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强教授连续发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重要论文

发布者:朱亦灵发布时间:2023-05-04浏览次数:10

中心研究员张荣强教授去年以来,在《历史研究》《文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杂志发表系列论文,探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论文,颇为瞩目。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木牍》所见财政年度》(《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指出,我国古代先后使用过两种财政年度:一种是秦汉时期的“计断九月”,即以当年十月初至来年九月底为一财政年度;另一种是至迟唐代就已实行的“岁终为断”,即以当年正月初至十二月底为一财政年度。作者曾讨论过汉唐财政年度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轨迹,提出实际上东晋南朝就开始采用日历年度,唐代的做法不过是继承江南旧制。此文发表时,长沙吴简只公布了“吏民田家莂”部分,现在随着走马楼吴简全部公布,加上近几年先后出土了几批秦汉时期的上计材料,对这个观点做出适当修订。

《魏晋时期的吏户与吏籍——对“吏户说”争论的回应与反思》(《文物》2022年第12期)认为,学界对魏晋时期是否存在专门的吏户争论激烈。从书写方式尤其走马楼吴简的户口统计方式看,孙吴图籍所载吏、兵数只能是户数而非口数;孙休永安元年诏书“五人,三人兼重为役”指的是丁男,吏户的法定义务是承担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机构的吏役,此外还有交纳限米、临时从军等杂使。这一时期的户籍按居地比邻原则编联,住在州县的吏户、兵户与郡县民混编著入黄籍是应有之义。就征发原则而言,吏户与兵户皆非阖家从役,现役者之外,其余丁男可从事他业甚至做官。无论兵户还是吏户都是国家正户,法律身分也是自由民,已往学界认为其法定身分低贱可能不符合事实。

《长沙吴简中“右某家口食”类户籍簿的性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强调,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右某家口食”类户籍簿的里计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统计一里的现有户数和男女口数,再按照人户身分,分门别类地统计该里人户。官府编制此类籍簿的目的是著录并统计一里的所有户口,而非记载役龄男子的服役情况,其性质与派役簿无关。从东汉同类户口簿标有“卒”、“甲卒”等注记以及孙吴时期仍保留征收“更”钱的记载看,孙吴“凡口若干”类户籍簿具有征发口算赋与徭役的功能。与“凡口若干”类户籍簿相比,“右某家口食”类户籍簿更具有基础台帐的性质。