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教授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0-10-15浏览次数:11

侯杰 

男,1962年生,天津人。1980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7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教,2008---2009年为台湾世新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成露茜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天津严修研究会理事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口述史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妈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香港浸会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海外高级研究员,台湾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协同研究员,播研究与实践编辑顾问韩国中国史学会涉外理事,韩国中国史研究》,韩国东亚人文委,英国《Gender & History编委。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性别史、宗教史、报刊史等。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合作研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50余所高校发表演讲。以中、俄、马来文在海内外权威期刊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论文百余、出版学术著作40获得海内外奖20余次。召集各类学术会议、论坛近10。主持并完成国家、教育部及海外、国际合作项目20项,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晚清日常生活史》等。为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文献片《辛亥革命》主要撰稿人、中央10套播出电视专题片《一份报纸的抗战》顾问,凤凰卫视专题片《思变:1896——晚清外交与天津》顾问,天津电视台《追寻长征路:范长江》、《山河记忆:长城抗战》、《新凤霞》、《英敛之》等主讲人。

主要研究成果

1主要著作

*《女性与近代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近代儿童日常生活》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二作者)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第2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主编)

*《南开历史文化丛书:非遗篇》,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1(执行主编)

*《巍巍我南开精神》南开校史丛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主编)。

*《丝路皇会与天津妈祖——第八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版(主编)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1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主编)

*张伯苓家族》,新星出版社2018

*《变法图强:近代的挑战与革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简体字版;香港中华书局2017繁体字版。

*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

*《孙中山与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主编)

*《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主编)

*《买办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主编

*《旧中国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赌徒篇),香港中华书局2013年版繁体字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简体字版

*《旧中国三教九流》(艺人妓女嫖客篇),香港中华书局2013年版繁体字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简体字版

*《民间信仰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台湾硕士博士历史学术文库》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2013年版主编

*《张伯苓:提倡体育教育与中国人心灵重建》,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2011年版。

*华北农村民间文化研究丛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2007年版主编

*〈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清末民初社会风情——〈醒俗画报〉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旧中国的下九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主流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民众意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新中国照相册》,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版。

*《紫禁城下之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当代迷信现象大扫描》,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中华文化大观》,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副主编)

  1. 资料集和志书

*《益世报中的雷鸣远资料汇编》,台湾闻道出版社20195月版(主编)

*《长城与抗战》,团结出版社2016年版(执行主编

*《天津市志•妇女组织志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

*《建国初期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参考资料》,美国加州中文学者图书公司1995年版。


  1. 学术论文

* 《清末民初媒体视域中的名媛宦妇形象—以吴芝瑛为例》,《南开学报》2020年第4期。

  *《张伯苓与中国人心灵重建再探析》,《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版)2020年第4期。

  *《长城抗战与二十九军大刀神威再审视》,《河北学刊》2020年第4期。

  *《何世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牧者》,《中国宗教》2020年第1期。

*《影像史学视域中的抗战及其史学思考——以长城抗战为例》,《烟台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抗战后惩治女汉奸的媒介话语解析——以川岛芳子为中心》,《安徽史学》2019年第2期。

*从日常到节日:上海八八父亲节活动研究(1945-1948)》,《妇女研究论丛》2019年第1期。

*《五四运动的世纪回望——以天津为考察对象》,《五四百周年:启蒙、记忆与开新》,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9年。

*《黄大仙信仰:从侨仙祖庭到侨仙母港的解析》,《华南历史民俗与非遗》,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啬色园2019年。

*《当代口述历史调查与社会性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2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19年。

*《近代来华外国人眼里的中华戏曲》,《中华戏曲》第56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

*《吴鼎昌主黔期间的役政推行探析》,《民国研究》第3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杨柳青年画与天津近代城市变迁》,《城市史研究》第39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媒体视域中的晚清澳门社会生活——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的探讨》,澳门《文化杂志》总第103期,2018年。

*海洋中国:妈祖信仰的传播——天津为中心考察》,《文学与文化》2018年第4

*《政治空间视域下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学刊》2017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年版

*《津港交流的历史与现状探析》,香港《亚洲研究》第74期,20186月。

*《日常生活的咏叹:近代儿童性别意识启蒙——以20世纪初儿歌为中心》《南开学报》2018年第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8年第4期;《社会/文化史集刊》第23,台北新高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91

*《清末民初女学性别空间探析》,《郑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近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别认同探析》,《天津大学报2018年第3期。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女明星的形象建构——以李香兰为例》,《安徽史学》2018年第1;《影像 记录——动态影像录》,政大出版社2020年版

*《女堂倌与晚清上海社会新论——以“周小大案”为中心》,《河北2018年第1期。

*慈悲为怀:性别视域中的观音信仰》,《山西师大2018年第1;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18年第4期。

*一叶扁舟遇狂澜:晋商沉浮记》,郑宏泰、周文港主编大浪淘沙:家族企业的优胜劣败,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712

*基督宗教团体、媒体与近代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变革》,卢龙光、唐晓峰主编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历史回溯与区域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4

*《日本侵华战争中妇女儿童生活场景的构建与呈现——以<支那战线写真>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第5期。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宣传策略探析——以<支那事变画报>为例》,《民国研究》总第32辑,2017年秋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媒体视域中的好莱坞华裔女影星形象——以黄柳霜为例》,《南开学报2017年第4期。

*《性别视域中的家国权力——以慈禧太后为例》,《烟台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平民教育运动》,《澳门理工学报2017年第3期。

*孙黎交谊与辛亥革命初探》,林家友主编孙中山研究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0

*《改良年画与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安徽史学》2017年第1期。

*海战与炮台——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三次大沽海战为中心》,麦劲生编近代中国海防史新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71

*《从传统到近代:民间年画与中国女性生活——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的考察》,《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5;《历史与社会》(文摘)2016年第4

*《关公忠义文化与山陕商人探析》,《天津师大学报》201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17台北《社会/文化史集刊19集,201612

*《视觉文化•妈祖信仰•社会性别——以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为中心》,《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2,台北《社会/文化史集刊19集,201612

*《视觉文化境域下的中国女性生活——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妇女/性别研究2016年第3期。

*《近代华人慈善组织与香港社会——以东华三院为例》,1894-1920年代:历史变中的香港》,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65月。

*《抗战时期国统区“妇女合作运动”探析(1942-1945)——以〈妇女合作运动〉为中心》,《安徽史学》2016年第1期。

*《近代天主教神父雷鸣远的传奇人生》,香港《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集刊》第十期,20159月。

*《华人基督徒企业家的人生轨迹与历史定位——以宋棐卿传记为中心》,姜义华、梁元生主编:《20世纪中国人物传记与数据库建设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

*《长城抗战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中州学刊》2015年第9期。

*《声援与军援——苏联与中国的抗战》,《郑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建构及其内在冲突辨析——以20世纪早期天津旅行指南为中心》,《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2期。

*《缠足女性的身体改造与婚姻家庭生活解析——以山东省淄博地区部分村落为中心》,《天津师大学报》2015年第4期。

*《文本•信仰•再现:辰巳山庙会研究——以鲁中三镇缠足女性信仰生活调查为中心》,《民俗研究》2015年第4辑。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以<色•戒>为例》,《郑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历史与社会》,2015年第3期。

*《倓虚法师与北学南移——以〈影尘回忆录〉和〈香港佛教•倓虚大师追思录〉为中心》,《“北学南移”港台文史哲溯源1949》学人卷Ⅱ,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基督宗教与清末中国不缠足运动发展——以“海洋亚洲”为视域》,《郑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社会、人文环境的变革——以〈益世报〉为中心》,邢福增等主编:《人言我为谁乎?卢龙光院长荣休纪念文集》,20153月增订版。

*《李鸿章对甲午战争的反思——以1896年欧美之行为例》,《南开学报》2014年第6期。

*《报刊媒体与近代中国社会——以文史资料为中心》,《文学与文化》2014年第3期。

*《视觉文化视域中的宋棐卿与“妇女国货年”——以<方舟>杂志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晋察冀妇女歌谣与抗战动员》,《天津师大学报》2014年第3期。

*《文史资料与近代中国工商业者研究——以宋则久为例》,《郑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近代中国缠足女性身体解放研究新探——以山东省淄博市部分村落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5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1期。

*新闻典范的历史构建——以<世界日报妇女界>为中心的考察》,《华南师大学报》,2013年第3期。

*《倓虚法师弘法的自我言说》,《东北三老佛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书作坊出版社2013年。

*《略论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社会慈善救济事业——以<大公报>1917大水灾报道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的空间分布——以<津门保甲图说>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5期。

*《天津青年会的儿童事业——以<大公报>为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记忆缺失与文本呈现——以“三一八”惨案中女烈士魏士毅》,《社会/文化史集刊》第13集,台北新高地文化20131月。

*《天主教徒马相伯在京、津地区活动新探(1912-1917)——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赵建敏主编:《天主教研究论辑》第9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11月。

*21世纪以来中国天主教史研究》,韩国《釜山教会史报》(第76辑),201210月,中文、韩文。

*《佛教与中国民众宗教意识》, 香港《菩提月刊》20123月号、4月号、6月号。

*《女性身体言说——山东沂源缠足女性群体研究》,梁景和主编:《社会生活探索——以性别文化等为中心》,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月。

*20世纪2030年代天津女性都市文化——以<大公报>专刊<家庭与妇女>为中心的探讨》,谭少薇等主编:《性别觉醒——两岸三地社会性别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28月。

*《文本•书写•主体身份——以清末惠兴自杀殉学事件为中心》,《郑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报纸媒体与近代城市治理:以〈大公报〉与1917年天津水灾赈济为例》,苏基朗主编:《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人文空间的新视野》,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4月。

*《黎元洪与辛亥革命初探》,《郑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个体•群体•社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再探》,台湾《孙学研究》第11期,2011年。

*《山东沂源土门镇缠足女性信仰生活调查——以村落庙会为中心》,《田野与文献: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11415日(第63期)。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城市现代化——以华人领袖为中心的考察》,李灵、曾庆豹主编:《中国现代化视野下的教会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日本侵华时期天津著名实业家宋棐卿的实业思想与实践》,韩国《石堂论丛》第51辑,201111月。

*《英敛之、<大公报>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探析》,赵建敏主编:《天主教研究论辑》第8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报纸媒体与辛亥革命》,《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辑。

*《“医人”与“医国”:孙中山改变了中国》,《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4期。

*《抗战时期的雷鸣远与耀汉小兄弟会》,《烈火中的洗礼——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教会》,香港:建道神学院20116月版。

*《试论中国民间信仰的空间呈现与表达》,《中国宗教》2011年第4期,第27-31页。

*《媒体•视觉•性别——以清末民初天津画报女性生活为中心的考察》,《南开学报》2011年第2期。

*《民间信仰与村落和谐空间的建构:对大义店村冰雹会的考察》,《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

*《信仰民俗的历史传承与乡村社会秩序探析——以河北省高碑店市大义店村冰雹会为中心的考察》,《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民族学信息》2011年第2期。

*《中国职业女性的生命历程》,《聆听智者的声音——香山将谈演讲录》,中华书局2010年版。

《媒体•性别•抗战动员——以20世纪30年代〈世界日报〉副刊〈妇女界〉为中心》,《南开学报》2010年第2期;《社会发展与性别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妇女史论集》第十一集,新北市:稻乡出版社2014年版。

*《文本•性别•历史——以李超为个案的研究》,《文学与文化》第2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5月版。

*《女性主体性的媒体言说 ——对〈世界日报〉专刊〈妇女界〉的解读》,《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 2010年第6期。

*《事件•文本•解读——以民国时期“双烈女事件”为中心》(简体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繁体字全文发表),《社会/文化史集刊》第一辑:台法霸权史学八十年,台北时英出版社200911月版。

*《公共事件与文本解读——以1946年沈崇事件为中心》,韩国《中国史研究》第64辑,20102月版。

*《民国时期华北地方志蕴含的性别图景》,《史学月刊》2009年第10期。

*《丁义华与中西文化会通》,《自西徂东——基督教来华二百周年论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96月。

*《文本分析与中国近现代性别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传统商人的多神信仰探析》,香港《亚洲研究》第58期,20092月。

*《多重视角下的民间信仰研究》,香港《亚洲研究》第58期,20092月。

*<盛世危言>——“世居澳门”的郑观应向近代中国敲响警世钟》《澳门研究》第50期,20092月。

*《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天津城市发展》,《天津档案与历史》第一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五四时期报纸媒体的性别表达——以北京<晨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考察》,《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王立明与基督教妇女运动》,美国《恩富》2008年第2期。

*《“医人”与“医国”——孙中山女权思想与实践探析》,澳门《孙中山与华人世界》大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学者同盟,2008年版。

*《乞巧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国社会性别制度的隐喻》,《河北七夕文化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自杀殉学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以惠兴为例》,韩国《东亚人文学》第12200712月出版。

*《知识女性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角色分析——以<大公报>女编辑、记者为实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5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

*《中国七夕节民俗文化考略─从华北到全国的初步考察》,《名家谈牛郎织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和谐——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为例》,《史林》2007年第4期。

*《解读不同版本的古籍文献洞悉中国社会性别的隐喻——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城市社会——以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为例》,《理论学刊》2007年第6期。

*<女界钟>:解读国民革命思想中性别意识的重要文本》,《史学月刊》2007年第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10

*《报纸媒体与女性都市文化的呈现:——对<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的解读》,《南开学报》2007年第2期。

*《丁义华与万国改良会》,《基督教与中国》第4辑,美国恩富基金会2006年。

*《女性主体性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大公报>专栏<家庭与妇女> 为中心》,香港《亚洲研究》第53200612月。

*《孙中山、宋庆龄对近代中国女性的唤醒》,《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1月。

*《雷鸣远与清末民初天津社会》,《天主教研究论辑(第3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9月。

*《清人记忆中的澳门——以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的描写为中心》,澳门《文化杂志》2006年夏季刊。

* The Conception of Wealth among the Merchant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Weber’s Idealism RevisitedJournal of Human Values.12:12006.

*<大公报>女记者蒋逸霄与二十世纪中期上海女性——<上海职业妇女访问记>》,台湾《妇研纵横》第7820064月。

*《政治训育:民国初期孙中山“唤醒”女学生》,《第八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国父纪念馆2005

*《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学术月刊》200510月号;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2

*<大公报>女记者蒋逸霄与二十世纪天津女性采访——有关<津市职业妇女生活>》,台湾《妇研纵横》第76200510月。

* 《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5年第9期。

*《男权秩序下的新女性之死—张嗣婧研究》,复旦—密歇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编:《新世纪南开社会史文集》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英敛之、<大公报>与天津青年会的关系述论》,《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天津文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身体史研究刍议》,《文史哲》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南方论丛》2004年第3期。

*《天后信仰与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以天津皇会为中心的考察》,《弘扬妈祖精神 共话美丽天津中国梦》,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历史教学》2005年第3;《九河寻真2015》,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

*《近代知识女性的双重角色:以<大公报>著名女编辑、记者为中心的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1

*《走向华北民间社会——一个在民众中发现历史的重要方法》,《近代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1月版。

*《由陈序经〈疍民的研究〉引发的省思》,《东方振兴与西化之路——纪念陈序经诞辰一百周年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基督教与近代华北社会文化变迁——以保定地区为例》,《宗教与民族》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五四时期新女性的悲剧命运评析——以张嗣婧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6期;《性别平等与文化构建》第885-89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重新解读梁启超”笔谈(下)——近百年来不同语境下的梁启超研究》,《文史哲》2004年第4期。

*《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天主教教徒英敛之为例》,《东亚基督教再诠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04年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生活状态解读——以蒋逸霄<津市职业的妇女生活>系列采访为中心的探讨》,《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大公报>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英敛之、<大公报>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清末民初中国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初探——以县级政权为考察重点》,《全球化与东亚政治、行政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关于中国尊老、敬老传统的探索》,《老人的文化()正体性》,韩国岭南大学校出版部,2003年版。(韩文)

*《英敛之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转型》《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山东黄海沿岸地区民间信仰研究》,韩国《中国史研究》第232003年。

*《中国民众的多神信仰》,《亚洲研究》200310月第47期。

*《近代社会性别关系的变动——以吕碧城与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例》,《天津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

*《陈撄宁与吕碧城的道缘》,香港《弘道》第132002年。

*《中国七夕节民俗文化考略─从华北到全国的初步考察》,《七夕文化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辛亥革命前十年天津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大公报>与阅报社为中心》,《近代中国维新与革命的历史轨迹》,香港凌天出版社2002年版。

*《中外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大公报>为中心探讨晚清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动》,《变动期的东亚社会与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Mulian Drama: A Commentary On Current Research And Source MaterialsEthnography in China Today──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Methods and ResultsYuan-Liou Publishing Co.Ltd 2002

*《道家、道教与中国民众意识》,香港《弘道》第12期,2002年。

*《集体的记忆──中国民众社会的历史》,《五十年来的香港、中国与亚洲》,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15月。

*《近代社会文化与民间历史观念》,《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月版。

*《近代宣传和提倡道教仙学的重要刊物〈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香港《道缘》第31期,20014月版。

*《解读近代中国民众信仰民俗---以华北信仰民俗为例》,韩国《中国史研究》第1220012月版。

*《明清时期的商人与儒家思想观念》,《南开学报》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3期。

*《晚清社会文化与民间史观》,《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2期。

*《目连戏与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中国民众宗教世界中的希望》,《道教民间宗教论文集》香港学峰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

*《开国年代:生活和观念的变迁》,《读图时代》1999年第3

*《天主教家庭中女性的信仰理解》,香港《鼎》19992月总19109期;台湾辅仁大学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编:《两岸社会变迁中家庭与相关问题学术研究会议论文集》199812月。

*《晚清民间武术发展简论》,《南开学报》1998年第3期。

*《近代民间秘密宗教与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经元善与晚清社会》,《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

*《留日学生黄兴与中国现代化》,日本《留日百周年纪念大会文集》1997

*《近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的特征》,《学术研究》19962期。

*《晚清中国民众宗教意识探析》,《河南大学学报》19952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95年第6期。

*《切入点:近代民众宗教意识》,《学术研究》1994年第4期。

*《略述晚清中国民众宗教意识的成因》,《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近代城市发展与天津新式教育》,《城市史研究》第2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杨柳青年画与近代中国民众意识》,《民间文艺论丛》1992年第3期。

*《晚清早期改良派的思想特征》,《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探析》,《辛亥思潮与国情》,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新趋向》,《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袁世凯》,《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袁世凯与新式教育》,《南开史学》1986年第2期。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2020,承担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有效争取港澳台青年一代人心问题研究》

*2019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现代日常生活史》

*2018年,承担南开区政协委托项目《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承担民革中央委托项目《长与抗战》。

*2017年,承担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津两地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7年,承担南开大学国情社情调研项目《香港回归20年津港交流的历史、现状与反思》

*2015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日常生活史》

*2015年,承担民革中央委托项目《长城与抗战》。

*2014年,承担香港基督教文化学会委托项目《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

*2014年,承担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津台两地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3年,承担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海洋亚洲:近代基督宗教与性别研究——以澳门、香港、广州、宁波、上海、天津为中心的考察》。

*2013年,承担中国政协文史馆文史研究项目《新闻媒体与近代中国——以文史资料为中心》。

*2009年,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海洋亚洲:近代基督宗教发展的历史省思——以澳门、香港、广州、宁波、上海、天津为中心的考察》。

*2006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社会性别史研究》。

*2005年,部分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史》。   

*2005年,部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

*1993年,部分参加路斯基金会资助项目,到天津、河北等地进行社会调查。

*1992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农民宗教意识研究》。

获奖情况

*主持完成民革中央委托项目《长与抗战》2019年。

*中国文化24品(变法图强:近代的挑战与革新》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2018年。

*主持完成民革中央委托项目《长城与抗战》2015年。

*《近代中国缠足女性身体解放研究新探——以山东省淄博市部分村落为例》,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153月。

*《事件•文本•解读——以民国时期“双烈女事件”为中心》,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912月。

*《民间信仰与村落和谐空间的建构——以河北省高碑店市大义店村冰雹会为例》,全国和谐文化与民俗传统征文优秀论文奖,2009年。

*《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一书获得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生活状态解读——以蒋逸霄<津市职业的妇女生活>系列采访为中心的探讨》一文获得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理论征文优秀论文奖,2004年。

*《中国七夕节民俗文化考略》一文获得首次全国七夕文化研究论文一等奖,2004年。

*《中国民众意识》一书获得山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999年。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一书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1997年;华北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1995年。

*《留日学生黄兴与中国现代化》,获得日本《留日百周年纪念大会文集》征文比赛二等奖,1997

*《晚清早期改良派的思想特征》一文获得首届全国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1994

*《紫禁城下之盟》一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


举办学术会议或论坛

*第四届“性别与中国社会发展:新史料、新观点、新视角学术论坛”,201996-8日。

*以体育人,张伯苓体育思想高峰论坛”,2019725

*南开 中国 世界”学术研讨会201945日。

*严修与近代中国高峰论坛”201942日。

*第三届“性别与中国社会:新史料、新视域、新解析学术论坛”,20181019-21日。

*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学建构中的性别议题:新理论、新视域、新解析”学术论坛,2017619-22日。

*第一届“性别视域中的中国历史:新理论、新史料、新解读硕博士暨青年学者学术论坛”,2017619-22日。

*长城抗战暨抗战胜利7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2015731—82日。

*抗战历史的新史料与新解读硕博士暨青年学者学术论坛”,2014818-19日。

*传统与现代:中国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2008316-19日。

(出席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在国内外举办演讲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