  64. 朱万曙:《<祁门清溪郑氏家乘>所见郑之珍生平资料》,《文学遗产》,200406

  65. 王国键:《徽州宗族立祠修谱活动及其文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3

  66. 陈绛:《从一个家族看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嬗变——以福州螺洲陈氏家族为例》,《历史教学》,200401

  67. 贾新奇:《论儒家伦理的家族主义与超家族的关怀》,《宁夏社会科学》,200401

  68. 吴仁安:《五缘文化与家族史、谱牒文献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401

  69. 卢俊勇:《张邦炜教授<宋代婚姻家族史论集>出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70. 周淑舫:《论陈郡阳夏谢氏家族显赫所张扬的文化活力》,《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02

  71. 季鹏、莫永明:《湖州陈氏家族述论》,《安徽史学》,200403

  72. 汪谦干:《论安徽寿县孙家鼐家族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贡献》,《民国档案》,200402

  73. 李迎芳:《宋琬家族世系考》,《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74. 陈支平:《福建向台湾移民的家族外植与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2

  75. 杨合林:《陶侃及陶氏家族兴衰与门阀政治之关系》,《史学月刊》,200407

  76. 陈辉娟:《陶希圣的家族史研究及其史学意义》,《克山师专学报》,200404

  77. 张海瀛:《赵简子家族与早期晋阳文化》,《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3

  78. 包铭新、沈雁:《嘉兴郭氏家族的绘画传统及其历史意义》,《东华大学学报》,200401

  79. 周礼红:《家族文化的冲突——浅析<红楼梦>文化内涵》,《美与时代》,200404

  80. 刘勇刚:《论云间地域与名门望族对云间派的影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81. 孙定朝、梁中美:《族谱中的地方志》,《贵州文史丛刊》,200401

  82. 边佐卿:《中国·抚顺满族姓氏与谱牒学术研讨会综述》,《满族研究》,200403

  83. 张开:《对新修族谱的一点思考》,《华夏文化》,200402

  84. 陈子丹:《少数民族谱牒档案探析》,《学术探索》,200406

  85. 朱万曙:《<新安名族志>的编纂过程与版本》,《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86. 张廷银:《传统家谱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87. 马颖生:《孤本<咸阳家乘>(<大理马姓家谱>)研究》,《回族研究》,200402

  88. 杨一琼:《家谱研究价值新探析》,《图书馆》,200402

  89. 郑伟强:《彝族谱牒之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1

  90. 赵建之:《赵姓族谱分析》,《寻根》,200405

  91. 周兴茂:《湖北苗族的“无字族谱》,《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92. 王国键:《徽州宗族立祠修谱活动及其文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3

  93. 陈东有、曹雪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规定与通变——以江西景德镇瑶里镇程氏宗祠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3

  94. 王小波、宣建:《浦江郑宅的家族文化与建筑》,《小城镇建设》,200402

  95. 孙红梅、赵彤梅:《从闵氏宗祠看豫南穿斗建筑特点》,《中原文物》,200401

  96. 管志刚:《诠释古徽州建筑的宗族观念》,《装饰》,200411

  97. 姚士奇:《从郊天与封禅看玉器在古代国家宗法政治中的地位》,《珠宝科技》,200404

  98. 廖杨:《宗法文化与宗法制度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9. 张践:《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与政教关系的历史演进》,《零陵学院学报》,200409

  100. 巫达:《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民族研究》,200401

  101. 颜小华:《维吾尔族传统宗法文化初探》,《青海民族研究》,200404

  102. 廖杨:《鲜卑族宗法文化论略》,《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05

  103. 廖杨:《月氏族宗法文化论》,《河西学院学报》,200401

  104. 廖杨:《匈奴宗法文化论》,《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1. 风俗

  1. 高梓梅:生育禁忌文化心理阐释》,《江西社会科学》,200401

  2. 高梓梅:《豫南生育习俗文化述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3. 张勃:《祈孕≠祈子说——兼及民众的生育观》,《民俗研究》,200403

  4. 蔡磊:《仪式中的象征与结构——以周城诞生礼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0404

  5. 王焰安:《江淮传统庆生子习俗说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6. 任重:《汉阳的传统民俗与生殖崇拜》,《民俗研究》,200401

  7. 钟俊昆、孔繁河:《赣南客家礼俗与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8. 陈沫吾:《话说肖形印与十二生肖》,《文史杂志》,200401

  9. 范世忠:《十二生肖文化撷趣》,《文史杂志》,200401

  10. 朱丽娟:《论秦汉时期汉族丧葬风俗的特点》,《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04

  11. 王凤娟:《从山东画像石看汉代送葬与祭祀礼俗》,《东方论坛》,200404

  12. 刘克重:《早期道教美学思想对汉画像石葬俗的影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13. 金爱秀:《北魏丧葬制度初探》,《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4. 黄云鹤:《魏晋时期薄葬思想探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15. 宋东侠:《浅析宋代丧葬明器》,《青海社会科学》,200406

  16. 葛玉红:《清代丧葬习俗特点之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17. 葛玉红:《清末民初丧葬习俗的演变述论》,《学术交流》,200407

  18. 阙岳:《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青海民族研究》,200403

  19. 孙昌盛:《略论西夏的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东南文化》,200405

  20. 杨华:《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1. 李禧:《黑与白的葬俗探论》,《东南文化》,200403

  22. 夏寒:《龙虬庄墓地葬俗研究》,《东南文化》,200404

  23. 何海华:《从寒食清明诗看唐代风俗》,《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24. 张勃:《论官方与民间合力对寒食习俗的影响》,《齐鲁学刊》,200402

  25. 赵克生:《洪武十年前后的祭礼改制初探——以郊、庙、社稷礼为中心》,《东南文化》,200405

  26. 赵克生:《试论明朝两京祭礼的归并》,《南京社会科学》,200404

  27. 赵克生:《明世宗祭礼改制对嘉靖政治、经济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200402

  28. 赵克生:《明、蒙冲突与祭礼之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2

  29. 马琳、陈烈:《:祭天习俗与民族文化意蕴》,《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30. 谢婉若:《浅析盂兰盆会在中国的民俗化》,《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31. 姜楠:《“射礼”源流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2. 唐永干西周的“射礼”——中国人体运动制度文化通论之二》,《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33. 杨健吾:《色彩与时间:一种特殊的民俗现象》,《文史杂志》,200401

  34. 刘道超:《秦简<日书>择吉民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35. 曹莉萍:《天津商人与清末民初社会习俗变迁》,《社会科学辑刊》,200403

  36. 张朝丽、张黎明:《从“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看明代民俗的新发展》,《唐山学院学报》,200401

  37. 杨海军:《论中国古代楹联广告的艺术特色》,《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8. 胡其偉:《清代北京市井“響器”研究》,《中国文化》,200401

  39. 刘道超:《中国民俗中的理财之道》,《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40. 李真玉:汉画中的农事习俗》,《南都学坛》,200405

  41. 闵宗殿:《古代的劝农备耕民俗——迎春》,《古今农业》,200401

  42. 彭维:《上巳风俗流变》,《寻根》,200403

  43. 戈春源:《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4. 杜汉华、汪碧涛、余海鹏:《“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5

  45. 周原:《<四时田园杂兴>与苏州的岁时民俗》,《社科纵横》,200404

  46. 李朝:《汉族腊日习俗与藏族跳钺斧仪式比较研究——兼谈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异》,《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01

  47. 马健雄:《社会文化现象的象征意义及解读——以木戛拉祜纳年节仪式的分析为例》,《思想战线》,200406

  48. 尤岩:《火树银花元夕天———江苏元宵节俗及其文化解读》,《江苏地方志》,200401

  49. 林河:《傩与湖湘文化》《民族论坛》,200404

  50. 柯林、吴晓玲:《傩坛巫音:原始语言与音乐的遗响》,《民族论坛》,200404

  51. 《傩面:戴在脸上的历史》,《民族论坛》,200404

  52. 华夏经纬:《从“酬神”到“娱人”——一个土家傩师的角色嬗变》,《民族论坛》,200404

  53. 张子伟:《还傩愿——土家苗汉共生的文化现象》,《民族论坛》,200406

  54. 田华咏:《试论侗族冲傩文化与侗族医药文化的关系》,《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S1

  55. 李永林:《傩文化中的道教》,《中国道教》,200404

  56. 安祥馥:《唐宋傩礼、傩戏与高丽傩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57. 索端智:《仪式与象征——年都乎岁末傩疫活动的人类学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04

  58. 冯迎福:《回族禁忌习俗及其社会功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01

  59. 马登明:回族历法与回族习俗》,《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02

  60. 赛音朝克图:《试谈蒙古民族“招福驱邪”习俗》,《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03

  61. 吉成名:《汉族毒蛇禁忌习俗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62. 房学嘉:《从古契书看客家民俗——以粤东梅县和台南高雄屏东地区为重点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0404

  63. 江林:《<诗经·木瓜>与周代礼俗》,《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1

  64. 许智银:《<诗经>中河洛地区民情风俗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65. 李法惠:《汉代南阳的风俗文化》,《史学月刊》,200408

  66. 王凯旋:《汉代谣谚与世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67. 秦永洲:《转型期的民俗变异与道德重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转型的历史启示》,《商业文化》,200401

  68.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风俗巡使制度初探》,《晋阳学刊》,200402

  69. 温春来:《行政成本、汉夷风俗与改土归流——明代贵州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始末》,《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70. 曾超:《侬心依旧笔耕勤——<明代人物风俗考论>读后》,《文史杂志》,200401

  71. 吴静瑾:《<清嘉录>看清中后期吴地的城市民俗》,《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72. 赵立霞:《清末庙产兴学与移风易俗》,《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5

  73. 吴效马:《民国时期风俗文化现代转型的路径》,《晋阳学刊》,200402

  74. 徐杨:《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75. 丰家骅:《息壤探原——从治水神话到求雨风俗》,《寻根》,200401

  76. 史耀增:《关中东府民间祈雨风俗透视》,《古今农业》,200401

  77. 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及其文化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

  78. 徐少舟:《中国传统人物称谓习俗的文化透视》,《江汉论坛》,200402

  79. 王兆祥:《天津民俗文化刍议》,《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01

  80. 陈桐生:《南楚巫娼习俗与中国美文传统》,《文艺研究》,200404

  81. 王洪江:《山西民间禁忌文化琐谈》,《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82. 宁胜克:《中原女娲神话的流布及相关习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83. 陶思炎:《论乡村民俗与都市民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84. 米切若张:《门俗文化浅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85. 南德庆:《中国传统社会析产习俗述评》,《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86. 阎爱民:《<资治通鉴>“世民跪而吮上乳”的解说——兼谈中国古代“乳翁”遗俗》,《中国史研究》,200403

  87. 李莉:《中国民俗中的松柏意象》,《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8. 张轶:《中国民俗文化特征初探》,《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89. 张爱红、雷炳炎:《五年来中国近代风俗史研究综述》,《南华大学学报》,200402

  90. 方艳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代社会风俗史研究述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91. 苏全有、景东升:《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风俗史研究综述》,《安阳大学学报》,200402

  92. 饶伟新、刘永华、张侃:《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领域——“礼仪、习俗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4


  1. 社会生活

  1. 朱华:《中国远古及春秋前期的美学与服饰》,《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 向勇:《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与服饰风格》,《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6

  3. 张宏慧:《魏晋风度与士人服饰》,许昌学院学报》200406

  4. 朱华、范强、阚丽红:《魏晋服饰风度漫谈》,《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5. 晏新志:《大唐文明之花 唐代妇女服饰文化》,《文博》,200401

  6. 林西朗:《唐代道教服饰制度初探》,贵州社会科学》200404

  7. 王祺明、沈佳:《唐宋朝代的服饰比较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05

  8. 纳春英:《唐代妇女的出行装及其文化意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9. 周玲、张连举:《元杂剧中的服饰风俗文化遗存》,《贵州文史丛刊》,200404

  10. 尉富国:《从〈徐霞客游记〉看明末广西饮食、服饰、居住民俗》,《广西地方志》,200401

  11. 陈东生、周丽艳、尉晓娟:《清代满、汉服饰的演变与交融》,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12. 王鸣:《从满族风俗看清代民间服饰》,《装饰》,200405

  13. 王象:《论晚清上海传统男性服饰》,北京纺织》200402

  14. 武文、刘英林:《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结饰品》,《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02

  15. 张晓霞、缪良云:《中国传统服饰性质刍议》,《湖北社会科学》,200401

  16. 胡晓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17. 苑涛:《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形态》,《文史哲》,200405

  18. 张颖:《中国古代裘皮服饰的几点探讨》,泰山学院学报》200405

  19. 伍魏:《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消费经济》,200404

  20. 冯盈之:《儒家思想对汉民族服饰观负面影响二题》,《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3

  21. 孙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与服饰变革》,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2. 刘宁:《中国近代服饰的审美变迁》,《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23. 徐逸、董薇:《浅议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的意义》,《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24. 王家树:《形象的中国衣饰史——读〈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美术之友》, 200401

  25. 红峰:《青海地区蒙古族服饰述略》,《青海民族研究》,200401

  26. 郑屹:《异彩纷呈的侗族服饰》,《丝绸之路》,200403

  27. 张静、张雨:《浅析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融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28. 许兆昌:《出入经史,蔚为大观——评丁鼎著〈仪礼·丧服〉考论》,史学集刊》200401

  29. 孙家洲:《评丁鼎新著〈仪礼·丧服〉考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3

  30. 梁方健:《传统礼学的现代阐释——读〈仪礼·丧服〉考论》,《民俗研究》,200402

  31. 杨健吾:《先秦时期中国民间的色彩民俗》,《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2. 杨健吾:《明代中国民间的色彩民俗》,《天府新论》,200404

  33. 杨琳:《中国古代袒露礼俗研究》,《民族艺术》, 200403

  34. 管志刚:《心态史学视野下的清代服装》,《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35. 王戈:《先秦青铜酒具与礼仪》,《紫禁城》,200404

  36. 安鲁、张小明、王雯、李奔:《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02

  37. 姚伟钧、王玲:《汉唐时期北方胡汉饮食原料之交流》,《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38. 王赛时:《唐代饮食中的淡水鱼》,《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9. 王赛时:《唐代饮食中的海产品》,《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40. 伏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与茶税的开征》,涉外税务》200405

  41. 吕维新:《唐朝禅宗对茶文化的杰出贡献》,《茶叶通讯》,200402

  42. 何立波:《略谈宋代饮食风尚》,《寻根》,200402

  43. 侯彦喜:《宋代饮食文化初探》,《开封大学学报》,200401

  44. 陈默:《浅析宋代茶文化繁盛的原因》,《文史杂志》, 200403

  45. 李祥林:《元代茶文化》,《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46. 周玲:《元杂剧中的茶文化习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8

  47. 李祥林:《元代酒文化点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48. 冯敏:《明清移民与四川饮食文化》,《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49. 胡长春、龙晨红、真理:《从明代茶书看明人的茶文化取向》,《农业考古》200402

  50. 张亚杰:《清人的饮食风俗》,《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51. 周光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东方食疗与保健》,200401

  52. 高成鸢:《研究中国食史 探索必然规律——读王子辉〈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02

  53. 关剑平:《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上)》,《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54. 余剑:《龙与中国饮食》,《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403

  55. 樊志民:《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特色研究》,《农业考古》,200401

  56. 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57. 《从远古挑出的酒旗——少数民族酒文化溯源》,民族论坛》,200402

  58. 绵山:《台湾的食俗信仰与禁忌》,《食品与生活》,200406

  59. 姚勤智:《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60. 李华珍:《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环境观及其文化渊源》,《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01

  61. 黄旭曦:《简论中国古代民居设计》,《南平师专学报》,200401

  62. 刘森林:《中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的整体意匠》,《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04

  63. 王春燕:《徽州古民居雕刻装饰探幽》,《装饰》,200404

  64. 孙丹:《徽州民居的象征文化》,《中外建筑》,200404

  65. 翁炳峰:《福建古民居门扇木雕纹饰初探》,《齐鲁艺苑》,200401

  66. 程晖、汪坚强:《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观探析》,《小城镇建设》,200404

  67. 肖承光、金晓润:《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68. 王中军:《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乌拉街镇“后府”研究》,《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01

  69. 张承宗:《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70. 臧丽娜:《明清时期苏州东山民居建筑艺术与香山帮建筑》,《民俗研究》,200401

  71. 何晓道:《明清江南門窗格子藝術述論》,《中国文化》200401

  72. 许艳娟:《清末以来居住风俗的变迁》,《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01

  73. 黄富成、衡云花:《殷周贵族行车礼俗探析》,《华夏考古》,200402

  74. 冯沂:《临沂汉画像石中所见车骑出行图考释》,文博》200401

  75. 李岩:《帝王巡游与中国古代的旅游》,《广西社会科学》,200409

  76. 陈来生:《古代中国人的旅游性格》,《史林》,200404

  77. 罗新慧:《尚之风与周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200404

  78. 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风气的嬗变》,《天府新论》,200401

  79. 秦永洲:《魏晋南北朝社会风气变异中的新文化因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5

  80. 李红霞、张彩红:《论科举对唐代隐逸风尚兴盛的影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02

  81. 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82. 何玉红:《西夏女兵及其社会风尚》,《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83. 郑维宽:《清代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气演变的过程及特点》,《成都大学学报》,200404

  84.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及其变化》,《中州学刊》,200406

  85. 买文兰:《冯玉祥主豫期间的社会风俗改革述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01

  86. 方艳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代社会风俗史研究述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87. 杨升之:《“清”: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活理念》,《许昌学院学报》,200404

  88. 陈宝良:《新名词与新生活——晚明社会生活的“活力”与“多样性”》,《中国文化研究》,200401

  89. 陈宝良:《晚明社会生活的新动向》,《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9

  90. 黄云鹤:《〈陋轩诗〉与清初灶户的社会生活》,《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91. 高志超:《满族人的婚姻习俗——从〈唐氏家谱〉家训篇看满族人家族生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1

  92. 常书红:《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 ——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1

  93. 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史学月刊》,200405

  94. 李云峰、刘俊凤:《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西北大学学报》,200405

  95. 徐杨:《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96. 徐元章、徐元健、张秀莉、廖大伟:《"颜料大王"周宗良的家居生活》,《史林》,2004S1

  97. 项红军、刘英林、刘芦萍:《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98. 张晓欣、陶战波、王金宝:《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99. 张有平、柳倩月:《民族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探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02

  100. 方协邦:《青藏高原古代体育乐舞文化探源》,《体育文化导刊》,200406

  101. 聂付生《论明代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102. 邓洪波:《面向平民:明代书院发展的新动向》,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103. 胡青、简虎:《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教化》,《江西社会科学》,200406

  104. 周国平:《宋代私学与理学传播:以书院为中心》,《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03

  105. 王洪亮:《论古代书院的社会教育功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106. 田耀农:《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实例的礼俗音乐研究报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3

  107. 汪毅夫:《〈畅所欲言〉与1897-1928年间泉州的市井文化》,《东南学术》,200406

  108.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河北学刊》,200404


  1. (民间)宗教信仰

  1. 李宏坤:《北京历代帝王庙内关帝庙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2. 郭延杰:《泉州的关帝信仰》,《文史杂志》,200403

  3. 李宏坤:《清代的关帝崇拜》,《历史档案》,200402

  4. 蔡少卿:《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江苏大学学报》,200404

  5. 葛继勇、施梦嘉:《关帝信仰的形成、东传日本及其影响》,《浙江大学学报》,200405

  6. 刘海燕:《民间传说中关羽形象塑成探析》,《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7. 叶涛:《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200403

  8. 叶涛:《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述略》,《民俗研究》,200403

  9. 范恩君:《泰山神信仰探微》,《中国道教》,200401

  10. 武裁军:《明清皇帝天坛祈雨》,《紫禁城》,200403

  11. 苑利、顾军:《从龙王信仰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与意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01

  12. 朱霞:《盐井与卤龙王:诺邓盐井的技术知识与民间信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13. 李志鸿:《雷法与雷神崇拜》,《中国道教》,200403

  14. 徐心希:《明清时期闽台自然灾害对妈祖信仰的影响》,《莆田学院学报》,200402

  15. 王连弟:《论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闽江学院学报》,200406

  16. 宋德剑:《国家控制与地方社会的整合:闽粤赣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视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17. 刘大可:《神明崇拜与传统社区意识——对闽西武北客家社区的田野调查研究》,《民族研究》,200405

  18. 罗勇:《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7

  19. 吴效群:《文化的冲突与较量——北京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与天津民众之关系》,《河南大学学报》,200402

  20. 雷闻:《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历史研究》,200402

  21. 张传勇:《省城隍庙考》,《清史研究》,200403

  22. 张传勇:《明清山东城隍庙“异例”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23. 孙江:《太阳的记忆——关于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的知识考古》,《南京大学学报》,200404

  24. 塚本善隆、施萍婷、赵声良:《从释迦、弥勒到阿弥陀,从无量寿到阿弥陀——北魏至唐的变化》,《敦煌研究》,200405

  25. 张琪亚:《论民间祭祀神佛形象的世俗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26. 李利安:《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中国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对话》,《人文杂志》,200401

  27. 徐宏图:《谈普陀观音信仰的历史影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1

  28. 韩秉方:《观世音信仰与妙善的传说——兼及我国最早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的诞生》,《世界宗教研究》,200402

  29. 尹文汉:《论九华山佛教文化与我国地藏信仰的互动》,《池州师专学报》,200401

  30. 李海波:《唐代文殊信仰兴盛的政治背景》,《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31.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济公》,《书屋》,200411

  32. 张乃翥:《洛阳存古阁藏石与北宋民间佛教信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02

  33. 康保成《沙和尚的骷髅项链——从头颅崇拜到密宗仪式》,《河南大学学报》,200401

  34. 刘黎明:《宋代民间密宗信仰——以<夷坚志>为中心的初步考察》,《江西社会科学》,200402

  35. 周晶:《赎罪的仪式——藏族驱邪魔习俗研究初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01

  36. 才让:《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37. 唐吉思:《藏传佛教对蒙古族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38. 刘伟:《清宫旧藏藏传佛教风格瓷器与帝王宗教信仰》,《中国藏学》,200401

  39. 马钧:《祈祷与敬畏中闪现的灵光——西部民族宗教信仰与民族审美体验之一》,《中国土族》,200403

  40. 娜拉:《演进与转换:卫拉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41. 宝贵贞:《元代蒙古人宗教信仰的多元化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05

  42. 纳钦:《多层次信仰:一个蒙古村落传统民俗社会的维系——在珠腊沁村的田野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3. 许玉平:《大理白族妇女宗教信仰分析》,《大理学院学报》,200402

  44. 梁杏云:《壮族麽教挂图与壮族民间信仰》,《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

  45. 蓝岚:《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历史作用》,《红河学院学报》,200401

  46. 热孜婉:《试论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47. 卢兵:《土家族、苗族祭祀仪式中的体育文化解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48. 菅志翔:《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西北民族研究》,200402

  49. 陈炜、侯宣杰:《民间宗教交往与近代广西民族地区城镇经济的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50. 张泽洪:《近代以来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以国外学者研究为中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51. 林拓:《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宗教学研究》,200402

  52. 段凌平、张晓松:《漳州地区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53. 丁玲玲:《泉州民间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性》,《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6

  54. 高熔:《闽台的医药之神信仰》,《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03

  55.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药王菩萨》,《书屋》,200409

  56. 叶耿瑾:《明代民间瓷质供器中的宗教信仰及意识》,《南方文物》,200402

  57. 孙长初:《六朝青瓷中的宗教信仰》,《东南文化》,200401

  58. 周侃:《浅谈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9. 闵丙三:《汉代乐府诗里的神仙信仰》,《宗教学研究》,200401

  60. 张华松:《月神崇拜与方仙信仰——方仙说产生于古黄县新证》,《齐鲁学刊》,200402

  61. 詹石窗:《道教神仙信仰及其生命意识透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62. 王永平:《论唐代山西的民间信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63. 吴滔:《清代苏州地区的村庙和镇庙:从民间信仰透视城乡关系》,《中国农史》,200402

  64.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65. 黄元英:《从民间祭祀看商洛民众的信仰风俗》,《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66. 蒋立松:《从汪公等民间信仰看屯堡人的主体来源》,《贵州民族研究》,200401

  67. 王美凤:《史前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一体化》,《唐都学刊》,200401

  68. 李锦山:《史前生殖崇拜及其信仰》,《中原文物》,200402

  69. 皇甫菊含:《中国古代“巫舞”服饰的象征性》,《丝绸》,200401

  70. 马雪莲:《伏羲祭祀变迁中的文化内涵分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01

  71. 霍然:《论虞夏社会转型与祭祀乐舞嬗变》,《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72. 张胜冰:《图腾艺术的神秘性及象征意义演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73. 樊淑敏:《祀地仪式的演化与万荣后土祭祀》,《运城学院学报》,200401

  74. 刘力:《简析秦汉三大信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02

  75. 汪小洋:《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中心的形成与宗教意义》,《南方文物》,200403

  76. 汪小洋:《汉画像石中射鸟图像的宗教认识》,《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77. 马新:《论两汉时代的乡村神祇崇拜》,《山东社会科学》,200401

  78. 刘长东:《本命信仰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79. 杨军:《中国古代乌鸦信仰述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00402

  80. 刘道超:《论太岁信仰习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9

  81. 张维慎:《“面缚”:古代投降仪式解读》,《中州学刊》,200402

  82. 张业强、杨兰:《贵州民间魂魄信仰——湄潭过关仪式之研究之二》,《贵州大学学报》,200405

  83.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孟婆神》,《书屋》,200402

  84.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门神》,《书屋》,200408

  85.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虫王》,《书屋》,200403

  86.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钟馗》,《书屋》,200404

  87.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天后娘娘》,《书屋》,200405

  88.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梨园神》,《书屋》,200406

  89.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五道() 将军》,《书屋》,200407

  90. 万方:《华夏民间俗信宗教——黄大仙》,《书屋》,200410

  91. 萧放:《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92. 徐芳:《民间信仰的恢复与重建——以侯村女娲信仰个案研究为例》,《民俗研究》,200401

  93. 徐国源:《民间神袛:信仰与传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94. 吴光正:《从何仙姑传说看宗教传说与民间传说的互动》,《海南大学学报》,200401

  95. 高贤栋:《北朝时政谣谚与民间信仰》,《民俗研究》,200401

  96. 李真玉:《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中国宗教》,200406

  97. 徐建国:《从庙会演出谈宗教祭祀活动对戏剧的影响》,《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98. 李云华:《民间信仰与宗教》,《中国宗教》,200409

  99. 陈进国:《风水信仰与乡族秩序的议约化——以契约为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4

  100. 臼井佐知子:《明清时代之宗族与宗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101. 周辉湘:《论近代民间宗教的政治变迁》,《甘肃社会科学》,200403

  102. 王晶:《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民信仰特征的分析与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405

  103. 林绪武、李钊:《步入中国民众信仰世界——解读<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历史教学》,200406

  104. 周辉湘:《论近代民间宗教的政治变迁》,《甘肃社会科学》,200403

  105. 《民间信仰书目辑录》,《民俗研究》,200401


  1. 心态史

  1. 王美凤:《史前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一体化》,《唐都学刊》200401

  2. 张胜冰:《从图腾艺术看美学观念的演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 罗新慧:《从上博简<鲁邦大旱>之“敚”看古代的神灵观念》,《学术月刊》200410

  4. 晓庆:《<诗经>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 刘蓉、白炜:《从<左传>看春秋时人的生死观》,《唐都学刊》200403

  6. 陈春会:《春秋战国社会转型与“私”观念的发展》,《人文杂志》200405

  7. 蔡堂根:《先秦的变形观念及其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 李大华:《论先秦中国社会的公平观念》,《哲学研究》200410

  9. 廖明君、朱存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探讨》,《民族艺术》200401

  10. 徐华:《两汉生死观的演变及其艺术表现》,《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

  11. 陕艳娜:《试论魏晋士人的人格冲突》,《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12. 闫春新:《两晋之际儒家“家国”观念的演变》,《东岳论丛》200402

  13. 李红霞:《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14. 周侃:《浅谈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5. 朱红霞:《宋之问贬谪的心路历程及逐臣心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01

  16. 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0404

  17. 张维民:《论中唐士人的心理建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18. 张宇:《唐后期财经官僚选拔标准的变化与社会贤能观念之变迁》,《武汉大学学报》200402

  19. 房锐:《从<北梦琐言>看晚唐落第士人的心态》,《社会科学家》200405

  20. 祝尚书:《科名前定: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   ——兼论对宋人志怪小说创作的影响》,《文史哲》,200402

  21. 张明华:《北宋宣仁太后垂帘时期的心理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22. 钱建状:《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浙江大学学报》200405

  23. 赵维江、张沫:《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4. 王萌:《论明清时期女性创作群体逃避婚姻的心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5. 莎日娜:《试论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中的民族心态》,《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01

  26. 王桂清:《士商联姻背后折射的求官心理——析“三言”“二拍”关于士商联姻的小说》,《学术交流》200407

  27. 吴鹏:《论杨龙友的文化选择——兼论晚明士人“殉死”心态》,《贵州社会科学》200406

  28. 张建华:《清朝早期(1689-1869年)的条约实践与条约观念》,《学术研究》200410

  29. 刘凤云:《清代北京文人官僚的居家观念与时尚》,《北京社会科学》200402

  30. 宋志坚:《乾隆皇帝的矛盾心态》,《唯实》2004Z1

  31. 李存朴:18世纪末以前中日对西方新世界观念的回应》,《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32. 戴斌武:《丁宝桢反教心态及范式透视》,《贵州社会科学》200401

  33. 王秀琴:《鸦片战争时期统治阶级社会心态初探》,《沧桑》2004Z1

  34. 宋佳红:《论近代早期基督教婚姻观念的变化》,《历史教学问题》200401

  35. 薛晓荣:《从普世帝国到民族国家——清末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衍生与国家整合》,《探索与争鸣》200402

  36. 刘增合:《朝野禁政观念与清末禁烟激变》,《文史哲》200402

  37. 王肇磊:19世纪中西观念的冲突——从中西文书往来看夷夏观念的变化》,《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38. 秦晓梅:《晚清时期山东妇女的礼教观念分析——以地方志所载〈列女传〉为对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5

  39. 张国雄:《从开平碉楼看近代侨乡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受》,《湖北大学学报》200405

  40. 赵孝萱:《非圣贤、反英雄的商业才子——近代(18971949)报刊文人的世俗性格与游戏心态》,《甘肃社会科学》200401

  4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北京党史》200403

  42.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孔子研究》200403

  43. 《试析社会心态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4. 小田:《社群心态的解读——围绕1933年的浙江乡村调查而展开》,《社会科学》200407

  45. 张红:《抗战时期内迁进步文化人士的民众意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46. 冉凡:《祭品与祥物——纸钱与传统丧葬风俗心态谫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04

  47. 高梓梅:《生育禁忌文化心理阐释》,《江西社会科学》200401

  48. 黄鹏:《镜民俗与崇巫心理——广西右江流域“镜”民俗事象研究》,《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01

  49. 范正声:《古代恋鞋观念及其心理学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0401

  50. 高梓梅:《历史人物传说中的民众文化心理》,《甘肃社会科学》200406

  51. 余霞:《由文化事象深入到女性心理——关于土家族哭嫁歌研究的思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52. 路晓军、路小燕、田根胜:《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求索》200406

  53. 张胜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中国文化研究》200402

  54. 陈盈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5

  55. 潘宇:《中国传统“厌讼”观念辨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6. 王庆卫:《中国传统丑观念初探》,《重庆社会科学》200402

  57. 胡发贵:《“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滥觞》,《东南大学学报》200405

  58. 张分田:《从民本思想看帝王观念的文化范式》,《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59. 张建军:《从“增补”到“在场”——中国早期绘画观念的嬗变》,《齐鲁艺苑》200401

  60. 杨健吾:《藏传佛教的色彩观念和习俗》,《西藏艺术研究》200403

  61. 杨福泉:《略论纳西族的生死观》,《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1. 区域史

  1. 萧红颜、郭湖生:《东周以前城市史研究》,新建筑》200405

  2. 任重、陈仪:《魏晋南北朝城市居民管理刍议》,许昌学院学报》200401

  3. 张文:《〈宋代江南城市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2

  4. 余江宁:《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5. 邓琳、郭剑锋:《南宋四川山地城市防御设施研究》,规划师》200403

  6. 张金花:《宋代的广告与城市市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1

  7. 陈国生:《徐霞客对明代南方城市地理的考察》,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8. 吴小凤:《明代广西城市圩市建设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402

  9. 严忠明:《直街观念与澳门早期城市建设的规则》,史林》200401

  10. 刘吕红、阙敏:《简析清代四川富荣盐区的城市变迁》,文史杂志》200403

  11. 郑孝燮:《中国古代城市形制“以礼为本”的整体性》,城乡建设》200401

  12. 张健、刘春雪、刘敬东、刘健:《浅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与特色》,《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13. 赵楠:《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城市生活——以〈上海新报〉为视点》,史林》200401

  14. 周忍伟:《传统城市近代工业发展轨迹和特征——芜湖近代工业个案研究》,安徽史学》200401

  15. 李金林:《中国大连近代(1898-1945)城市形态与建筑》,城建档案》200401

  16. 李建国:《论近代西北地区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17. 邱国盛:《从人力车看近代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18. 王川:《藏区城市昌都的近代变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9. 于丽萍:《城市近代化:近代北京书业发展的动因》,《北京社会科学》200402

  20. 何小林、董卫:《汉口原租界区城市空间演进解读》,《规划师》200405

  21.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06

  22. 陈晓鸣、张蕾:《中国近代城市史个案研究举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23. 秦彬:《近代成都的赌博之风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四川大学学报》2004S1

  24. 水羽信男:《日本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历史研究》200406

  25. 谭刚:《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天府新论》200402期天府新论

  26. 葛兆光:《古舆图别解——读明代方志地图的感想三则》,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3

  27. 王华艳、范立舟:《南宋乡村的非政府势力初探》,浙江社会科学》200401

  28. 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辑刊》200402

  29.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30. 秦海滢:《论明代乡村教化的发展历程》,北方论丛》,200402

  31. 张应强:《清代西南商业发展与乡村社会——以清水江下游三门塘寨的研究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1

  32. 张宇权:《试论晚清传统士大夫的乡村社会治理理念——以刘锡鸿为例》,广东社会科学》200404

  33. 王爱平:《权力的文化网络: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读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34. 饶伟新:《论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农村的社会矛盾——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史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35. 刘彦芬:《试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6. 高国舫:《文化改造——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着眼点》,理论界》200402

  37. 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河南社会科学》200404

  38. 郭旭东:《从文化遗存看渔洋在商代的聚落性质》,殷都学刊》200402

  39. 陈朝云:《商代聚落模式及其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景观》,史学集刊》200403

  40. 李树辉:《唐代粟特人移民聚落形成原因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2

  41. 程艳:《侗族聚落及其文化初探》,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02

  42. 韩茂莉:《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地理学报》200404

  43. 翁有为、徐有威:《“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势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史学月刊》200411

  44. 张佩国:《口述史、社会记忆与乡村社会研究——浅谈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史学月刊》200412

  45. 赵崔莉:《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评介》,《安徽史学》,200404

  46. 《〈中国乡村研究〉》(目录),《开放时代》,200403

  47. 梁敬明:《中国乡村史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浙江学刊》,200402

  48. 李善峰:20世纪的中国村落研究——一个以著作为线索的讨论》,《民俗研究》,200403

  49. 修云福:《西汉人口迁移对边疆经济开发的作用》,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50. 郧军涛:《从乾隆朝在帕米尔地区的施政方略看其“因俗治边”政策》,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51. 张丹卉:《论明清之际东北边疆城镇的衰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1

  52. 陈炜、赵健:《近代民商与边疆地区的民族经济开发——以广西少数民族农家经济变迁为释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53. 王海晨、孙琰:《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以路治边”政策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403

  54. 苍铭:《疟疾对西南边疆民族构成和分布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02

  55. 王剑:《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02

  56. 周敏:《唐宋时期江南经济区形成及特点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401

  57. 张筱兑:《论南宋建炎中兴及江南民生》,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2

  58. 胡青、简虎:《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教化》,江西社会科学》200406

  59. 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清史研究》200401

  60. 王秀丽:《元代江南地区的士商亲融关系》,历史教学》200405

  61. 王仁杰:《明代江南地区的商业活动》,江苏商论》200402

  62. 陈江:《晚明江南人士的地方意识与分权思想》,史林》200402

  63. 冯季昌、华林甫:《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64. 洪璞、李静:《明代以来江南市镇的内涵与发展——太湖南部四镇的个案剖析》,安徽史学》200405

  65. 王日根:《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新高度——任放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2

  66. 唐力行、申浩:《差异与互动:明清时期苏州与徽州的市镇》,《社会科学》200401

  67. 陆咸:《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衣被天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68. 陈剑峰:《明清时期江南“湖丝”贸易兴盛原因探析》,浙江社会科学》200405

  69. 范金民:《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70. 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徽州的区域互动与江南社会的变迁》,史林》200402

  71. 黄鸿山、王卫平:《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学海》200401

  72. 李伯重:《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下)》,《 国农史》2004 04

  73. 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74. 吴滔:《清代江南的一田两主制和主佃关系的新格局——以苏州地区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405

  75.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浙江学刊》200405

  76. 郭常英:《“市镇研究”大有可为——“中国江南市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史学月刊》200405

  77. 范金民:《江南市镇史研究的走向》,史学月刊》200408

  78. 陈东辉:《清代江南地区学术研究兴盛与私家藏书发达之关系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04

  79. 余新忠:《了解吴地早期历史的好读本——〈吴国史〉读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01

  80. 龚关:《明清时期华北市场的发展与制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81. 海岩:《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82. 李军:《浅析近代华北农村的崇利重商之风》,晋阳学刊》200403

  83. 简萍:《试析1933—1937年间华北走私及其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3

  84. 王加华:《抗日战争前后华北作物种植的变化趋势——以棉花与粮食作物对比为中心》,中国农史》200402

  85. 王薇:《从方志看明代直隶学田》,中国地方志》200405

  86. 陈新海:《清代直隶地区城镇分布的地域特征》,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87. 苑朋欣:《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棉花生产》,农业考古》200403

  88. 苑朋欣:《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植树造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

  89. 苑朋欣:《清末直隶的农业教育》,历史教学》200402

  90. 苑朋欣、朱彦华:《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水患治理》,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91. 池子华、李红英:《灾荒、社会变迁与流民——以1920世纪之交的直隶为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92. 田伯伏、谢凤华、赵建明:《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工业的起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93. 程家明:《区域商会研究的有益尝试——评〈直隶商会与直隶社会变迁〉》,河北学刊》200402

  94.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95. 许檀:《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0401

  96. 许檀:《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历史研究》200402

  97. 孙雅彬:《“明清以来华北社会经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6

  98. 乔南:《“明清以来华北社会经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99. 王健:《从地域视野中透析主流文化的成功之作——读孟祥才、胡新生〈齐鲁思想文化史〉》,《孔子研究》200401

  100. 徐卫民:《秦都城中礼制建筑研究》,《人文杂志》 200401

  101. 李自智:《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中轴线问题》,考古与文物》200404

  102. 李瑞:《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要素分析——以唐宋都城为例》,南都学坛》200404


  1.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1. 卜凤贤:《周秦两汉农业灾害系统的要素构成》,《农业考古》,200401

  2. 张文华:《汉安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3. 卜风贤:《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405

  4. 张敏:《论水灾在南北朝对峙及战争中的作用》,《鄂州大学学报》,200403

  5. 王尚义、任世芳:《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地理研究》,200403

  6. 吴孔明:《浅议唐代的自然灾害——读<资治通鉴>札记》,《渝西学院学报》,200401

  7. 么振华:《唐代自然灾害及救灾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4

  8. 林文勋:《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思想战线》,200406

  9. 郭文佳:《论宋代灾害救助程序》,《求索》,200409

  10. 徐心希:《明清时期闽台自然灾害对妈祖信仰的影响》,《莆田学院学报》,200402

  11. 刘锡涛、陈雅妍:《福建明代水灾的时空分布》,《福建地理》,200401

  12. 李晶:《论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及影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13. 杨鹏程:《清季湖南灾荒与民变》,《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04

  14. 闵宗殿:《清代苏浙皖蝗灾研究》,《中国农史》,200402

  15. 张莉:《乾隆朝陕西灾荒及救灾政策》,《历史档案》,200403

  16. 包庆德:《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研究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4

  17. 包红梅:《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成因分析》,《前沿》,200404

  18. 于志勇:《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荒政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19. 杨鹏程:《清朝后期湖南水灾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0. 苑朋欣、朱彦华:《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水患治理》,《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21. 陆和健:《清末民初江苏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2. 王文涛、刘树友:《清末民国时期秦东地区自然灾害的概况及特点》,《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23. 杨北:《一条史料看灾荒》,《防灾博览》,200402

  24. 张颖华:《古代湘省旱灾与诗》,《长沙大学学报》,200401

  25. 张颖华:《古代湘省水灾、旱灾与诗》,《船山学刊》,200401

  26. 古永继:《历史上的云南自然灾害考析》,《农业考古》,200401

  27. 池子华、李红英:《灾荒、社会变迁与流民——以1920世纪之交的直隶为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8. 刘海岩:《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29. 顾旭娥:《朗朗乾坤无食觅 饿殍遍野为那般——19421943年河南灾荒原因探析》,《中州今古》,2004Z1

  30. 张喜顺、羊守森:《民国时期灾荒探析》,《贵州文史丛刊》,200401

  31. 苏新留:《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03

  32. 陈晓锋:《1928年陕甘灾荒及救济的考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3. 甄尽忠:《<周礼>中社会救助思想略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34. 李亚光:《战国时期荒政的特征》,《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35. 刘春香:《魏晋南北朝时期荒政述论》,《许昌学院学报》,200404

  36. 周兆望、蔡定益:《魏晋南朝慈善事业初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37. 周茶仙:《简论朱熹赈济救荒的社会福利思想与活动》,《江西社会科学》,200408

  38. 杜伟:《略述两宋社会保障制度》,《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39. 陶君丽、光春云:《1303年洪洞地震的赈灾对策》,《中国地震》,200403

  40. 汪火根:《明代仓政与基层社会控制——以预备仓和社仓为例》,《龙岩师专学报》,200401

  41. 戴卫东:《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42. 唐力行徐茂明:《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江海学刊》,200403

  43. 吴滔:《清至民初嘉定宝山地区分厂传统之转变——从赈济饥荒到乡镇自治》,《清史研究》,200402

  44. 吴洪琳:《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45. 黄鸿山、王卫平:《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学海》,200401

  4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设立社仓史料()》,《历史档案》,200402

  4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设立社仓史料()》,《历史档案》,200403

  4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设立社仓史料()》,《历史档案》,200404

  49. 徐道稳:《清代社会救济制度初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50. 雷妮、王日根:《清代宝庆府社会救济机构建设中的官民合作——以育婴堂和养济院为中心》,《清史研究》,200403

  51. 杨鹏程:《清季湖南救灾赈务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52.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安徽大学学报》,200401

  53. 池子华:《辛亥革命中留日医学生的救护行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54. 陶水木:《北洋政府时期上海慈善资金来源初探》,《档案与史学》,200401

  55. 高鹏程、李震:《张謇与清末民初南通的慈善事业》,《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02

  56. 李文海朱浒:《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的社会救助》,《清史研究》,200402

  57. 杨旭东、黄兆宏:《我国古代防治自然灾害的主张及经验述略》,《开发研究》,200401

  58. 邵永忠:《二十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03

  59. 李勤:《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60. 蔡勤禹:《民国慈善团体述论》,《档案与史学》,200402

  61. 顾德曼:《民国时期的同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从政府和社会福利概念的转变中对地方、个人与公众的忠诚谈起》,《史林》,200404

  62. 池子华:《“军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兵灾救护》,《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06

  63. 朱浒、杨念群:《现代国家理念与地方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行为——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双重历史渊源》,《浙江社会科学》,200405

  64. 苏新留:《旅平河南赈灾会活动始末》,《南都学坛》,200402

  65. 廖建林:《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灾及赈灾述论》,《咸宁学院学报》,200404

  66. 梁金仓:《银川平罗特大地震灾害赈济启示》,《防灾博览》,200402

  67. 张根福:《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民国档案》,200404

  68. 徐旭阳:《对抗战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赈济救灾工作的评述》,《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69. 蔡勤禹:《华洋义赈会工赈救灾活动析论》,《东方论坛》,200404

  70. 朴敬石:《南京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活动与民间义赈》,《江苏社会科学》,200405

  71. 赵朝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策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05

  72. 宋德剑:《试论客家民间社会保障:以众会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3

  73. 黄勇:《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求索》200402

  74. 薛瑞泽:《六朝时期疫病流行及社会救助》,《江苏社会科学》,200402

  75. 郭文佳:《简论南宋的幼儿生养与救助》,《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76. 杜家骥:《清初天花对行政的影响及清王朝的相应措施》,《求是学刊》,200406

  77. 王佑军:《对清后期在华基督教医疗事业的几点思考——兼论其与中国本土医疗事业的比较》,《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5

  78. 赵献海:《简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华医史杂志》,200403

  79. 赖文、李永宸:《粮食、习俗、卫生与十九世纪的岭南瘟疫》,《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

  80. 张勇:《南京国民政府对天花的预防》,《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81. 梁永钰:《首届中国医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华医史杂志》,200401

  82. 刘雪芹、曹礼龙:《瘟疫与风俗关系之初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83. 孟庆云:《瘟疫与中华民俗文化》,《医古文知识》,200403

  84. 邱登茂、鲁兆麟:《从台湾寺庙药签看民俗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4

  85. 邓正来:《信与中国传统医学》,《读书》,200409

  86. 吴志明、石瑜:《试论<瘟疫论>对瘟疫流行病学的认识》,《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01

  87. 池子华、朱琳:《解读清代秘密社会的文化密码——<文化与叛乱>简评》,《清史研究》,200402

  88. 潮龙起、甘满堂:《清代秘密会党的茶诗与茶阵》,《农业考古》,200404

  89. 邹桂芹:《东北会党与清末民初反清反袁革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90. 刘云生:《清代会党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社会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04

  91. 罗会光:《平实创新 重构历史——评介<湖南近代秘密社会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02

  92. 郑东:《二十世纪初帮会的新变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93. 李淑蘋:《民国秘密社会史的一部力作——<民国绿林史>评介》,《晋阳学刊》,200402

  94. 曹关群、谢忠强:《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土匪绑架洋人案——以“临城劫车案”为视角》,《绥化学院学报》,200404

  95. 梁家贵、许广芳:《抗日战争时期秘密社会研究综述》,《贵州社会科学》,200401

  96. 欧阳恩良:《中国秘密社会两大系统比较研究之学术史回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97. 李朝霞:《晚清湖南流民成因浅析》,《零陵学院学报》,200401

  98. 邹怡:《民国壬戌浙西灾民沉浮写真——方赞修<勘灾杂咏>解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02

  99. 王春英:《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抗日战争研究》,200403

  100. 张根福:《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民国档案》,200404

  101. 毕苑、H.K.Harrison:《烟毒问题与近代山西社会》,《晋阳学刊》,200405

  102. 陆吉康、段艳:《近代右江流域烟毒探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103. 郑泽隆:《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的禁赌:缘起、历程与成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03

  104. 张小也:《健讼之人与地方公共事务——以清代漕讼为中心》,《清史研究》,200402

  105. 左卫民、辛国清、周洪波:《中国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论纲()——以明清为契入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1

  106. 陈倩:《西汉刘邦时期社会控制思想初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107. 王大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秩序结构》,《文史哲》,200404

  108. 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辑刊》,200402

  109. 张文:《两宋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冲突与社会控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6

  110.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111. 衷海燕:《明代中叶乡约与社区治理——吉安府乡约的个案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03

  112. 常建华:《明代江浙赣地区的宗族乡约化》,《史林》,200405

  113. 原彦平:《清代顺康雍乾四朝保甲制的变迁》,《青海社会科学》,200402

  114. 段自成:《清末民初新疆乡约的特点》,《清史研究》,200404

  115. 田水:《乡约,民间秩序的重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05

  116. 李细珠:《清末民间舆论与官府作为之互动关系——以张曾yáng与秋瑾案为例》,《近代史研究》,2004022

  117. 周榜师、曾金玉:《从中央苏区“扩红”看国家、地方组织和民众的互动》,《党史文苑》, 200408

  118. 董建波、李学昌:《1940年代后期江浙农村社会失控的历史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1. 移民与人口

  1. 罗运胜:《先秦至明代沅水中游地区的移民》,《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 修云福:《西汉人口迁移对边疆经济开发的作用》,《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3. 任桂园:《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峡盐业与移民及移民文化述论》,《盐业史研究》,200401

  4. 薛平拴:《隋唐时期陕西境内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4

  5. 徐懿姣、傅国萍:《唐代黑龙江地区汉族人口之踪迹明显增加》,《黑龙江史志》,200404

  6. 李雨潼、王咏:《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人口学刊》,200402

  7. 邹登顺:《论元明清三峡地区的移民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05

  8. 李永芳、周楠:《明初洪洞移民在河南的历史考察》,《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9. 彭勇:《明代广西班军制度研究——兼论班军的非军事移民性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3

  10. 王海燕:《明代京东地区军籍移民述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11. 张建中:《对明代前中期南京回回迁徙的再探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01

  12. 林金树:《晚明社会变迁与农村人口流动》,《中国文化研究》,200401

  13. 冯敏:《明清移民与四川饮食文化》,《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14. 赵常兴、周敏:《移民对清代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开发与制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01

  15. 赵常:《清代陕南移民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01

  16. 徐茂明:《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史林》,200402

  17. 杨选娣:《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汉族移民与“犋牛”村名的产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18. 郑哲雄、张建民、李俊甲:《环境、移民与社会经济——清代川、湖、陕交界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民间风俗之一》,《清史研究》,200403

  19. 秦树才、田志勇:《绿营兵与清代云南移民研究》,《清史研究》,200403

  20. 丁玲玲:《清代前期移民台湾对泉州社会经济的影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21. 张士尊:《清代盛京移民与二元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东北师大学报》,200404

  22. 高顺艳:《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广德县移民》,《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3. 熊春云:《清末桂西南地区的移民实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1

  24. 梁茜茜:《试析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几个特点》,《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01

  25. 韩志远:《晚清广东客家移民探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26. 李国林:《小刀会起义与上海近代移民趋势变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27. 周春英:《近代东北三省关内移民动态的分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2

  28. 彭先国:《移民与近代湖南士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9. 闫天灵:《论汉族移民影响下的近代蒙旗经济生活变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03

  30. 齐春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政策评析》,《江海学刊》,200401

  31. 郝正春、岳谦厚:《民国时期山西农村人口迁徙之分析》,《山西师大学报》,200402

  32. 刘美言:《巴人源流与巴人迁徙》,《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33. 戴迎华、魏惠卿:《历史上北方移民对镇江经济的影响》,《江苏大学学报》,200402

  34. 马婷:《回族历史上的五次移民潮及其对回族族群的影响》,《回族研究》,200402

  35. 杨彦杰:《客家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建构——以“开善”宗族社会为例》,《福建论坛》,200410

  36. 李惠娟:《客家移民与文化的变迁》,《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7. 傅红、罗谦:《剖析会馆文化 透视移民社会——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

  38. 陈支平:《福建向台湾移民的家族外植与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402

  39. 常海成:《山东淄博的枣强移民初考》,《衡水师专学报》,200404

  40. 龚咏梅:《孔飞力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课题——关于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探索与争鸣》,200405

  41. 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地理研究》200405

  42. 刘宗萍:《近二十年来明清西南人口迁移史研究概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05

  43. 张文新、朱良:《近十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及其评价》,《人文地理》200402

  44. 孟古托力:《东汉东北汉族人口的发展变化——〈后汉书·郡国志〉东北五郡国人口数字之分析》,《学习与探索》,200402

  45. 袁延胜:《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南都学坛》,200403

  46. 孙继民:《关于唐宪宗元和时期割据藩镇的户口申报——兼评〈中国人口史·隋唐五代时期卷〉》,《江汉论坛》,200406

  47. 宋乾、宋艳玲:《试论宋代严禁略卖人口》,《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01

  48. 李小红:《计产育子:宋代南方家庭人口的自我调适》,《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02

  49. 郑维宽:《宋代广西人口数量考证》,《广西社会科学》,200409

  50. 陈国灿:《南宋太湖流域市镇的人口规模与居民结构》,《许昌学院学报》,200404

  51. 郑维宽:《明代广西人口数量考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52. 郑维宽:《明代万历时期云南人口数量考证》,《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53. 安介生:《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史学月刊》,200405

  54. 刘子鹏:《明清以来人口变迁对宁南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宁夏党校学报》,200402

  55. 刘宗萍:《清代三峡地区的人口与土地问题试探》,《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02

  56. 郑云波:《清代中期的人口发展》,《人口学刊》,200402

  57. 高永君:《浅谈晚清时期的人口问题》,《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58. 郝锦花:《民国初年山西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太原大学学报》,200402


  1. 法制社会史、社会经济史及其他

  1. 徐昕:《国家的态度: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以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为例》,《中外法学》,200401

  2. 李力:《清代法律制度中的民事习惯法》,《法商研究》,200402

  3. 郑定杨昂:《2003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法学家》,200401

  4. 张文香、萨其荣桂:《传统诉讼观念之怪圈——“无讼”、“息讼”、“厌讼”之内在逻辑》,《河北法学》,200403

  5. 刘云生:《中国古代承揽契约论略——兼论明清江南棉布字号产业之法律调整》,《重庆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404

  6. 卞利:《清代江西安远县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的发现与研究》,《农业考古》,200403

  7. 浙江省档案局业务指导处:《<·江山县长台地方契约>介绍》,《浙江档案》,200410

  8. 罗洪洋、赵大华、吴云:《清代黔东南文斗苗族林业契约补论》,《民族研究》,200402

  9. 王伟凯:《从官员出行的法律管制看明代的职务犯罪监控》,《历史教学》,200404

  10. 夏清瑕:《明代宗教法律制度》,《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03

  11. 张佩国:《口述史、社会记忆与乡村社会研究——浅谈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史学月刊》,200412

  12. 周艺:《试析明代民众诉讼观念的特点及其成因——兼谈其对现代的借鉴意义》,《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09

  13. 田炯权:《清末至民国时期湖南汝城县的商品流通和物价变动》,《清史研究》,200401

  14. 张小军:《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403

  15. 张萍:《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中国史研究》,200403

  16. 宋伦:《论明清山陕会馆的创立及其特点——以工商会馆为例》,《晋阳学刊》,200401

  17. 王日根:《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厦门大学学报》,200402

  18. 李刚、宋伦:《明清工商会馆“馆市合一”模式初论——以山陕会馆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01

  19. 傅红、罗谦:《剖析会馆文化 透视移民社会——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

  20. 宋伦、李刚:《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江汉论坛》,20041

  21. 邢丙彦:《民国时期松江地主收租组织的地租形态与货币折租》,《社会科学》,200411

  22. 袁建伟:《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缅民间贸易——作为“文化中介人”的腾冲永茂和商号运作模式及其现代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3

  23. 胡文华、陈恒芬:《明朝书市探微》,《历史教学问题》,200404

(路彩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