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卷目录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1-01-07浏览次数:14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6-22卷目录(2015-2019

第十六卷上(2015年)

【佛教与社会】

论安史之乱和会昌灭佛对唐幽州佛教的影响

——以《大唐云居寺故寺主律大德神道碑铭并序》为中心(尤李)

唐代福建佛教的几点观察——刘轲《福州东山圣泉法华院记》佚文释证(陈文庆)

民国佛教的医药慈善研究(明成满)

【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

神人共享:一个闽北村落庙宇的历史变迁及其权力意涵(李 军)

戏院还是戏园—清末民初北京传统娱乐空间的更新(张 忠)

漫步、出游与旅行:日常生活中的空间位移

——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胡悦晗)

【医疗社会史】

一产多子:社会文化与医疗视野下的多胞胎诠释(刘 佳)

清代医家对治疗决定权的争夺(张田生)

【社会变迁与政治】

清末“江宁兴学”研究(都 樾  王卫平)

拯救与抵制——1930年代的杭州废娼与社会反应(罗衍军 刘  平)

水利纠纷有解,抑或无解?

——“水政治”视野下新丰坝水利纠纷的历史考察(欧七斤张爱华)

小故事与大历史:费宫人故事流传演变探析(李旭东)

元朝境内的金银流通(刘明罡)

【书评】

从印度到中国,从菩萨到母亲

——评于君方《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王大伟)

新法律史”这般发生

——评尤陈俊著《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赵 晶)

读陈宝良著《中国妇女通史·明代卷》(阚玮玥)

编后语

英文摘要


十六卷下(2015年)

【饮食生活与近代社会】

牛奶的近代性:以营养和卫生为中心的思考(王凤展 余新忠)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许哲娜)

【社会群体与时代变迁】

明代前中期武官“文教化”现象初探(秦 博)

近代萍乡煤炭资源开发中的官商关系(曾 伟)

民国理学家群体的政治认同及其嬗变——以灵峰精舍为例(方勇骏)

【文化传播与社会】

明清时期福建四堡的宗族发展与雕版印刷业

       ——关于邹氏与马氏家族坊刻的调查与研究(项 旋)

抗战时期新闻传播的路径与传受互动——以浙江省的抗日报纸为例(岳钦韬)

【地域与社会】

宋代《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出现的本贯的意义

——从比较史的观点来看韩国的本贯制度(【韩】安光鎬)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李学如)

【宗族研究】

晚宋吕氏家族初探(乔东山)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刘 猛)

【研究述评】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李 殷)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郭瑞鹏)

【书评】

展现社会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评《宋代社会史论集》(徐召霞)

柯律格《诸王之屏:明代的皇家艺术与权力》书评(胡箫白)

从日常生活出发:读《中国北方农村社会的民间信仰》(张纪伟)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1-15卷目录

编后语

英文摘要


第十七卷2016年)

【特稿】

《明清社会史论》译注及其后续研究:重论明代向上社会流动(徐泓)

【宗族研究】

关于现代汉语辞典中“郡望”含义的探析([韩国]安光镐)

断裂与传续:元代徽州路仕宦家族的演变(章毅)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

——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李扬)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康健)

【儿童研究】

明代社会中的神童与神童观念(刘佳)

气枪与洋娃娃——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话语中的性别议题(张弛)

【女性研究】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

——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阚玮玥)

民国时期女性美的科学建构(1920-1930

——以“天乳运动”为中心的讨论(张华)

【城市社会】

环境变迁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以汴京八景为中心的分析(武强)

信任的崩溃:民国时期天津城市丧葬类合会的蜕变兴衰(冯剑()

【其他】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李明)

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

——以古代“杀人无罪”为例(李勤通)

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的早期中国研究(周雨霏)

【研究述评】

对近年来唐代区域史研究的概览与思考(徐畅)

视角转换与史实重建

——第二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常博纯)

【书评】

余英时的变与不变

——再读《朱熹的历史世界》(陈欢)

徽州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新作

——读《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王浩)

梁勇著《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巴县为例》(郑莉)

探寻“自开商埠”城市工商业组织发展的轨迹

——读马德坤《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齐廉允)

编后语

英文摘要


第十七下(2016年)

【生活质量】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蠡测

——基于一种综合的考察(陈宝良)

【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

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李志生)

全球化视野下的礼仪、身体与日常生活

——以近代致意礼变迁为中心的考察(许哲娜)

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1927-1937)(胡悦晗)

【家庭生活】

十六世纪官宦的家庭生活与地方社会

——以顾鼎臣的家书与奏疏所述为中心(冯贤亮)

家产与兄弟相处——以杨继盛为例(范喜茹)

【医疗与社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刘希洋)

清代山东的乡村医生

——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逯铭昕)

起源时间与传说流变:种痘术早期发展史二题(苗润博)

【社会经济】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草厂纷争与蒙汉关系(田宓)

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

——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熊昌锟)

近代铁路土地的征购及其实现

——以萍乡铁路为例(曾伟)

【其他】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李明)

【研究述评】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王善军)

长城抗战暨抗战胜利7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述评(侯杰孙巍溥)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思言)

【书评】

社会史视角下宋末元初儒士生活

——周鑫《乡国之士与天下之士:宋末元初江西抚州儒士研究》评介(洪国强)

明代女性研究的新视角

——评《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阚玮玥)

美国“新清史”的集成之作

——评罗威廉《中国的最后帝国:大清》(张笑川)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许三春)

编后语

英文摘要


第十八卷(2017年)

【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

略论秦汉时期的一般庭院与房屋(刘尊志)

唐五代时期的凤冠——基于物质文化史和形象史学的考察(李志生)

河北地区宋代墓葬及相关问题研究(耿超)

【法制与社会】

元代江南地区的司法秩序与地域社会——以湖田争讼案件为中心(郑鹏)

习惯与国法的角力——以龙映姜、杨翠桃争产案为例(谢开键)

【民国社会】

民国时期殡葬礼俗的奢华风尚及其成因——以“大出丧”现象为中心(冯志阳)

民国定县、邹平卫生试验区比较研究(崔军锋、武小力)

【医疗卫生与社会社会】

新旧之辩——20世纪50年代朱琏“新针灸学”的浮沉(张树剑)

以韩中日的医案分析17-8世纪时的韩国伤寒医学([韩国]吴在根)

晚清中国的药物学术变迁中的日本因素(芦笛)

渗透与同化: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的卫生防疫(石嘉、安艺舟)

【研究述评】

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常建华)

生计、生命与生态: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进展(李平亮  晏雪平

【书评】

赋役制度的变迁与市镇研究:

《嘉定县事——1420世纪初江南地域社会史研究》述评(许存健)

编后语

英文摘要


第十九卷(2017

【宗族与社会】

地方大族与王朝扩张:论汉隋间陇西辛氏之发展(牛敬飞)

金元交替华北地方家族及其在元代的发展——以河南巩县张氏家族为例(于磊)

近世山东宗族的重构与地域开发——以鲁中山地乡土志为中心(周晓冀)

宗法与国法:从高谊看民国族谱编纂的现代性(朱新屋)

王朝制度、地方传统与宗族形态:闽南客家地区的“复合姓”宗族研究(朱忠飞)

【宗教与信仰】

激变中的承续:两宋间道教空间格局的变迁(谢一峰)

生为烈妇,死为明神”:博山颜文姜信仰考论(赵树国)

社会史视阈下的天津居士林(侯亚伟)

从兴唐观到玄真观:中晚唐长安一个道教师门的沉浮(管俊玮)

【其它】

休咎之征:中国古代多胞胎生育探微(王凤翔、岳云艳)

历史剖面:《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华北乡村实践(马维强、白卉)

【研究述评】

范式引导与记忆整合:魏晋南北朝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夏炎)

二十世纪以来明代卫所制度研究述评(吴才茂)

中古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第三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李潇)

【书评】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建构下女性身体之重塑

——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介评(徐晨光)

编后语

英文摘要


第二十卷(2018年)

【儿童与老年】

明代社会对老年的界定(张 雨)

印象童年:明代士人的童年记忆与书写(刘 佳)

在家中玩耍——儿童娱乐、家庭教育与民国上海“儿童游戏室”话语的兴起(张 弛)

【政治与社会】

从对立到合流:汉代列侯与豪强关系刍议(秦铁柱)

传奇”的背后:宋季忠义袁镛的历史书写及相关问题

——从《延祐四明志》未立袁镛传谈起(熊燕军)

汉北岩疆:宁陕镇与清代秦岭治理(赵永翔)

【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

环境史视野下的唐代岭南饮食生活研究(夏方胜)

重识茶叶:以民国报刊茶叶广告为中心的解读(朱慧颖 姚晓燕)

别有奇芬日采撷:抗战初期的中学教员日常生活

——从社会生活史角度对詹安泰的考察(陈嘉顺)

【医疗社会文化】

走马楼吴简疾病词语“刑”拾遗(陈荣杰 王亚利)

汉唐医方中的生育技术与性别权力(王 晶)

从寄生草到寄生虫——“寄生”概念的知识考古(肖中显)

【研究述评】

先秦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朱彦民)

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王力平)

【书评】

文武之道:读《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郭瑞鹏)

历史社会学的新思考:《通向集体之路》何以可能?(李 甜)

刘超《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评述(陈非儿)

编后语

英文摘要


第二十一卷(2018年)

【信仰与社会】

从“东夷首领”到“一方正神”:逄伯陵信仰演变考论(赵树国)

争衡圣域:两宋间杭州宗教空间的变迁与重构(谢一峰)

山岳效灵:明代齐云山与休宁地方社会关系研究(王 浩)

【石刻文献与社会】

唐永淳元年关辅灾荒的社会史考察

——基于出土石刻文献的新证(徐 畅)

北魏刘晦墓志考释(昕)

北京明代公主墓志初步研究(周 莎)

【宗族与社会】

明初“江西填湖广”移民现象的历史解读——以湘中地区为中心的分析(李 扬)

清至民国河南西平的宗族建设——以西平县权寨镇陈氏为中心(朱绍祖)

试述北方宗族祠堂的演变——以豫北地区为中心(申红星)

【古史新论】

孔子衣镜”不能作为刘贺的翻案依据

——基于汉代“孔子画像”的考察(何丹)

先秦忌日礼俗考述(邓国军)

明中叶毁“淫祠”行动中的思想因素

——以魏校欲罢祀陈献章于乡贤祠为例(庄兴亮、黄涛)

【近世变迁】

《蚕坡章程碑》考论:地方社会、国际市场与产业变迁(武 强)

晚清教育改革与乡村塾师的个人际遇——以徽州府祁门县胡廷卿为例(董乾坤)

粗鄙之语——民国时期作为叙事辅助的粤语脏话“丢那妈”(林旭鸣)

小历史与大历史勾连

——“生活与制度:中国社会史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王嘉乐)

【书评】

宣卷研究的新史料和新视野——《中国农村の民间艺能》述评(朱小屏张笑川)

浅谈《凤阳花鼓全书》的学术研究方法(张英聘)

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的佳作——读《新天下之化:明初礼俗改革研究》(朱亦灵)

跳出范式的窠臼

——读《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王倩)

编后语

英文摘要


二十二卷(2019

【礼仪习俗与生活

汉代墓地石刻与相关问题(刘尊志)

P.3644店铺徕客叫卖词与唐五代宋初敦煌日常饮食生活(周尚兵)

唐宋文人寺院读书的习尚演进(左福生)

元代《增修教苑清規》中所见的教寺制度与生活方式(王大伟)

【图像与社会】

旱魃”形象考辨(承)

图像中的历史:民乐水陆画所见明清社会生活

——以“堕胎落孕”、“客死他乡”为中心(杨冰华)

【清代社会新探】

兵民之间:清代逃兵的生活众像(郭瑞鹏)

税收、生计、动荡:清季杂税频繁苛与民变频发

——兼论区域性抗争与整体性瓦解(王 燕)

【近代城市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新闻报道与德国统治报告中的胶澳港市形象(韩威 马斗成)

代际的延续与断裂:近代天津典当业里的山西人冯 剑)

【民国社会】

规训与愉悦: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生活的历史考察

——以天津为例(1927-1937)(汤 锐)

京沪沪杭甬客车与长三角地区民众日常生活(1927—1937)(刚)

民国知识分子对西医的批判与反思——从梁启超割肾事件谈起(王雨濛)

【学术探讨】

当代口述历史调查与社会性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侯杰梁淑荣)

聆听来自民间的声音

——农民侯永禄所著日记、家书等出版的意义和价值(张学见)

小议二十世纪泰山的百年历程——兼评《二十世纪的泰山图片展》(任继新)

第二届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中古中国的知识与社会”会议综述(张 弛)

【书评】

让儿童从幕后走向台前——评王子今著《秦汉儿童的世界》(刘 佳)

中国慈善史研究的新进展

——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系谱研究》评价(黄鸿山)

杜家骥主编《清代社会基层关系研究》评介(李尔岑)

文化阅读与政治接受的“鸿沟”

——张仲民著《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邓倩倩刁培俊)

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医患关系史研究

——马金生著《发现医病纠纷:民国医讼凸显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评介(赵士第)

编后语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