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7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卞利教授带领绩溪实习组赴安徽绩溪考察并发现大量珍贵宗族文书。
7月3日上午,绩溪实习组一行13人,自天津西站出发,乘高铁前往绩溪,下午抵达并入住绩溪饭店。晚饭后,卞利教授进行了时长两个小时的实习培训座谈会,为同学们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本次实习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注意事项与徽学的基本知识。4日上午,实习组乘坐农村中巴车前往实习主要目的地绩溪县上庄镇,入住之后考察了上庄镇胡适故居、胡开文纪念馆与扬林水口,实地感受了胡适出生与幼年的成长环境,真切体验了徽州古村落的特殊形态。4日下午,实习组徒步前往上庄镇宅坦村进行调查。该村作为龙井胡氏的宗族聚居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具备高度的学术研究价值。在该村一户人家,实习组师生获得重大发现,一批尚未被学界发现、整理、利用的珍贵宗族文书浮出水面。该批文书密藏于龙井胡氏宗族亲逊祠的票据公匣中,包括龙井胡氏宗族亲逊堂惩罚乱伦族人、过继、租约和借据等近二百余件文书原件,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实习组师生利用卷尺等工具对文书进行了测量,并用相机对全部文书留影以待返校继续进行研究。当晚,实习组师生进行座谈会,交流、探讨了田野调查的收获和对新发现龙井胡氏宗族文书的见解。
5日上午,实习组一行继续步行前往宅坦村考察。在由龙井胡氏宗族祠堂亲逊祠改建的宅坦村博物馆中,卞利教授结合展览的族谱等实物,对徽州宗族的历史、结构、形态、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认真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实习同学对徽州社会和宗族历史的理解与认识。5日下午,实习组徒步前往另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上庄镇旺川村,考察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驻军留下的抗日标语、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太平军留下的攻城壁画和历史遗存,凭吊了著名农学家曹诚英的墓茔。紧接着步行至有“棋盘村”之称的石守信后裔聚居之村——石家村,实地考察和解读了该村水口魁星阁和南山桥的来龙去脉。5日晚饭后,被誉为“文化村长”的宅坦村村委会主任胡维平向实习同学介绍了龙井胡氏宗族和宅坦村的相关情况。
6日上午,在完成了明代以来上庄、宅坦、旺川、石家等宗族聚居村的乡民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文献文书、历史遗迹考察及口述调查后,实习组一行乘车返回绩溪县城。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所在地华阳镇,该县徽学会会长黄来生先生与实习组一行共同参观了绩溪县博物馆、中正坊与县城北大街两座贞节牌坊,实地感受了底蕴丰厚的绩溪文化。6日下午,乘车前往龙川,考察了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著名茶商胡炳衡故居。7日早晨,实习组一行从绩溪北站搭乘高铁返回天津。
本次实习和田野考察活动,在卞利教授的悉心指导和绩溪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绩溪县上庄镇暨所辖周边村为重点,通过研读族谱、文书、田野考察和口述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徽州地域的历史文化与宗族生活,成功地将书本知识放到历史的现场中予以检验,并以整体史视野,重新诠释和深化了对整体史与地域史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堪称是一次书本知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完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