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其姿院士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发表演讲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19-03-25浏览次数:10

2019322日晚,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兼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梁其姿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于历史学院海宗轩(119)以“清末穗港澳地区医学知识建构的全球在地化”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坛,并向梁其姿院士赠予“百年南开大讲坛”纪念牌。台北中研院雷祥麟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翁乃群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梁嵘教授、北京大学赖立里副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教授、张树剑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郑洪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崔军锋副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陈红梅副教授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毛立坤副教授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校内外的研究生、本科生百余人出席了此次讲坛。本次讲坛通过慕校平台进行了直播。

梁其姿院士分四点讨论了清末以来岭南地区医学知识建构的基础。首先是在地与北方(中原)医学的交流。早期的《岭南卫生方》反映了北方医家对南方认识以及北方医学进入南方的过程,而到清代以后岭南本土的医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晚清广东大量医书的出版以及对本地本草的研究反映了这些的声音的多样化。第二点是地方与西方医学的交流。牛痘技术以及西方解剖知识传入岭南地区并实现了在地化,与当地的医学知识融合,建构了新的知识体系。第三点是新医疗制度的出现,医院这一新式医疗机构在穗港澳地区建立,提供治疗的同时也培养了当地的医生,使之“唐蕃医学并皆通晓”;中医医院也在这一时期出现,新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在地化。最后一点是地方自然风土与疫疾环境。对与鼠疫与脚气病的认识都体现地方风土对于医学知识建构的影响,“转水土”在长时间内都被作为了治疗脚气病的方法。

在最后的结论中,梁其姿院士指出,从区域的角度看医学知识的建构,我们更能看出“中医”传统的多元性而非纯粹性,医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并不纯粹基于经典,贸易、移民、政治、自然生态、疫疾环境等均深远影响着这一过程。从这些角度探讨不同历史阶段的医学知识的建构,不但能充分深化我们对医学知识传统的了解,也为历史增添了厚度。

演讲获得了强烈反响,演讲结束后,在座师生就东医西渐、医学知识建构中的融合与冲突、医学史的意义、亚洲脚气病知识的具体建构等诸多问题向梁老师提问请教,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最后,本次讲坛顺利落下帷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