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2005年卷,以下均为天津古籍出版社发行)
礼仪与历史
“谅闇不言”与君权交替——关于“三年之丧”的一个新视角(杨 华)
地域与社会组织
明末广州的宗族——从颜俊彦《盟水斋存牍》看实像(【日本】井上彻)
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朱 浒)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赈灾行动述略(池子华)
从育婴堂到救济院:民国时期传统慈善事业的危机与转型
——以保定育婴堂研究为中心(黄忠怀)
乡村与城市
唐代的村落与村级行政(李 浩)
唐代的村与村正(谷更有)
清代佛山镇的城市发展和手工业、商业行会(【韩国】朴基水)
卢作孚“北碚模式”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城市变迁(张瑾)
社会群体
汉唐间侠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内涵(【新加坡】朱 溢)
谄佞之风与盛唐之衰(于汝波 高润浩)
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孙卫国)
金兰契研究(张 杰)
留日及东游归国群体与直隶省的近代化进程:1900-1928(江 沛)
观念与信仰
中国“邪教”的由来与转变(刘 平)
瘟疫与民间宗教——以林兆恩与三一教为例(赵献海)
汉代诗歌中所见女性观(张雪丽 阎爱民)
明清徽州商业观的兴起及其局限(胡中生)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日本】佐藤仁史)
思想与社会
从社会普遍意识角度看民本思想与统治思想的关系(张分田)
专制王权的催眠术——儒家之“乐”的专制主义实质(李宪堂)
乡土社会普世性王权的行政权形态与功能(陈 旭)
儒家革命与汉初统一(李冬君)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理分析(张师伟)
书评:
Margot C. Finn, TheCharacter of Credit: Personal Debt in English Culture, 1740-1914.Cambridg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ies 1.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2003. x, 258 P. (《信贷的品格:英国文化中的个人债务(1970-1914)》)(【香港】卜永坚)
Schoppa, R. Keith: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Zhejiang province in the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20世纪的浙江》)(马方方)
《内藤湖南の世界》评介(胡宝华)
朴元熇著《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常建华)
熊远报著《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常建华)
转换视角、发微探幽——刘平著《文化与叛乱》评析(陈连营 谢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